分享

什么是“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读原著 2021-12-27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解围之后奖励有功人员五人,高赫列为首功。左右的人说:“晋阳被围之难中,高赫没有大功,现在却得了头赏,这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被围,我们社稷危急,国家危险,群臣没有人不存在骄恣轻慢的心情,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因此赏赐一人,天下尽忠之臣,没有不愿意忠于他的国君。这就是赏赐虽少,却可以勉励很多为善之人。

  齐威王设置大鼎于厅堂之中,一一列举无盐县令的罪状时说:“赞誉你的话一天天传到我的耳朵里,考察你的政绩,却田野荒芜,仓库空虚,监狱满满的,你用奸谋来对待我。”于是便把他烹了。齐国从此三十二年间,在道路上没有人拾取丢失的东西。这是刑罚少却可以禁止奸邪的例子。

  秦穆公到外地出游而车子坏了,右边驾车的一匹马跑丢了,被野人捉住。穆公一直追到岐山的南面,野人正在煮马肉吃。穆公说:“吃了马肉,不快点喝些酒的话,有伤身体。我担心伤了你们大家。”于是又赐给了野人们一些酒,让野人全部饮了酒,穆公才离开。过了一年,秦穆公与晋惠公在韩原发生战斗。晋军包围了穆公的车子,晋大夫梁由靡牵着穆公车旁的骖马,即将捉住穆公。就在这时,一年前那些吃了穆公马肉和酒的三百多野人,都出死力冲在第一线,在车下为穆公拼杀。于是战胜了晋军,又俘虏了晋惠公而归。这是给予俭约而能成就大德的例子。

    富有智慧,不失公道的赏罚才会真正的让人心悦诚服。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刘备领荆州牧时,廖立任长沙太守,时年未满三十岁。刘备入蜀,诸葛亮镇荆州,孙权派使者结好于诸葛亮。使者问起刘备军中的贤士,诸葛亮答日: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可见,诸葛亮对廖立是很赏识的。但廖立自命不凡,总认为自己的名位应是诸葛亮第二,却未被委以重任,因而常怀快怏。并且攻击诸葛亮从下层选拔官吏的政策,说之为——“俗吏”,“不足以经大事”,常常散布流言蜚语,挑拨事端。

  诸葛亮上表刘禅,将廖立罢了官。贬到汶山郡去从事耕殖。

  廖立受到这样的惩罚后,心服口服,对诸葛亮并无怨语,后来当他得知诸葛亮病逝的消息,垂泣叹日:“吾终为左衽矣!”


   《淮南子·汜论训》中就说——

    古代的善于赏赐的人,费财少却可以勉励大众;善于处罚的人,刑法简约而奸人可以禁止;善于给予的人,使用节俭却可以成就大德;善于取得的人,获取多而别人没有怨言。

    圣人按照百姓所欢喜的事情,勉励他们做善事;依照百姓所厌恶的禁止奸邪。因此赏赐一人,天下人民赞誉,惩罚一人,天下百姓畏惧。所以最高的赏赐是不虚费钱财,最高的刑罚是不伤害好人。孔子杀了少正卯,鲁国的奸邪就被堵塞了,子产杀了邓析,而郑国的奸诈便被禁止了。用近的来使人知道远的,用小的来使人知道大的。因此圣人持守简约而治理广泛,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子产在内政方面,不禁乡校,人畅其言,宣泄有道,则民心顺;善善恶恶,以民为师,则民心凝。封沟洫,作丘赋,为民求生,为国理财;财丰民安,财聚国强,此增生机。铸刑书,此树秩序。在外交方面,审时度势,或陪简公朝晋,或随定公会盟,周旋应对,要求合理纳贡,平等相待,不失尊严,又不开罪强国,有胆、有节、有理、有利,不卑不亢。在个人思想品质上,子产信德而不信邪,先有公宫火灾,又有“龙”斗深渊,拒绝向神鬼祈禳,主张修德免灾。最后病危交代薄葬 ,廉洁终生,并以为政宜宽猛相济为嘱。  

   总之,子产堪称春秋时执政者的楷模。孔子赞他是“古之遗爱也”。

   子西是个善良的人,他同情白公胜长期流亡国外,把他接回楚国,给予妥善安置,却不了解胜已经变成狼一样的恶人;当他听说白公胜恩将仇报、准备向他举起屠刀之后,仍不以为意,最终终被白公胜所杀。身为一国宰相,岂能善良得不问邪恶?子西这一点是孔子比较担心的,或许说是为其感到可惜的。


   有人问子产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一个宽厚,有恩惠于人的人。”
 
 问子西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呀!他呀!”
 
 问管仲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家的骈邑的三百户,使伯氏往后只能吃粗粮,但伯氏至死也没有怨言。”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