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读原著 2021-12-27
   孩子小时候在家里自学能力超强,品格和德行也是超一流,但自进入校园后,才不到半年功夫,竟即“泯然众人矣”。

   父亲并没有批评他,知道孩子之所以有这种堕落,全是源于教育体制的本末倒置和社会的大污染造成的。他一直也在寻找机会想把孩子掰正过来。

  有一天,孩子这个兴趣班上了一半,就半途而废选择了另一个兴趣班,父亲问他何以这样换来换去,他说他喜欢的东西变了,长大后的梦想也一直在变。父亲即道:“很好,这说明你很从心,但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对一个东西的热爱不能持久,深入呢?还有,梦想是可以经常变的,那人活在这世上,有没有一种东西是伴随着这一生永恒不变的呢?”孩子听后,陷入了沉思。

   他能反思到的是问题肯定出现在自己身上,只是一时间找不到问题源头在哪里,父亲便问他:“小时候你读孔、老、孟、庄等圣贤经典的时候,是能感受到一种最能让你生命舒展率性的东西的。”孩子立马道:“我知道了,是'德润身’,是'良知’,王阳明先生就曾说,'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太对了,那你自然也记得《传习录》中这段话的上一段?”父亲忙问道。

 孩子稍一回想,须臾之间,即脱口而出——

  何廷仁、黄正之、李侯璧、汝中、德洪侍坐。先生顾而言曰:“汝辈学问不得长进,只是未立志。”

侯璧起而对曰:“珙亦愿立志。”

先生曰:“难说不立,未是必为圣人之志耳。”

对曰:“愿立必为圣人之志。”

先生曰:“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无不尽。良知上留得些子别念挂带,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

洪初闻时,心若未服,听说到不觉悚汗。
  
 读完,他犹如当头棒喝,立马跟父亲道:“我知道我的问题所在了,我把'必为圣人之志’的道上的东西给丢了,去捡起了那些细枝末节的术一类的东西,以此做什么都不能深入,长远,人也活得越来越小局了。”父亲听后,极欣然的拍了拍孩子的肩膀,道:“古今中外,有一个接近真理的东西,那就是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你可以仔细回想一下,小时候你读过的那么多书,书中的人物真正能经得其历史长河和时空考验的,是不是都是那些大德大才兼备的圣人?圣人的大才也从来都不是通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种低级智术学来的,圣人的大才是修身为本,立起厚德后,由'至诚如神’自然生出来的。正如《中庸》中所言: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