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於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读原著 2021-12-27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於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传习录》中有一则这样的小故事:“澄问:'有人夜怕鬼者,奈何?’先生曰:'只是平日不能集义,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乎神明,何怕之有!’”

  这个世上什么样的人身心都能得到最好的养护?答案当然是善于修身者,有德者。

  《荀子·劝学》中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易·系辞上》中说:“日新之谓盛德。”孟子的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这里面都是讲立德的途径。

   修德的核心途径是多自发行善,以及不断自我更新。

   立德的最大好处是身心和乐,福寿两全!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

  《黄帝内经》中直言,“修身为德,则阴阳气和”,“所以能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以其德全而不危也”。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

  《庄子·刻意》中更是有言:“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管子则说:“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荀子有讲:“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唐代大医孙思邈则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相反,德劣者往往病多寿短。

   巴西一位学者经三十年研究发现,有贪污受贿罪行的人,癌症、心脏病、脑出血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

  由此可见,道德修养几乎决定了人的一切,人生一世,从不是什么“知识改变命运”,而是“道德改变命运”,道德修养上去了,该有的自然都有,什么知识学问,功名利禄等,都只是顺带品,是余事,德上去了,这些东西不求也会自来。

 孟子说:“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如果想要它生长起来,都知道如何去培养它。至于本身,却不知如何去全身养性,难道爱自己的身体和良知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实在缺乏思考与反省啊。”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於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