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桑蚕文明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21-12-27
Image

丝绸起源于中国。我国古籍《皇图要览》中记载:“伏義化蚕,西陵氏始蚕。”这就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氏化蚕桑为穗帛,到了黄帝时期,西陵氏开始养蚕。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仰韶文化遗址(前5000-前3000年)发现了用锋利工具截切一半的蚕茧,也印证了该点。1976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约前4000年)出土了一批纺织用的工具和牙质盅形器,器具周围用阴纹雕刻着蠕动的蚕形象并配以编织花纹,说明当时人类已开始蚕茧的利用及原始的纺织。
Image

半颗蚕茧

中国是最早发明桑蚕丝织的国家,这在历史上已经有定论,因为中国内陆广泛存在桑树和野蚕,所以能结成各种野生的蚕茧,人们再慢现化应家蚕,从考古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大量资料来看,这个应该不会有误。1926年中国早期的考古学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找到一个存在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半颗蚕茧,因为被刀刃切去了一半,所以一直被称为半颗茧,当时出土惊动了国内外学术界,考古学家李济找许多学者看了蚕茧,开始既没法确定是,也没法确定不是。后来,找到中国昆虫学的创始人人刘崇乐先生,才确定是桑蚕茧,距离今5000年。

Image

嫘祖

嫘祖,别称累祖、雷祖,传说中远古时期人物。传说她是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养蚕织丝的创始者。黄帝打败蚩尤后举行庆功会,会上有蚕神献上黄白二丝,光彩照人。她受到启发,于是开始教人们养蚕,从蚕茧抽出蚕丝,最终做成衣服供天下人御寒,因此被后世奉为蚕神。这个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在远古时代就掌握了养蚕和丝织的技术。嫘祖又从蜘蛛结网中得到启示,发明了养蚕、抽丝、编绢、制衣之术,并将此法传遍四方。
Image蚕神
       古代文献和习俗中有很多蚕神。当时人们的养蚕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往往把收成的好坏寄托于不可捉摸的神灵或意想中的养蚕发明人或蚕的化身,对他们产生崇敬的心情。商朝的蚕神叫蚕示,祭祀时用三头牛、三对雌雄羊,甚至还用杀了的羌奴来祭祀。周朝,养蚕前祭祀先帝。汉朝用猪羊祭蚕神,待至北朝、北齐用牛祭黄帝轩辕。北周以牛祭奠西陵氏。《搜神记》 上曾记载一则蚕由马变成的神话,故唐朝“以先蚕为天驷”。南宋时沿袭北周的习惯,把嫘祖祀为先蚕。明清两朝,各地祭马鸣王菩萨的很多,清朝祭祀嫘祖的也不少,且同一地区,祭祀马头娘(马鸣王菩萨)和嫘祖的都有。四川相传蚕丛氏为蜀侯,后称蚕王,他经常穿着青衣,巡行郊野,教民养蚕。乡人立祠祭祀,称作青衣神。

Image

蚕花娘娘

民间还有关于蚕花娘娘的传说。蚕花娘娘是“马头娘”“马头神”“蚕花五圣”的总称。传说古时有一女子因想念远征在外的父亲,对其家白马说:“你若能接我父亲回家,我愿做你的妻子。”白马奋戴长嘶,脱缰而去。不久,便驮着其父回家。父女喜得团圆,给白马以丰养,但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则奋蹄长嘶。父亲大惑不解,女儿告其原委,父怒,射杀白马,剥马皮置晒在庭前。女子踏马皮讥笑之,狂飙突起,马皮包裹女子飞腾而去。以后,于大树枝间,见女子及马皮已化为马头形的蚕宝宝,后又作茧,厚大异常。民间还流传有《马头娘歌》《蚕花歌》等歌谣和叙事诗。

蚕月条桑

《诗经,七月》属于十五国风中的《幽风》,它广泛而真实地展示了西周初年农耕奴隶们的生活图景。《诗经,七月》按照一年四季的节令顺序,巧妙地把当时的自然风物、生产劳动、衣食住行、吏民关系、风俗习惯等,编织进诗歌,真实、生动地反映了3000多年前西周的社会生活状况,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全面地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社会生活的篇章,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其中“九月授衣”(九月起多穿衣裳)、“无衣无褐”(没有御寒的衣服)、“蚕月条桑”(养蚕的月份修剪桑树枝条)、“八月载绩”(八月开始织麻)、“为公子裳”(献给贵人做衣裳)都反映了当时的蚕桑文明和丝织文明。

蚕神献丝

《黄帝内经》记载:“黄帝斩蚩尤,蚕神献丝,乃称织纴之功。”传说黄帝打败蚩尤以后,在庆贺战争胜利的时刻,蚕神来向黄帝奉献她所吐的丝表示祝贺,黄帝看到这个美丽而稀罕的东西称赞不已,心想咱天下老百姓有宝贝了。蚕神见黄帝如此关怀天下人民,深受感动,就变成一条蚕,嘴里吐出黄、白两种丝来。黄帝立即派人把蚕送给妻子螺祖。嫘祖见到可爱的蚕宝宝,亲手把它放到桑树上,每天精心看管养蚕,教人养蚕织绸制衣,被后人称为“蚕丝鼻祖”。
蚕桑文化甲骨文中的记载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关于蚕桑文化的象形文字,通过研究与蚕桑有关的卜辞,考古专家认定:有的卜辞上记载,叫人察看蚕事,要经过九次占卜。在一片甲骨文上还刻有用牛祭奠蚕神的内容,反映了古代先民崇高尚“敬天畏地”“天人合一” 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可见蚕桑业发展在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

Image

《尚书.禹贡》反映了

当时的蚕桑技术的繁荣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九州,并对每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3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做了简要的描述。《尚书禹贡》记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土地上种了桑,养了蚕,竹筐里面盛着有花纹的锦绣。还记载了淮夷的珍珠和鱼类以及用竹筐盛着的纤细洁净的黑白丝绸。进贡时,走水路通过淮水、泗水,然后转入黄河。反映了当时的蚕桑技术的繁荣。

Image

  先蚕祠

      先蚕祠位于吴江市盛泽镇五龙路南口,即盛泽丝业公所,俗称蚕花殿或蚕皇殿。先蚕祠因祭祀蚕神嫘祖而得名。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盛泽丝业同人集资建造,坐北朝南。近代已残缺不全,1999年进行了全面修复。现占地2701平方米。主轴线三进。前为门楼,砖细三拱门,一大二小,单檐歇山顶,下有须弥座。中门上方有“先蚕祠”竖匾,左右门上方嵌华版。门楼两侧有八字清水砖壁,顶部列砖雕如意斗拱。门楼内顶正中置斗八藻井和如意斗拱。进门过小天井为重建的戏楼及东西厢楼。旧时每年小满节(蚕神诞辰)在此演戏酬谢“蚕花娘娘”,保佑蚕桑丰收、丝业盈利,称为“小满戏”。第三进为蚕皇殿,正中神坛上原塑有轩辕(黄帝)、嫘祖、神农三尊贴金坐像。西轴线前三进为新建厅堂,现为吴江丝绸陈列馆。

Image

礼记

《礼记》为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的重要参考书。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是儒家思想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较大。《礼记》中记载:丝绸只能由王室成员使用。周朝礼仪制度中的冠服制度对五礼(吉、凶、宾、军、嘉)场合不同等级的人所着服饰的形制、色彩、图案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郭璞注:“扶桑,木也。”《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踞树欧丝。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知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由此可见,《山海经》记载桑蚕文化,足以证明我国丝绸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西施浣纱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名叫西施的浣纱美女,她在河边浣纱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就流传开来。唐人有诗云:“呤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纱是主要采用经纱扭绞方法织成网眼纱组织的丝织物,这则故事反映出当时吴越已拥有丰富的浣纱、纺丝、织造等技术。


Image

张骞


      张骞(前164一前114),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城固)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官至博望侯。汉武帝建元年(前140年),汉武帝想联合中原北部的大月氏国来共同抗击强大的匈奴,下达诏令招募勇士,张骞应募出使。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一行出使西域,当张骞出河西走廊后,即被匈奴所俘,13年后借机逃脱,经历千辛万苦回到汉朝,并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他在西域10多年的所见所闻。汉武帝赞其忠勇,授以“太中大夫”以表彰功绩。因张骞在西域沿途国家中建立了很高的威信,元狞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再任张寄为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打通通往西域各国的道路,促进了汉朝、西域地区和欧洲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丝绸之路曾是经济贸易繁荣的象征,时光虽穿越千年,但西域大漠的驼铃之声,伴随着沿海码头上繁忙的景象,早就被岁月的年轮在旋转中刻满了难以割舍的痕迹,克孜尔、 吐鲁番、敦煌石窟都见证了东西方宗教的交流融合。


     中华桑文化绵延数千年,为传统文化赋予特定的内涵以及价值引导作用。曾几何时,中国从完全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之初,当看到自己的国土上,第一辆汽车下线,第一艘万吨轮下水,第一台机床在运转...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些在《大国工匠》中迭现的镜头,给我们这个民族多少启示!理想与追求,文化与传承,是我们应当坚守的历史使命。东方紫酒与中国的桑蚕丝绸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桑叶养蚕织丝绸,桑果精酿成紫酒。以桑果为原料酿造的东方紫酒是对中国桑蚕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中国桑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企业,东方紫酒理应“当好新时代的丝绸使者,传承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用东方紫酒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正确地认识,了解中国。虽然任重道远,东方紫人将不懈地努力,把东方紫酒打造成新时代的民族品牌。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丝绸古国,丝绸业曾为中华民族文化编织了光辉的篇章,世界曾因丝绸认识中国。东方紫人要把紫酒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因为紫酒重新认知中国。

东方紫 , 交易担保 , 放心买 , 东方紫酒,紫气东来 Mini Progra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