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赏析 | 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王耳 2021-12-27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导 读
新启程,新思路。地理蹊不搬运题目,而是分析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与知识含义。期待您在留言栏内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以共同交流。欢迎关注地理蹊公众号,并用微信手机或PC版浏览。
青城山下白素贞 音乐: 左宏元 - 新白娘子传奇 经典原声唱段全纪录 来自QQ音乐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东部的低陷盆地及其边缘山地、丘陵,二是西部的川西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区。与西部的多山贫瘠相比,四川盆地沃野千里,是一方富庶的净土(天府之国)。

四川盆地北靠秦岭和大巴山,东接巫山和大娄山,南连云贵高原,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受该地形影响(北面秦岭、大巴山的屏障,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当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的特点。

图片

四川盆地虽日照不足(小于1400小时),但气候温和(年均温16—18℃),热量充裕(全年活动积温可达5000℃),降水丰沛(1000毫米左右)。再加上盆地地表多中生代堆积形成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土壤肥沃,全年可耕种,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中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肉猪和家禽产量很高)

四川盆地境内有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岷江、嘉陵江和乌江(贵州省第一大河,又称“黔江”)等主要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富集(水量丰富,河床纵比降大),不仅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建设水电基地和发展旅游、养殖渔业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片

该地区矿产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天然气、芒硝(中药)等居中国之冠,井(矿)盐分布广泛(自贡是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被誉为“千年盐都”)。盆地中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地域组合好,利于建设大型矿山和工业基地。其中,攀枝花城就是一座因矿产资源(钢铁、钒钛)而兴起的年轻城市。

四川盆地,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成为了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园。这里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如桫椤——蕨类植物之王)和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盆地的西缘山地是中国动物保存最好、最集中的地区。大熊猫(实际上陕甘等地的秦岭山区也有大熊猫,只是没有四川的名气大)、金丝猴、雪豹在这里。

图片

天府美自古堰来。四川成都(都江堰市)西北岷江中游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和灌溉工程,由分水鱼嘴(位于河流进入弯曲河段处。将岷江分成内外江,使得西侧流水难以泛滥,东侧平原旱涝保收)、宝瓶口(位于弯曲河段的凹岸中部,是内江河水进入灌区的入口,入口窄而深)和飞沙堰(位于宝瓶口右侧,是一道宽而浅的坝体,飞沙堰的泄洪水道上有一座溢流低坝。利用河流弯道横向环流原理,既可以调节水量,避免内江江水过大;也可以将洪水中夹带的泥石甩入外江,避免淤塞)三部分组成。

图片

都江堰,始建于(东周战国时期)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51年),是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于工程设计科学合理,它使得成都平原的人们从此过上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生活。

时至今日,都江堰仍然在为成都平原(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都江堰以独特的水利建筑艺术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形式,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图片

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为连接西北、西南和华中三大区域的重要节点(通道),属于中国西部(地理分区)偏中南的腹心地带,当地的生活特色兼容南北又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巴蜀文化,如川剧、川菜都是其典型代表。此外,由于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及多民族聚居,使本区成为中外游人熟知和向往的旅游胜地,如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等。

川人从未负国,国人决不负川。四川人民勤劳勇敢,走南闯北,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洪流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巨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人口负担沉重,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本区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图片
图片
练一练
图片

2021年4月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

位于四川西部的雅西高速(雅安至西昌)被称为“天梯高速”。雅西高速图示路段由特大桥P连接的双螺旋形状构成。完成13、14题。

图片

13、图示路段建设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有

A.气候炎热   B.风沙漫天

C.冻土深厚   D.地质复杂

14、雅西高速图示路段设计成双螺旋形状可以

A.减少跨越河流

B.避开高大山体

C.减缓路面坡度

D.降低工程造价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13、D

四川盆地,所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虽有气候炎热的时候,但是并非终年现象,也不是难以克服的主要自然障碍。盆地四周山脉环绕,湿度与热量适中,植被覆盖率高,且北部有秦岭、大巴山的屏障,少有大风(风沙)侵袭。盆地地形,不仅减弱了冬季寒潮(冷空气)的入侵力度,而且使得热量(主要是夏季)不易扩散,因而具备了冬暖、春旱、夏热的特点,且当地海拔在2000米左右,无冻土分布。故A、B、C三项错误。

四川西部,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质不稳定),多断层发育。此外,受板块的挤压碰撞作用,形成了山高谷深(三江并流)的地形特点,工程建设难度大。故D项正确。

【继续滑动查看】

14、C

双螺旋形状道路,类似高速公路的进出口的匝道(主干线与辅路的接驳路段)设计。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用于集散和分流,二是延长路程,减缓坡度(同“之”字形道路与楼梯多转折或螺旋状楼梯)。故C项正确。

根据图文材料,我们可知,双螺旋形状道路不仅增加了跨越河流的次数,更是延长了通行路程(增加了占地面积),而且使得道路不得不增加穿过高大山体的频次(即桥隧比上升,结合图示——特大桥P连通了两条水系,中间穿过了二者的分水岭),工程难度大且造价高。故A、B、D三项正确。

黑龙江嫩江一中2021届高三文综模拟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盆地内,靠近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近几年大佛全身布满沦桑,脸上的黑色条纹如一行行眼泪,大佛两侧的九曲栈道风化严重,两尊守护门神也被侵蚀得面目全非。2018年12月份相关人员对大佛的面部和头部进行了维修。下图为乐山大佛周边环境示意图及乐山大佛景观图。

图片

根据材料分析乐山大佛遭受破坏的可能原因。

左右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图片

答案:

气候湿润,三江汇流处,水汽较多,风化侵蚀严重;位于四川盆地内,污染物不易扩散;周围重工业密集,排放大量污染物,酸雨严重;风景区人造建筑和居民过多;知名度较高,游客众多;部分游客和居民缺乏法律法规和保护意识。(每点2分,任答5点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