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国馆官方 2021-12-27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如果要给中国人的岁月静好寻一个地理标签,那必须是:

桃花源。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这么一个小确幸所在,环境上必须有那么一丢丢封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

内里必须平坦,方便耕种和居住,其实也就是一块谷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绿化必须好,土地规划合理,“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不太关心热搜和排行榜,吃得香,睡得稳,不着急,“遂与外人间隔”,“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并怡然自乐”。但又保持了对外界的好奇,“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物质生活是很充裕的,“设酒杀鸡作食”,有酒,说明粮食足;有鸡,证明能挪出粮食做饲料,也说明粮食足。

偶尔来拜访,可以,但不喜欢长期被打扰,会自动关闭对外系统,“遂迷,不复得路”。

如果你处在三国两晋乱世,读了“桃花源记”,可能会发出来自内心的呼唤:

这样的地方有没有?有的话,给我来一打。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静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

桃花源这个境界可能是虚构的,但类似的不是没有。

如果有,是谁创造的?

答案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剑客。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图 | 源于《新三国》 剧照

千里走单骑

三国前后,万马军中冲锋突围的,就服三个:

长坂坡超级保姆赵子龙。

北海郡突围搬救兵的太史慈。

第三个,则是几千里奔赴长安送报告的田畴。

田畴是谁?

听说过田丰,袁绍的谋士,没说过田畴,他们是亲戚吗?

非也,但他们都很了不起。

田畴,剑客,幽州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修得文武双全,“好读书,善击剑”。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图 | 源于节目《中国》

他第一次被人所知,就是完成了一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使命:突破军阀的重重阻隔,向远在长安的朝廷汇报幽州地方的工作。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挟持汉献帝去了长安。

这事跟田畴有关系吗?

没关系。

但跟幽州的父母官刘虞有关系。

刘虞是汉室宗亲,刘备的汉室宗亲关系存疑,但刘虞则是如假包换的皇叔,当时袁绍甚至要推举刘虞为天子,可见其身份。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图 | 源于《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剧照,刘虞(马天宇饰演)

汉献帝在长安,刘虞作为下级,想要在朝廷那里刷一下存在感,好歹送个年终工作报告,必须得有人沟通。

沟通?

谈何容易,当时从河北到长安,一路上烽烟四起,军阀林立,土匪出没,狼虫虎豹,样样不缺,就缺太平。

这趟工作汇报必须得拿着生命去做。

问茫茫幽州,谁人敢去?

有人推荐了:田畴。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那一年,公元191年。

那一年,田畴22岁。

刘虞礼贤下士,厚礼拜访田侠士。

刘虞问:去长安汇报工作,你敢不敢,行不行?

田畴回答:没问题。

刘虞说:那我给你多备点人马。

田畴说:一路上不太平,人马多了反而目标大,不如带二十来个小兄弟,轻装沿着边塞和大山走。

“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为众所指名,就是目标大,容易被关注的意思。

打着旗帜,浩浩荡荡走,流量是有了,目标却暴露了。

这一点像极了“水浒”里的杨志为生辰纲做的建议:

“若依小人说时,并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余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却装做脚夫挑着。只消一个人和小人去,却打扮做客人,悄悄连夜上东京交付,恁地时方好。”

都是聪明点子,但田畴做得更称职。

不是杨志不行,而是押运生辰纲的不是他的人,而田畴带的都是自己的兄弟。

带自己的人做事,很关键。

田畴带着二十来个小兄弟,走险峻的山路,沿着河北、山西、陕西的北边边沿走,路是远了,但安全啊,早一点迟一点不要紧,使命送达要紧。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顺利达到长安,见到朝廷。

长安一片轰动,朝廷欢欣鼓舞,我大汉还是有号召力的,对地方还是有控制力的,幽州是个大州,派使者来汇报工作了,奖赏是必须的。

田畴都不要,他说:朝廷现在难,不给朝廷添麻烦,而且我也就是一送快递的,大官厚爵当不起。

于是,汇报完工作,得到汉献帝的指示,然后拍拍身上的尘土,不带走长安任何一片云彩,继续赶路回幽州。

只是田畴没想到。

他走了个大往返,风尘仆仆回到幽州,向刘虞汇报工作。

刘虞却没了。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图 | ©清可QINCO

战火包围下的“桃花源”

东汉末年那个时代,什么事情都没法确定,更何况岁月静好。

上半年还手把手跟老板谈业务,谈订单,下半年完成业务回来,正准备汇报,老板却挂在墙上了。

唯有岁月不靠谱,还说静好呢。

刘虞被公孙瓒杀了。

其实,在临行之前,田畴曾经提醒过刘虞:公孙瓒没安好心,你要提防他。

刘虞说:壮士想多了。

老板没了,老板的墓还在,于是就去老板墓前汇报工作。

田畴正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汇报工作,公孙瓒的人却来了。

带着刀枪,带着人马,气势汹汹地问:怎么不跟公孙老板汇报工作?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田畴握着手中的剑,一脸嫌弃地说:这事跟你姓公孙的有关系吗?

公孙瓒说:现在我是老大,没资格听吗?

田畴说:朝廷的指示,半句话都没提到你,我怕你不乐意听,因此汇报的工作也就免了。

“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田畴又进一步说:你这么胡作非为,恐怕幽州的义士都宁肯跳海里也不跟你玩。

公孙瓒楞了一下,说:你说得有道理,你继续活吧。

命是保住了,工作却没了。

去哪里活?又怎么活?

田畴选择了一种安静的活法。

既然现实如此惨淡,理想又不能实现,不如找个地方安安静静当个美男子。

他找了个地方,此地名叫徐无山。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静好的岁月,不能一个人独享,带领乡亲们一起建设,那是必须。

于是,率领自己田家的宗亲,以及几百号粉丝,去了徐无山。

徐无山地形上有一丢丢封闭,但内里又平敞,“深险平敞”,适合与外界相对隔绝,同时又能开垦耕地,发展农牧业。

“三国志”没有对徐无山做环境描写,估计应该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落英缤纷,芳草鲜美”。

一切美好的事物,想象起来都差不多。

外面风大雨大,战火蔓延,一忽儿吕布撵着曹操打,一忽儿袁绍围着公孙瓒,“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生活在战争英雄辈出的年代,老百姓是痛苦的。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徐无山却是个例外。

这里鸡犬之声相闻,人们相互谦让,生活富足,路不拾遗。

白天耕地放牧,晚上组织课堂,学习圣贤经典。

估计田畴也会亲自上课。

岁月静好的梦想居然实现了。

至于具体的氛围和环境,建议把“桃花源记”朗读一百遍,进行脑补。

徐无山虽不大,但田畴的功德,比那些争来夺去的军阀大得多。

幸福是会辐射的,几年之间,周边移民过来的,有五千多户。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辐射更远一点,乌丸和鲜卑也送来了礼物,表示支持。

田畴以一人之力,营造了一个战乱年代当中的幸福小世界。

徐无山社区不封闭,和外界有来往,但是也不刻意去讨好外界。

袁绍听说了这个地方,连连点赞,想表彰田畴,表彰的方式是封官。

袁绍说:田先生统领这么几万人口,得需要个正式的职务,授你颗将军印吧。

田畴没答应。

袁绍的儿子袁尚也想表彰徐无山社区,田畴还是拒绝。

我田畴是真心真意把徐无山经营成岁月静好,而不是赚流量,带货。

公元207年,赤壁大战前一年,曹操来了。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一生惟道义

曹操也听说了徐无山这么一个幸福的所在,于是派使者去邀田畴。

是曹操想复制徐无山吗?

不是,曹操此次北上是要征乌桓,却遇上了大雨,特意向田畴讨教进军大计的。

田畴的军事学素养并没有因为长期的农耕和教学而荒废,他给曹军指了一条近路,从卢龙口越过白檀,直捣乌桓老巢。

还是走的边边角的路子,像当年从幽州前往长安一样。

所谓捷径,有时候就是边边角。

后来邓艾灭蜀,就是走边角路,奇袭成都而得手的。

曹操果然成了。

曹操远征乌桓之前,郭嘉就给他出了一条妙计:奇袭,快袭。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具体怎么奇袭,最终是田畴做了完善。

曹操大喜,要封田畴为将军。

没有惊喜,没有意外,田畴一如既往地拒绝。

然而,他很任性地做了一件曹操禁止的事:前去祭祀袁尚。

袁尚,袁绍的儿子,投靠乌桓,乌桓被击败后,投奔公孙康,被公孙康杀,首级传给了曹操。

此前,曹操已经明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因为曹军中有袁绍的旧部,怕他们控制不住情绪,影响军心。

田畴认为,袁尚曾经想提拔我,我可以拒绝,但不等于我不感恩。

于是,大摇大摆前去祭祀袁尚。

就跟当年在刘虞墓前汇报工作一样。

消息传到曹操那里,曹操又在命令里加了一条:“田畴例外”。

田畴身上散发着道义的光芒,让曹操炫目了。

曹操征服了乌桓,在渤海边转了一圈,写了首“观沧海”,第二年就打了个大败仗,不知道是不是赤壁之战刺激到他了,他又想到了田畴,觉得亏待了他,于是又说要提拔他。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而且还派夏侯惇去苦口婆心地劝。

田畴回答说:再逼我当官,我就死。

又未果。

从汉献帝到曹操的赏赐,一个也不要,他一生的事业就在徐无山,要给百姓静好的幸福。

为了不让曹操起疑心,他把自己的家族从徐无山迁出来,住在邺城,但是对于曹操的赏赐,一毛钱也不要。

田畴真的是一个纯道义的人。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图 | 源于节目《中国》

乱世三国,烟火人间

这是公元200年前后的事情。

距离陶渊明写“桃花源记”还有二百多年,不能说是陶渊明直接受了田畴的影响,不能把徐无山和桃花源直接对等。

但是,美好的理想是共同的,幸福的形态是相似的。

“桃花源记”这个文案,未必是陶渊明一个人脑子里蹦出来的,而是可能有其原型。

在古代战乱时期,虽然说战火的覆盖率很高,例如三国时期,大江南北都在征战,但并不等于在那些边边角角的地方不存在岁月静好。

总会有一些有志之士,率领乡亲、宗族,在某个角落开辟“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营造和平,塑造美好,给人希望。

陶渊明所在的时代,是后衣冠南渡时代,南方土地广阔,人烟稀少,星星点点存在一些移民村,和外界交往不多,是极其有可能的。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陶渊明所写的,很可能是根据这些移民村进行的艺术再加工。

例如《水经注》里写到的“檀山坞”,这地方在洛水边,高山之上,四面高耸,中间却住着人家,“四绝孤峙,上有坞聚”,地势封闭,有水有田,1.0版桃花源,陶渊明笔下的则是2.0版檀山坞。

不知道徐无山这个田畴村落维持了多久,在英雄辈出,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它的光芒很微弱,但却很明亮,是苍生百姓所向往的。

枭雄们在大地上厮杀、攻伐,徐无山在边沿地带耕种、灯火、安宁。

看“三国”,能看到烟火,看到人间,便对幸福有了更高的认知。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千里走单骑的三国剑客,创造了真正的桃花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