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光除了聪明才智,还有另一面的优良品质

 ggv8 2021-12-27

        北宋著名学者司马光,人称司马温公,他毕身心血编撰了《资治通鉴》这部经典著作。他地位显赫,德高望重,人们除了对他的德行备极推崇之外,他真诚的友爱与对兄弟的情怀,更是流传千古,为后世称赞。

        司马光的哥哥,字伯康,兄弟俩感情特别好。当司马光退居在洛阳的时候,伯康已八十岁了,司马光也年事不小,但他侍奉兄长就如同侍奉父亲一样地尽心尽力。

        每当吃完饭不久,温公总会亲切地问候哥哥是否吃得好。每到季节变换时,司马光都会关注哥哥的衣食住行是否舒适,时时关注,如同照顾婴儿般的无微不至。伯康生病时,司马光从不使唤仆人去照料,事事自己动手。对于兄长,司马光恭敬、爱护到了极致,兄弟之情让后人一直铭记并效仿。

        李文耕曰,温公一代完人,孝友出于天性。其于伯兄,奉之如严父,敬之至也,保之如婴儿,爱之至也。饥寒饱暖,刻刻关心,不几于「听无声,视无形」乎。友爱至极,蔑以加矣。

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也就是说,孩子在孩提时代懂得敬爱父母,稍微长大之后懂得友爱兄弟,这些都不用学习就能知道的,因为它是源自于自然的天性,是人人本具的良知良能,正是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

司马光除了聪明才智,还有另一面的优良品质

点评

        悌,是指兄弟姐妹友爱之意,在中华传统美德中仅次于“孝”之后,可见先哲们多么重视这一美好品德。人的一生,兄弟姐妹即是“同气连枝,骨肉相连”,故应该彼此提携、相互照顾。又谚云:“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因而,兄弟间真挚的友爱弥足珍贵,我们应当珍重爱惜。

        往小处看,兄弟姐妹是在一个小家庭内,缘于血缘关系。而往大处看,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们也是兄弟姐妹,为了生活、为了理想我们汇聚在一个大家庭里,更要团结友爱,加倍珍惜这种难得的缘份。而如果我们对待客人也能对待亲人那样“无微不至”的关爱,我们的大家庭是不是会更温馨?共同的理想是不是会更早实现呢?

        唐时有张公艺九世同居,宋时有陈昉十三代同居,都是共处一室,不为私蓄,共乳其子,令人钦佩无已!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司马温公照耀青史的伟大风范,启发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人们从他不凡的品操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忠诚爱国与骨肉的至情,也见到了一位读书人能退则独善其身、进则兼善天下的卓绝操守。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身体力行,追随这种不朽的精神风范,世世代代绵延不绝、长盛不衰。

名人名言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弟子规》

    悌,善兄弟也。——《说文》

    弟爱兄谓之悌。——贾谊《道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