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拾粹《乡下来客》朱丽华

 作家文坛 2021-12-28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就上学了,记得有年放暑假的时候,一天下午来了一位风尘仆仆的女客,穿着右偏襟的短褂,深灰色长裤,一双崭新的纳底布鞋上,沾了一层已干的泥土痕迹。提着两只竹篮,看样子很沉。进了门全家一阵惊喜忙乱,终于坐了下来,慢慢地喝茶唠嗑,家常里短,七姑八姨。但我发现大阿姨的眼睛总是盯着我看。终于妈妈把我叫到客人面前说:“阿华!快叫大阿姨。”我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大阿姨好!”大阿姨一把搂住我:“乖!真乖,这细丫头长得倒体面格(好看)……”又细细地端详了我一阵,自言自语的道:“像啊,像煞伊个娘……”说话间眼泪不自禁的流了下来。

  可能大阿姨自觉有点失态,赶紧站起来打开一只藤篮,拿出用竹叶包裹的糯米团子,有肉馅的、赤豆的、黑芝麻酥、绿豆酥……。顺手递给我和弟弟一人一只桃形的团子,桃尖上红晕晕的,比真的桃子还要好看。另一只藤篮里全是竹笋、蚕豆、茹菇、莲子、红菱等等,还有一包喷喷香的炒麦粉,加上白糖用开水一拌,又香又甜,用上海人的方言说:“好吃得打耳光弗肯放个”。

  妈妈看看天色对爸爸说:“侬先陪陪大阿姐!我出去一趟。”说着拎起菜篮,同时叫我到金陵路熟食店买酱汁肉,要买哪种带皮的,肥瘦相隔足足有五、六层的酱汁肉。颜色通红有点像樱桃颜色,甜丝丝的,酥软得入口即化,买一块肉还搭上两根百叶结。这顿夜饭很丰盛,酱汁肉、白宰鸡、红烧鱼、鸡蛋蒸肉饼、腌笃鲜汤,小唐菜自然也少不了的,七荤八蔬,摆了满满一大桌。妈妈还谦虚地说:“大阿姐!不好意思哦,没啥好菜,侬多吃点喔!”;“哦约约!嘎些多好菜,还要吃啥?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饭后沏了壶茶,慢慢地唠嗑,说不完的家常里短,道不完的乡亲农事。我弟弟在妈妈腿上早已进入梦乡,我还坚持了一阵,但觉得声音好像越来越远,迷迷糊糊中好像提到亲娘(我奶奶)怎么怎么地……。

  第二天我换上了新衣裙,爸妈送我和大阿姨到了上海北火车站。五十年代的火车不是现在的高铁。慢得不得了,每个小站都要停留,大约三个来小时才到了无锡。闷热的天气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大阿姨领着我转弯抹角,来到了船码头,买好票,走了一段泥泞路,才登上了小火轮。等人上满了才开船,晃晃悠悠掉过船头,划破平静的水面,吧嗒吧嗒,冲破浪花慢慢地往前移动。两岸的老屋,斑驳的砖墙、圆圆的黛瓦、微翘的屋脊,有的脊尖上还蹲着一尊叫不上名的神兽。河边石板上有几位淘米、洗菜的姑娘,近到姣好的面目也看得一清二楚。

   出了市区,小火轮越开越快,河道也越来越宽。阴沉沉的云端终于落下雨来,淅淅沥沥,滴滴答落,落在水面上的雨点,蹦起大大小小,无计其数的圆圆水泡泡,怪不得古人形容入水的雨点为“万斛珍珠”呢,真的非常形象。两岸烟雨濛濛,临水的树木格外地青翠茂盛。有的树根被水流冲刷的裸露在外,斜斜地倾倒水面,看上去岌岌可危,然依旧枝茂叶盛,一缕缕翠翠的枝条,在水面斜斜地轻轻荡漾,有的枝条直接探入水中。

  两岸望不到尽头的稻田,成熟的稻穗金黄金黄的,未熟的稻穗翠翠嫩嫩的。在细雨中起起伏伏,犹如似金波翠浪,尤其是远处,在濛濛胧胧的烟雨中,谜一样令人联想翩翩。

  滴滴嗒嗒的雨声,时紧时慢,轻轻柔柔地敲在船篷顶上,犹如催眠曲一样,令人昏昏欲睡,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迷糊中听大阿姨说:“月秀!到了,到潘家桥了。”此时小火轮一阵激烈的晃动,不用大阿姨叫,我的瞌睡虫早已吓跑了。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简介:朱丽华,78岁,汉,原籍上海,现住址:青岛李沧区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