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便﹙偶尔﹚翻翻之夜读三国七步诗

 新用户3951uudG 2021-12-29

七步诗

曹丕逼亲兄弟曹植做七步诗是广为流传的,也很为世人所称道,是感慨曹植的聪明,还是叹息政治的无情,那在人们的理解,怀疑的多了,不再怀疑这是不是后人的杜撰,其实有什么关系呢?都在劝世人少玩政治,但玩政治的人还少吗?都在叫世人聪明,糊涂的人还少吗?

在《演义》中,写的有点复杂,按这上面写的,植行七步,做的不是脍炙人口、后人称道的“煮豆”,而是另一首,同样也是命题而作,以水墨画《两牛相斗堕井图》为题,而且丕还严格限制:不能出现“二牛斗墙下,一牛堕井死”的字样。于是才高八斗的曹子建行七步,后人已无法知道这七步是怎样走的,吟诗即成。这比煮豆字数多一倍,当然写的没有煮豆好,够难能可贵了。但丕说: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而且丕很奇怪,以“兄弟”为题,还不许犯着兄弟。植便略加思索,即口而出,这就是煮豆。

这有点太讽刺这位魏国的国君了。以什么为题不好,偏以此为题,很艺术,很为世人称道,于是这位皇帝潸然泪下。故事的结局似乎很好,政治上的人物也会良心发现,这是后人最希望看到的。不但而且老百姓就会遭殃。

这还有点高看这位叫“植”的才子了,不是七步,而是即刻,不管他是不是早已深思熟虑一哥﹙曹彰罢兵权﹚一弟﹙曹熊畏罪自杀﹚的命运,自己也在面临这样的考验,唉,狗急还能跳墙,人急生智吗?后人传的七步,不知是那首诗做的不好,还是觉得古人也在吹牛,立即而成,而且还是两首,觉得七步一首诗更符合现实呢?

谢灵运就有点吹牛了,他想吹捧的是自己,而不是曹植,不像大家憨憨的,光抬高别人,自己还在地上,忙着给别人添彩加瓦。你看谢灵运,豪气不小,曹植能占八斗,死去的古人,占多少斗也是死人,而活着的他能占一斗,那不是吹捧自己是什么,不过说的有点露骨,哪像气吞天下的毛泽东,还看今朝,说的不是别人,还是自己,因为他历数的都是帝王,连将相都靠边站,而且大都是开国的帝王,或者开国帝王不怎么样后辈封土开疆的帝王。后来柳亚子和的什么“可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就有点像那个谢灵运了。

谁都想做五百年而有王者兴的人物,但不是人人能做得的。自然想到了那个很艺术化的姜子牙的身上,干啥啥不中,只有去捉妖,几十岁了还念念不忘兴旺发达,坐在蟠溪边用直钩钓鱼,每天就是这样的事,不知这位老兄什么时间研习兵法,好歹他们是天生的,不用学习。最后糊涂到自己没地方封了,只有跳到门槛上。

后人附会的七步诗很多,没有切身的感受,你就写不出好文章来,连赵明诚也会把自己写的诗杂糅在妻子李清照的诗里,给别人看,懂得人的评点让这个男子汉有点汗颜,没有一首是他写的,其中一首至今让人们交口称赞:莫到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好一个人比黄花瘦!让人们不禁感慨人的智慧来,才高八斗,他曹子建也占不了八斗,谢灵运更占不了一斗,他们应该有他们的位置。还是实在一点的好,毛泽东还说自己“三七开”呢?

世界上有个七步做了一个《绞刑架下的报告》的,那是渡了无数的步写出的,也是名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