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可这“新”字很多人都没有理解透

 读原著 2021-12-29

         《乡土社会》中,有读到费孝通的这样一段话,他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一下人世间的男女关系,很让人耳目一新:


    “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这种企图不以实用为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但不是经济的生产,不是个事业。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从结果说可以是毫无成就的。非但毫无成就,而且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
  
  
   “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的在创造中求统一。”


    到最后,他总结道,这种浮士德式(人们将那种对事物永不满足的精神视为浮士德精神)的两性恋爱追求无止境,最终的统一是永远也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汲汲无果的求同的过程罢了。然而,生活中有不少人很愿意接受这种过程,他们觉得这种“克服求同的阻碍”的过程便是对自己生活创造力的磨练,也是生命意义的再创造。


    读完后,我仔细查了一下浮士德精神的现代意义。其中,我又有瞥到这样一段话:


    二战以后,当德国民众再度回首历史时,却对这一精神产生了怀疑:这种永远不对事物满足的精神是不是在任何时候都会是信念、是真理?答案是否定的。人们是担心浮士德精神会不会发展成为永无节制的嗜欲和贪欲。于是,近年来对于浮士德精神的探索,学术界出现了一种辩证的思想,即将其探求的精神保留在合理的范围和程度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浮士德精神永存光辉,不断地照耀着人们的思想。


    我想,这种向外,依赖于外界的改变的东西总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孔子的中庸之道,其核心也是在教育人们得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校正、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恋爱中的男女,那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更多的也应该是双方各自在烟火生活中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而不是整天殚精竭虑地琢磨着要如何去迎合,讨好,迁就对方,怎样才能带给对方一些“爱情的新鲜感”。原因很简单,一来生命本生自独立,唯有在各自人格独立的大环境下,方才有真幸福可言。其次,这个世界上,你可以迎合,讨好,迁就他人一时,但不可能迎合,讨好,迁就他人一辈子,——那种逆己,逆性,矫情,表演的事做多了,做习惯了,最终葬送掉的是自己的生命价值,愧对的不只是天地,父母,更是愧对这个几世几劫才修来的人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