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娃记0030—独立人格是什么鬼?上名校又如何?

 中年恶爸 2021-12-29
上名校的发心是什么?我想大概还是可以理解成,通过名校得到些什么,人脉?资源?机会?等等,小时候会觉得,学校可以以我为荣,将来能闯出一番事业。现实是闯出来如何,闯不出来又如何。

什么算好的人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是许多人的美好愿望。鲜有明确细致思考望子成龙如何。考上名校?什么是名校,哈佛剑桥?清北复交?走进重高?等等。亦步亦趋,不能掉队。

    名校也就那几年,学生时代也就那几年,过去了,就如王子和公主,要生娃,带娃,陪娃。烦恼一直会存在,求之不得便有烦恼。

    去一个好的公司,比如央企国企,名企外企,事业体制。安安稳稳,平平安安。10多年前,微软如日中天,输出各种价值观,方法论,关于垄断拆分的话题充斥坊间。后来有BAT,其他的。运营商很长时间里面,移动是独占鳌头,待遇喜人,春光无限,一时无两。再有罗宾,杰克马。

    很有意思的是,许多关于管理的,经营的,销售的分享,培训等等,在各个时期的这些公司里面,总能看到不同的落地实施。相比漫长的人生来说,在企业里面的时间,很难说,会是永久的选择。

    很多时候,会借助平台来成就自己,也并没有觉得不妥,拿平台来修炼自己,但是并不热爱这个平台,多少受过一些伤害,所以,就这样了呗,还能咋样呢。

    很多公司离职的时候,会有些离职的群,大群小群,人来人往,很快也就淡忘了。

所以事业是什么

      职业生涯可以很长,依附在某个公司并不算特别可取的方案。

     一个机构,一个公司,一个单位,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遇到,就有不一样的境遇,得到,失去。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其位,谋其政。在其位,积累自己的东西,以图他日江湖再会。离开以后,还常常要提起,当年,如何如何。正如李雪琴所言,很多北大人,终其一生也未能让北大以他为荣,倒是一直在沾北大的光。也就特别热衷学校的种种。

    也看到一些从大机构,大公司出来,无所适从,找到一个方向,找到一个机会,好好的享受它带来的价值,这个时候,真的非常希望它能好好的,一直好好的,当时我走,只是因为某某某 。所谓

    闻亡国之臣,不敢言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

独立人格什么鬼

   以上种种,无外是,上名校固然是好,但也挡不住我这葡萄酸。如果考上清北便是人生最高光时刻,多少有些不合时宜。纵然此类情况不多,也是有些代表性了。

    记得有个电影,哈佛的校长,大意是说,哈佛的学生不是找工作,而是创造工作,深以为然。

    上名校,找到好工作,希望人生从此轻松了,过上幸福生活了,多少还是把评价话语权放在世俗的大圈子上了,也许是邻居,也许是同事,也许是其他。只会越活越累。

还是说孩子吧

    当有一天意识到,其实自己并不优秀。也看到孩子即使听我的,也不会有多优秀,心里还是挺难过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自己那些有的没的,验证过没验证过的各种想法,只能无奈的收起来了。

    言传没法传,身教也只能这样了。那会怎么样?

    常常会听人提起孩子能不能打的问题。有激烈的认为完全不能打,也有激烈的表示不打不行,也有中间派觉得,打不打,也没那么绝对。

    想想还是不用太过于纠结,执着于打或不打,而是自己觉得将来能给什么样的支持,能有什么样的协助。打或不打,也只是手段而已,一个阶段的方法而已。

    自己的人生都搞不定,还想着在自己的保护影响下,飞黄腾达。所以,独立人格?名校?鸡娃?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不知不觉,马上要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