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湘军财政开支窥视晚清人力资源管理(一)

 莫为天下先 2021-12-29
作者:张宏杰

图片

01

书名不够严谨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会计学是指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故《曾国藩的经济课》从内容来看,更像是“曾国藩的会计课”,还是收付实现时期的会计课。

02

案例丰富及数据详实

(1)历史真实故事,有利于进行案例研究

例如书中对戊戌六君子刘光弟进行了详尽描述。他正直清廉,作为晚清时期的京官,一生勤勉却穷困潦倒,最后因变法受重用、也因变法被斩。他勤勉到什么程度呢?在刑部供职十余年,天天都去衙门看文件,每行每页都不敢怠慢。他穷困到什么程度呢?母亲为供他读书卖掉了祖宅,他在中举人后2年因筹集不到路费迟迟没有入京为官,后来也是得到叔父接济才来京城的。租不起市区的房子在郊区搭建茅屋、自种菜地,每天步行10公里上下班,一身袍服十年不换。刘光第清廉到什么程度呢?他一年俸禄不足100两,加上亲戚救济的150两,总收入是200两出头,但京官维持正常开支一年大概是600两。所以很多京官都会通过接受同乡或同事之间的馈赠来维持家用,这在当时是被视为合理收入的。但刘光第非常爱惜羽毛,一律拒收,且几乎不参与其他社交活动。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至少可以得出3个信息:A、晚清时期京官的俸禄存在严重缺口,正常收入激励性不足。B、当时读书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家族的事。C、有约定俗成的做法作为制度设计不合理的补偿,比如馈赠。

(2)湘军财政数据,有助于进行数据分析

例如曾国藩作为在籍侍郎帮办团练,发现绿营军腐败之极,无药可救。并认为“低响”是导致这样局面的核心原因。于是,他决定参考戚继光自己训练一支军队,且要采用“高薪养廉”的模式。

支出方面:厚响4两2钱,比绿营马兵多一倍,站兵3倍,守兵4倍。每营增加掌夫120名,分担服役压力,让士兵专心操练。营官月给50两,办公150两。不抠减是说全额超额发放,帮办工匠管账书记医生等酌用。其实办公大概是50两,营官纯收入150两。另给夫加银60两。万人以上正规军官从一品提督5.6倍,5000人,对应正四品督司12.8倍。普通营官收入正规军清总的11.7倍。

收入方面:劝捐,厘金,以盐抵响。奏请各省支持。劝捐,政府鼓励民间捐款,可以是封官赏爵等。厘金,在重要路段设立关卡,这样可以向过路客商征收行业税。以盐抵响,是盐专卖权抵扣军饷。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得出:A、湘军确实实行“高薪”,且激励性相对于其他军队有显著优势;B、确定了湘军的激励政策之后,湘军通过劝捐、厘金与以盐抵响三种手段筹集资金,这也说明湘军的军饷是脱离国家财政的自筹的;C、在曾国藩看来与其改变一支军队不如重新训练一支军队。

03

被忽略的人力资源管理

 不管是出现刘光第这样个人的悲剧,还是出现湘军这样自负盈亏的无奈,根本原因都在于清朝的薪酬体系设计非常不合理。而清朝政府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财政收入确实不高,政府只考虑收支问题,没有考虑到官员激励性问题。从康熙后期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开始,名义赋税就没有明显增加过。但这都是自欺欺人的。一方面,低薪已经到了正常收入根本不足以应对正常开支的水平了;另一方面,这样的缺口引起诸多“陋规”的出现,形成了庞大的牵扯所有层级、所有官员的层层赠送礼金、层层缴纳各种各样规费的体系,这体系并非自愿,甚至存在明码标价;最后,这样暗藏的巨大开支,最终还是会回到老百姓身上,成为一种实际赋税。并且因为不被监管、全靠官员道德约束,实操过程中更易变本加厉,产生更加负面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