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农村中小学体教融合的困境及策略

 间簞點123 2021-12-29

据调查,从2002年-2020年,全国体质测试结果显示: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连续下滑,小胖墩、“小眼镜”现象屡见不鲜,青少年体质状况岌岌可危。呈现上诉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祖国强大全民基本步入小康社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其二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不重视体育锻炼;其三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居多家长监管不到位,导致孩子对电视、手机特别依赖呈现无法控制的现状;其四国家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教室使用了强光节能灯、智慧电子黑板或多媒体教学,使学生长期处于强光学习环境中。

    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迫在眉睫,2020年8月31日,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传递“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强烈信号,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的理念。对于农村中小学学校、学生来说好似一场及时雨。人们期待已久的体教融合有了法定门票,既是机遇也面临诸多困难: 

一、考核制度局限,学校、家长、学生不够重视

在现有教委对学校考核制度及升学压力下,学校领导和老师重文轻武观念严重,学校体育仍然是教育的一个短板。开不齐体育课、挤占体育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被边缘化,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形同虚设,效果不好。家长不重视孩子体育锻炼,只在乎每次文化考试的分数。学生学习时间太紧,中学生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都在学校上课,根本没有自主的时间锻炼身体。重庆范围内小学生现在下午放学后又要实行课后辅助活动,等回到家里就已经晚上6点,又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家庭作业,能保证每天晚上9点入睡都难,更何况是体育锻炼,自然会被家长、学生们忽略。眼看着青少年的锻炼,强力体魄都靠着学校体育课的运动。

二、体育教师缺编,专业能力不强。

    据统计,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缺编严重。然而在严重缺编的情况下,却仍然有体育教师挪为他用的现象。却也出现一种怪现象,不是体育专业的学校老教师或者领导,却纷纷挂职体育学科,上课“放羊”,成为养老式体育课的常态。

在相对不缺编的学校,体育课又过分强调体育的运动性,专业性,只注重考试范围的体育项目,针对中小学生根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忽略体育课的初心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三、场地设施不足,运动项目受限。

    很多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多,操场面积小。根本达不到国家优质均衡教育生均活动面积且设备设施不足。如果学校体育教师同时上室外体育课,那么每个班级的使用面积只有半个篮球场,体育活动也只能在半个篮球场开展。试问,这样的场地,基本的体育课都保证不了,又如何能做到体育项目丰富呢?

四、升学渠道狭窄,“一考定终身”。

    素质教育提倡多年,体教结合进行多年,到如今的体教融合。为什么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为什么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为什么收不到国家制定政策时的效果?这与目前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考核以及现如今中考、高考唯分数定江山密不可分。这些现象背后,都潜藏着应试教育下,老师和家长的焦虑。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科举制度,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一考定终身”仍是当前教育的一大弊端。

针对现如今农村中小学面临的困境,我有以下想法:

一、改变考核制度,给学校松绑。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而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读书是“静”的教育,那么体育就是“动”的教育。只有动静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完整功能。体教融合绝非单纯提升分数占比。任何项目若单纯以分数考核倒逼,都会因考核的消失而被放弃。上级主管部门应将学生“看得远——儿童近视率、长得高、立得稳、跑得快、坐得住、想得通、处得好”等指标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制定切实有效、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校实施体教融合教育。

二、扩招编制教师,畅通应聘渠道。

增加新编体育教师以及招聘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职、担任体育教师、进行先入职后培训的举措,来解决体育编制缺口。

体育老师进校后,应该坚持体育课的初心,不能因为各级各类的升学压力而改变体育课本应该承担的责任,应该以开放的姿势,服务民生的原则,先强健体魄,再应对体育考试。

三、加强校际调剂,开放体育场所。

   (一)、实行办学分流将九年制学校幼儿园、小学分开办学,取缔初中办学,将初中生分流到有办学条件学校就读。

(二)、开放社会公共体育场,弥补了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的短板。鼓励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校体育水平提高。

(三)、政府部门也应大力支持和改进老旧学校的设施环境。划地扩建农村学校场地、投入资金配置体育设备设施等。

四、拓宽升学渠道,解决人才断链。

    随着素质教育的盛行,越来越多的校长意识到,体育活动和赛事才是打造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只有活动举办的好,学校的名声才能名扬四方。制定特色体育活动,规划学校发展蓝图。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模式的开展,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体系。开展相同项目训练的学校,中学可以到小学选拔人才,高中到初中选拔人才,大学到高中选拔人才,依次选拔,定点上学,解决体育升学渠道问题,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做好体育运动项目的衔接,解决人才断链问题。

五、改变观念,思想重视。

教师、家长要树立这样一个意识,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格外阳光自信,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身心更加健康,爱好体育的学生更具有刻苦耐劳的精神,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更具有创新创业的精神,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甚至要抽出时间带领孩子一起参加体育运动,或与孩子进行一些运动比赛,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给孩子购买一些体育器材、服装、鞋袜等。

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我们教育人的使命,我们应该全身心投入到新一轮教育改革之中,努力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