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小荣:上世纪学校的政审

 故人旧事2020 2021-12-30

       上世纪学校的政审

                    文/王小荣

到上世纪70年代,部队到中学征兵,其政审不仅要过学校关,同时也要过群众评议关,这一关是很关键的。1976年,部队在南溪一中征兵,当时招“大兵”和“小兵”两部分。
为了搞好学校的征兵工作,校革委成立了以邹某先治为组长、工宣队马某尚武队长为副队长的“征兵领导组”,成员有周某必祥、邓某祥龙、马某幼林。同时还成立了以马某尚武、石某熙玉、滕某明芳组成的“政审组”。


按照当年的政策要求,自愿要求入伍的学生“自带户口报名”、“学习征兵条件后进行评议后召开班、团干部会评议”、“学校领导组研究张榜公布、听取各方意见后再研究确定体检名单”这一程序进行。
19761221日的校征兵领导组及接兵部队的杨连长(没查到具体名字)和其它两位同志参加“征兵订兵”大会上,就对当年的汪某雄、钟某守清、聂某敏、邓某清伦等15位报名的学生进行逐一的政审评议。根据当年评议记录,发现的各类问题如下。
汪某雄:父亲因为打人被拘留半年,叔父被劳改。贫民出身。汪某雄打架一事,是对方先打他,他父亲和叔父才打了别人。因此,他父亲被公安机关拘留半年,但未下结论。
钟某守清:贫农出身,父亲在58年入社。在53年因拖欠税收几百元被关了几个月,并被划为“奸商”。叔父无政历问题。报名时年龄是58822日,经查证年龄是59822日。
聂某敏:中农出身,父亲是厨师,解放前后都是厨师,表现一般。外祖父是富农,因偷集体的粮食被抓捕,关了7年。61年病故。聂某敏本人是共青团员,表现较好。邓某清伦:团员,父亲是共产党员,学校支委委员,校革委成员。
邓某国君:父亲在红光贸易商店上班,母亲唐某昌明,支委、革委成员,一贯表现好,社会关系无问题,本人爱好兰球。李某友:出身贫农,本人团员,父母无政历问题,社会关系无问题。
罗某小牧:贫农出身,家庭社会关系无重大政历问题,本人表现好。郭某道云:贫民出身,家庭社会关系无重大政历问题,本人表现好。宛某家和:校团支部书记,表现好,家庭社会关系无重大政历问题。
李某万春:家庭社会关系无重大政历问题,年龄比要求小1天。廖某红久:小商业主出身。社会关系中,姑父被我政府处死,姑母是地主份子。张某之川:革命家庭出身,父亲受过处分。据群众反映,社会关系复杂,但现在无法查清楚。
陶某杰:本人团员,父亲是中右份子,母亲因为贪污判刑,伯父被劳改。邓某雄亚:团员。母亲是地主家庭出身,外祖被政府“现管制”,胡某平:父母无政历问题,伯父劳改。最后综合评议后,对邓某清伦、邓某国君、李某友、罗某小牧、郭某道云、宛某家和、李某万春、张某之川、邓某亚雄、胡某平等人给了“可入伍”的结论。
在由接兵部队刘违和、县征兵办公室刘国荣及学校征兵领导组的邹某先治、周某必祥、邓某祥龙、马某幼林一起研究招“小兵”的会上,也是把报名应征的冯某红、黄某强、江某林、曾某勇、席某凤川、包某平露、张某勇、宋某锦等8人逐一进行审评。在学校报送的档案材料中,像江某林“舅父陈某兴明玩弄儿童被送去劳动改造”、包某平露“父亲是一个摘帽右派”、宋某锦“家庭社会关系复杂”等家庭社会关系上有一点政历问题的都详细作了记录。
接兵部队的刘违和解释说,这次接的兵是特种兵,政审要求比较高,要表现比较好的。他认为学校搞的材料“搞得比较细致”。他通报说,这次在南一中招“小兵”,决定“订三名,一名预备,二名正式”。
参会的除滕某明芳没有参加表态(滕明芳是冯某红的母亲)外都是学校征兵领导组的同志,他们都积极发言,把知道了解的情况都向大家说明。
邹某先治在会上说,这次征“小兵”,要求比较高,要保证征兵的质量。周某必祥说,从大家谈的情况和材料中看,冯某红、黄某强两人家庭比较政历比较清楚,其它的家庭的社会关系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两人的表现一直很好。
邓某祥龙说,刚才解放军讲了要求,觉得冯某红、黄某强两人家庭和社会关系无问题,二人表现好。我认为这两人是可以的。另外,江某林在表现上性情爆,母亲解放前后无什么问题,只有一个舅舅有点小问题,其它没有啥子。江的父亲是一个工人,解放前很穷,解放后一直在粮食部门工作。
根据他的表现,是可以入伍的。因此,邓某祥龙建议接兵部队在学校招三名。另外,曾某勇可以作为预备,家庭无啥子,社会关系比较远一点。周某必祥也同意邓某祥龙的观点。


马某幼林说,冯、黄二人清白,江比其它的人问题小多了,不管从那方面比较都是过得了关的。我们要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负责,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柱石,这是很重要的。他也同意冯某红、黄某强、江某林这三个人入伍。
他还说,对政审工作是比较注意的。上面讲要把好政审关,这是很重要的。其它几个是不行的。张某勇社会关系很复杂,看来不行的。包某平露、席某凤川这两个也不行,席的外祖父是伪警察,舅父一个是特务,一个劳改,姨夫被政府镇压。邹某先治说,这次招“小兵”的事,学校是很重视的。“小兵”要求比较高,从严要求上来讲,也是很重要的。
从滕某明芳的一贯和老冯的一贯表现来说,都是很好的。黄某强和江某林的父母表现也是一贯比较好的。解放军的刘违和最后说,同意冯某红、黄某强、江某林三人。预备名额可用席某凤川。从本人表现来说,席某凤川比曾某勇好些。席某凤川的家庭无问题,只是社会关系复杂些。马队长说,曾某勇是农村的,家庭无问题,社会关系有些问题。周某必祥补充说,曾某勇是农村的,从表现表现来讲,两个都差。
席某凤川与曾某勇都从课堂上打架出事,曾某勇还是团员。县征兵办的刘国荣最后说,学校工宣队、征兵领导组和接兵部队的同志都发了言,我同意前面同志们的意见。但因今年招兵的名额有限,下去后要给大家解释一下就行了。这次在学校征“小兵”的最后结果,是招了冯某红、黄某强和江某川三人。
青年学生要入团,已要经过群众讨论、政审等这些必要的程序。南溪一中校团委在1975428日召开的研究讨论发展新团员的的会上,就当年各支部报上的发展对象进行逐一的讨论。
76级(一)学生曾某世华“出身是否是贫民,必须弄清楚”,同意徐某水珍入团。高751班共有6人,徐某水珍、练某家连、陈某继林、李某德超均获通过,“同间入团”。 对练某家连“通过前一次讨论后,本人表现比原来更好,而且有认识,同意入团”,同时还要求团委找她本人谈话,“指出原来对她入团问题未解决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
对王某慈、王某小佳则是“暂不批准”。原因是:王某慈 “对其父亲的问题可以了解一下。对其家庭出身可以查一下。本人表现一般,暂不批准”。王某小佳“本人表现较好,家庭复杂,暂不批”。但对王某小佳“可以考虑一下,以后再批”。
752班的邓某容、王某瑾“暂不批准为好”,原因都是“表现一般”。初751班的罗某小牧、李某友二人“同意入团”,初752班的孙某永清、刘某小平、吴某志明、罗某代琼共4人“同意入团”,而万某弦“因社会关系填得不清楚,补充后再讨论”。就是“暂不批准”。
70年代中的“推荐上学”也是看重政审这一关。那时学校还是成立了“推荐上学领导组”、“政审组”、“录取组”之类的相关工作组。1976623日,面临即将升入高中的初三毕业生,南溪一中就成立了以邹某先治为组长、工宣队的马队长和周某必祥为副组长,成员有周某良会、朱某文举、张某万恒、张某碧光、杨某友德、李某新付、赵某宗谊、郭某寅成、谢某石明、石某熙玉的“初三推荐组”。“录取组”有邹某先治、马队长、周某必祥、周某良会、马某幼林、邓某树臣、滕某明芳。
当年的“推荐”政策是“自愿报名,学生座谈评议、学校推荐组推荐、学校党支部审查、交城关镇批判”,这是对城关镇的学生。对农村的最后一步是交公社、大队党支部审批。
在经过学校师生评议形成一个初三毕业升学的初步名单后,学校于712日召开有初三各班班主任、学生代表、红卫兵、共青团、校革委、校工宣队参加的推荐会,会上对部分有争议的学生进行了讨论。
761班的汪某烈、张某建红、吴某润华、牟某吉容、段某义和、袁某兴良、张某利群、罗某建容、李某红等几人争议比较大。汪某烈“表现差,劳动几天就说手痛”、“政治活动走在前面”;张某建红“入团认识差。入团后不如以前”,但“三年级来进步很大。开门办学中表现好,大战龙滩河表现好。
以后入了团表后表现稍差,经过团支部、红卫兵的帮助后有进步,为集体做有意义的事。思想认识方面不坏,有缺点能接受教育,改正缺点”。吴某润华“担负厨房工作认真,主动与队上联系要灯。厨房缺煤炭自己去买”。
牟某吉容“劳动好,工作上能服从分配,脚被打伤了都能坚持在工地”,但有学生认为她“批邓不积极,开门办学表现差”,“基础差,最简单的句子都造不起”。班主任认为她“劳动好,其它方面差些。入团问题几次没有被批准,牢骚满腹”。段某义和“是农村的,思想认识不好。入团没有被批准,就在班上成立了一个落后组织,说'开门办学就是不好,尽是为那些大干部二的’”。讨论的最终结果是袁某兴良、段某义和“不推荐”,因此该班只推荐的24人。


762班的颜某光良“红卫兵干部,学习主动,完成各项任务好——但“说女同学的怪话,同学们对他有意见”。他的班主任这校评价他:在班上是第二批入团,老师们反映好。“最近不知是什么原因,在推荐时全班只有4人推荐他。经了解,说是他说女同学的怪话,但周某小成否认这个问题。
陆某良超说颜某光良'产拍子’,当场被颜某光良顶了回去。李某兴富亲自听到颜某光良唱过黄色歌曲,亲自看到颜某光良把许某文君的拍子丢到了床下。又如说龙某玉林亲自听到颜某光良说'我的老表读高中后讲恋爱,二天我读高中后又要讲恋爱’。对此事班主任了解后找到本人谈时,他本人不承认”。
班主任说,他在部分学生中听取意见时,同学们的看法是“七分成绩,三分缺点”。龙某玉林说,高761班牟某国富亲眼看到龙拿吴某润华的箱子。龙劳动回来后牟某国富向学校反映,还指给周某必祥校长看。
当老龙的面都讲了此事,老龙压牟,牟才说'我看错了’。讨论的最后结果是,该班28人,暂时推荐25人,颜某光良、龙某玉林二人保留,“现在还有些问题弄不清楚”。
763班师生推荐29人,讨论后推荐22人。玻璃厂提的张某飞虎表现特别好,但“思想认识不好,不要”。邓某平的残疾是生来的,其它方面表现好。陈某新万是属于小调皮,一二年级时差些,三年来有进步。
764班推荐21人。王某英对班集体关心,对小组的各项工作主动去做,就是“嘴多”。余某敏“在五期时讲恋爱,信被人家得到”。郭某绍容“学习差,讲吃讲穿”。
在当年714日邹某先治主持的支委会上,最后审查各班推荐的人数是:初761班推荐24人,2班推荐25人,3班推荐22人,4班推荐21人,全年级推荐共92人。719日的两委会研究决定录取名单时,决定初761班不录取的有黄某兴霞、黄某、张某利群、王某利林。
黄某兴霞是“母亲现管,本人不老实”;黄某康“讲恋爱”;张某利群“父亲是反社会主义分子,曾管制,学生本人差”;王某利林“外公被我政府处死,本人表现差”。初762班暂不研究,没有调查清楚。初763班不录取的是陈某德林,“家庭和社会复杂,本人表现差”。初764班推荐的21人不动。
这次会上,同时也确定在防修小学(应该是后来称为“代帽班”的)录取37人,在前进小学(应该是后来称为“代帽班”的)录取21人。720日两委研究高中招生名单的会上,研究决定初762班不录取的有周某小成(因名额有限,纪律差些)、冯某贵英(农村比例大,比较差一点)、夏某成芬(农村比例大)。初764班不录取的是张某远珍。
备取的有颜某光良、余某敏、代某贵琼和周某开明。在前进小学推荐名单中不取的有万某洪(表现差)、伍某燕(表现差,与防修小学的男生有往来)、张某天林(表现差,曾给该班女生写信)、张某宏(曾被送到公安局去过,原因不知)。登高公社推荐17人,取14人。韩某仕成表现不好,提劲,到处打架,思想认识不好,决定“不录取”,取舒某明文。
钟某尚昆学习差,表现稍差,可取邓某富琼。火箭公社党委推荐31人,取31人,“现无选择余地,交区党委审批。对唐某小英的情况,可向区委反映”。马家公社推荐17人,取17人,但徐某定彬已经定婚,决定不录取,“通知公社补充一个来”。
不管是升学、招工、征兵、招工、提干等,这最后“基层党审批”一步很关键,有些人就是因为这“最后一步”得不到批准或得到不好的鉴定而失去读书、参加工作、当兵、提干的机会。
记得我的生父蒋清和在那些年既是小队的队长、又是大队书记、又是公社的一个什么委员时,他虽然不识字,但他对知识分子很尊重,当时只要有各种推荐名额,只要到他的手,他在推荐、审查讨论时都是一律给予绿灯,“看本人的现实表现”,至于出身、社会关系是什么状况都不重要,这是他在讨论时的常用意见。
这些人中有回乡知青、有下乡插队的城市知青,有本大队的,也有公社其它大队的。让这些年轻人都圆了自己的梦。
19751210日南溪一中政语组召开的桂溪、石马、红桥大队的学生家长座谈会上,有家长就提出几个问题,一是农村来的学生读了几年书后就讲吃讲穿,不安心农村,有的还看不起自己在农村的父母,是“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二是“应用文水平差”,表现在写不来借条、申请、收条,写标语,“连毛笔都写不来”。三是数学很重要,英语不重要。
农药化肥讲少了。数学用处大,但学校应结合实际,初中毕业了,当个会计都干不好。四是对到大观劳动(指大战百里冲)有意见,无分工,无粮无钱(指学生自己带粮带钱),说“陈德云回来帮队上挑煤”。五是红桥大队的人反映说,队上的果树无人种,没有兽医,“这是学校设置课、专业的问题”。六是要求现在条件好了,希望学校“推荐真正的贫下中农子女读书”。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年代里,知青要回城参加招工、参军、推荐读书等问题,都离不开政治审查这一关。甚至在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时对此都十分严格。宜宾市政协出的《宜宾知青》一书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其中李万铮就说,他本人在1977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成绩达到合格了,但因家庭政审没有过关,仍然与上大学无缘,直到19787月再次参加高考,因当年政审放宽了,才实现了自己读大学的梦想。
那些年的政治审查,只要材料中有任何一条不利的档案材料,对被审查的人来说都是致命的。庄飙在回忆其父亲庄则栋的文章《我的父亲庄则栋:“做官两年,倒霉几十年”》中就记载说,他在报考中央音乐学院,进入政审阶段,就收到中央音乐学院的电话通知:你没有考上,把自己的档案取回去吧。他就去提自己的档案。那个档案都是密封还加盖了密封章的。
他好奇,想看看自己档案中放了些什么东西,就拆开了密封的档案,发现那里面有一张小纸条,是街道办写的,盖了街道办的印。条子上只有一句话,是“该生的父亲在文革中犯有严重的政治问题,望你校在录取时予以认真考虑。”
那些年代的政审工作之严肃,由此可见。
 
作者近照及简介:

王小荣,四川宜宾南溪区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物理系,中学高级教师。爱好读书、游山玩水、集邮,收集地名邮戳、各类文史材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