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愚公之梦(下)

 临观山水 2021-12-30

愚公移山(太行崖柏陈化阴阳抱石料,临观出品)

四、河曲智叟

有一天,一个叫河曲智叟的老人找上门来。他是听说了愚公的事迹后,慕名来访的。他先是质疑愚公他们的行为是否有些愚蠢,但愚公丝毫也不生气,而是信心慢慢地告诉他道:“我有用不完的真气、流不完的血,我还有无穷无尽的子孙;但是,山是不会再增高的!终有一天,也许是一万年、十万年之后——虽然我是看不到了,但是我的子孙一定会走出去的。”


河曲智叟听罢,哈哈大笑起来,竖起大拇指对愚公道:“愚公,好样的!你也快一百岁了,我也快一百岁了,我们就应该老当益壮,为后生们做个好榜样。以前我坐在家里,老实说,一开始,当我听说了你们要移山后,我是笑话你们的,一百岁了还做什么梦呀!大家就等着看你们的笑话吧,也许明年就放弃了!但是两年后、三年后、四年后,如今十年了,你们始终在坚持,而且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你们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还壮大了队伍。愚公,好样的!不瞒你说,我在家里试了很多次挑担,但是我确实血气衰退了,没力气了。我有时候恨自己不能帮助你运土,但是昨天我梦见文昌帝君,他说我可以写文章呀。哈哈哈哈,愚公,是的,我可以写文章呀,我可以到处去帮你们宣传呀。我帮你们挑担反而牵累了大家,但是我写文章却能帮你们招来更多的人。哈哈哈哈,愚公,我们一文一武,一定要把这事做成!”

文昌帝君(太行崖柏坨坨阴阳料,临观出品)

愚公听罢,顿时热泪盈眶。河曲智叟,这是多么响亮的名号呀,曾经大家认为他就是智慧的象征。如今,他也被感化了,也参加到队伍中来了,看来我们做的事情真的是很伟大的事业啊!愚公忍不住握住河曲智叟的手,道:“感谢智叟的认可、鼓励和支持。老朽言拙,实在是……”河曲智叟又哈哈大笑起来,打断愚公道:“老哥,无需多言,我这就去了,有生之年,还能再做一件如此有意义之事,老弟我死也瞑目了。”言罢,飘然而去。


河曲智叟离开后,从此浪迹天涯,一路上都在宣传愚公移山之事。如此又过去二十年,愚公和河曲智叟都已经一百二十岁了。他们真的是行将就木了,看着越来越庞大的队伍,一边老怀弥慰,一边却也忧心忡忡。这两个老人,一个在里一个在外,都成了大家的精神支柱。有的时候,大家都在想:如果他们倒下了,队伍还能凝聚在一起吗?还能影响更多的人吗?
河曲智叟知道,人力有时而穷,精神难以延续,必须得找到更有能力的人啊!一想到这里,河曲智叟便返回太行山,很快便找到了太行老祖。他先将愚公一行的事迹细说了一遍,然后道:“老祖,我知道,你肯定是知道愚公的,但你能听我说完,足见你对愚公亦有怜惜之心呀!”太行老祖听罢,点头道:“智叟所言甚是,我曾与其梦魂交谈,又常常在山顶临观,我是真佩服他呀!要是有他那种毅力和精神,我的修炼恐怕是会进步神速吧。

猛虎出山(太行崖柏陈化抱石料,临观出品)


河曲智叟听罢,道:“愚公和我,都已行将就木,我们最多再熬几年也就要魂飞魄散了。但是老祖,你法力无边,也是不死之身,我今虔诚相求,望老祖垂怜,帮一帮愚公吧。”言罢,河曲智叟跪倒在太行老祖面前,拜下身去。太行老祖急忙将河曲智叟扶起,道:“智叟,不是我不愿意帮忙,而是我能力有限,法力不足以开山啊!”老祖拉起智叟后,叹了口气,接着道:“此外,山上的动物们都在向山神投诉,说愚公侵扰了他们,山神也在问我怎么办,我也得妥善处理此事。


一路爆发(太行崖柏陈化抱石料,临观出品)

河曲智叟听罢,心中虽然有些失望,但他仍不放弃,道:“老祖,感谢你坦诚相告,但我们仍旧是有办法的。比如说,你能否拜求其他大神帮忙呢?而我,也将焚香净手、斋戒沐浴,向文昌帝君祷告,希望能得到神佑。”太行老祖听罢,微微笑道:“智叟,这或许是可行的。


五、吉人天相

于是,太行老祖和河曲智叟分头行事老祖先去了王屋山,拜见山主太素清虚真人,告明来意。清虚真人听罢,呵呵笑道:“老祖,不瞒你说,我也有心帮助愚公,虽然此山是我的道场,但是它在哪里又有什么分别的?可是我跟你一样,法力有限,自己挪不动此山。我们不如一起去拜求西王母吧。”于是太行老祖和太素清虚真人联袂去昆仑山朝拜西王母。
而河曲智叟则留在太行山,焚香,斋戒,祷告,日夜向文昌帝君祈求相助愚公。

文昌帝君(太行崖柏陈化阴阳料,临观出品)

正所谓人有善念则千里之外应之,又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愚公的行为事迹,又一次被呈送到天帝那里了。上一次,是太行山的操蛇之神说下界愚公作乱,要移山,希望天帝能允许他去阻止愚公。但那时天帝觉得操蛇之神小题大做,他认为愚公是坚持不了的,于是没有理会这事。而这一次,西王母和文昌帝君先后说起此事,三十年了,一百二十岁高龄的愚公仍旧奋战在第一线,这确实是令人、令神都出乎意料之外了!

天帝简单地召开了一场会议,问文昌帝君道:“梓潼,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理?”文昌帝君拱手道:“感谢天帝垂询!如今愚公他们的移山事业做了三十年,在人间已经一百二十岁了,完全是凭借这一口气、一缕精神在支撑着。但看形势,恐怕是难以再持续下去了。臣测算过他的寿命,九十六岁当殁,但由于愚公精神可嘉,南斗已为其先后延寿两纪共二十四年。可见,愚公之精神,不但是可堪为人间表率,实在也是感天动地了!”

欣欣向荣(太行崖柏陈化阴阳旋转料,临观出品)


天帝听罢,点点头,又问西王母道:“王母以为如何?”西王母点点头道:“天帝,文昌帝君所言非虚。但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南斗延寿两纪,已经是他职责范围内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了。如今,太行老祖和太素清虚真人仍旧在我那里等信,我详细打听了太行和王屋二山情形,他们和山神、土地都愿意把山移走,成全愚公。
天帝听罢,沉吟有间,道:“王母,梓潼,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移山虽然容易,但也从此改变了很多下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首先,我同意移山,这事就交由梓潼去全权处理——小事不敢劳烦王母。你们且去商量个方案来,既要把路空出来,又要对两山之上的动植物影响不大,而且不能造成新的堵塞又逼出一个愚公。你们且先去吧。”

山里人家倒流香(太行崖柏陈化抱石料,临观出品)


西王母和文昌帝君听罢,拜谢而退。接下来的数日,一切由文昌帝君主持,垂询了冀州、河阳一带的土地神,终于找到了可以安放太行和王屋二山的位置。而两山的山神,则各自去遍告山中禽兽以移山事宜。

六、愚公再梦

一百二十岁的愚公坐在门口抽着旱烟袋,看着眼前似乎变低了又似乎没变化的山峰,不禁有些伤感起来。九十六岁那年,他已经明显的感受到了死亡阴影的笼罩,但是自己凭着一口气——死不瞑目且不服输的气,硬是挺了过来,如今又干了二十四年!

山里人家(太行崖柏陈化坨坨料,临观出品)

这期间,河曲智叟来找过他喝过几次酒。两人相互激励着,河曲智叟还对着队伍发表的讲说,令大家很振奋,因为确实有源源不断的外地人加入移山的队伍。三十年过去了,从之前的本村一百人左右,发展到现在,高峰期有三千多人,但很多人要么就是来短期相助的,要么就是不能长期坚持的,所以中途又离开了一大半。目前,移山队伍稳定在一千人左右。

愚公很想念他的暮年之交河曲智叟,正如河曲智叟也想念他一样。但是河曲智叟虽因修过一些道法得以延年益寿,毕竟也年老体衰了。他很多次都想去看望愚公,但是翻山越岭已经有不小的困难了,他近几年都在城市里为愚公宣传,很多城里人捐助了不少物资,这也帮了愚公他们很大的忙。有时候,河曲智叟在路上遇上愚公带着众人挑担运土,他却不愿过去打扰,只是远远地看着,见愚公走路还行,也就叹口气离开了。但是愚公却因为埋头赶路,没有看到这位心心念念的挚友。

深山访友(红椿乌木,临观出品)

这时候,愚公的老伴早就撒手人寰了,甚至愚公的大儿子也都快要走不动了。这一家人,为了移山,到底是形成怎样的精神支柱呀!

愚公还在想着事,忽然他的孙子过来喊他道:“爷爷,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大家伙听说今天是你一百二十岁的本生日子,有一些能赶回村的人,都提前干完今天的活后赶回来了,大家伙都等着给你祝寿呢。”

愚公听罢,愣了一下,吐出烟圈,站起身来,叹了口气道:“哎呀,这可没有准备呀!”孙子听罢,呵呵笑道:“我本来也操心呢,但他们都是有备而来的,他们准备好了自己碗筷——反正平时都是随身带着路上用的,也凑钱买好了酒水和菜品。我们快过去祖庙那边吧。”

愚公听罢,虽嫌有些麻烦,但想想也是好久没有跟大家伙一起好好吃个饭了,于是点点头,站起来身来,对孙子道:“那走吧,跟大家伙喝酒去!”

山里人家(红椿乌木,临观出品)

这一次来参加祝寿的大概有两百来人,那些还在运土的大家伙要么是没有得到消息,要么就是怎么也赶不回来了。这些人里,有跟着愚公干了五六十年的人——他们从探路的时候就追随愚公了,也有近二十年、近十年、近几年才来的“新人”。愚公看着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庞,百感交集。而此时,大家伙也都看着他,本来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安静起来了。

愚公正要说些什么,忽然,村里的狗都吠叫起来。愚公看了一眼大孙子,道:“看看是谁赶回来了,我们大家伙等一等。”话音刚落,就听到河曲智叟苍凉的声音在大喊道:“愚公!愚公!老哥,你等等我呀!”众人听罢,又惊又喜。愚公大踏步走出祖庙,和迎面奔来的河曲智叟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貔貅显灵(太行崖柏极品坨坨料,临观出品)

原来,河曲智叟从太行老祖那里得到了天帝同意移山的消息,他一刻也不想停留,拼着一把老骨头,日夜兼程来给愚公报信。他抹黑进了村,到了愚公家却发现没人,而祖庙那边灯火通明。这一下把他吓坏了,他差点都要哭出来了——他以为,他的老哥哥愚公已经撒手人寰了!所以,他才会放声大喊,让愚公等等他。

愚公听河曲智叟说罢,不觉热泪盈眶。在场的虽然都是铁打的汉子,但都被愚公和河曲智叟的友谊感动得流出了眼泪。河曲智叟见愚公仍旧活着,且还能庆祝本生日,真是大喜过望。但他心中还有好消息没说出来,他左手拉着愚公,右手端起一碗酒,看了愚公一眼,然后转向众人道:“诸位,原谅老朽眼拙,终年在外奔波,认不全大家。我今天本不是来祝寿的,因为我都不知道——老哥,真对不住。”言罢,朝愚公笑了笑,不等愚公开口,又接着道:“今天的祝寿酒席,我们先一起连干三碗,祝愚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言罢,河曲智叟带头一饮而尽。

破壳而出(太行崖柏高瘤疤料,临观出品)

众人连喝了三碗后,河曲智叟转向愚公道:“老哥,有个好消息;诸位,有个天大的好消息!”愚公和大家伙都有些不解,但他们知道河曲智叟是不会乱开玩笑的,因此都静静地候着他说下去。河曲智叟环视了一眼在场的诸位汉子,然后缓缓地说道:“愚公带领诸位,三十年来,矢志移山,风雨不改,感天动地。如今老朽从太行老祖那里得到消息,天帝被愚公和大家伙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派出大力士天神,要将太行和王屋二山——搬走!”

那是一个人言而信的时代——说出的话就能成为信用。因此,河曲智叟的话音刚落,大家伙都欢声雷动起来。那也是一个言为诚的时代——完整的话就能表达诚意。愚公紧紧地握住河曲智叟的手,他知道,天帝能够关注到移山之事,既跟自己的“诚”有关,也跟河曲智叟的“信”有关。

无须过分地表达心意,但凡人有诚信,则无往而不利!因为,诚信二字,都跟“心”无关。愚公之诚——三十年如一日,河曲智叟之信——说到做到,这正是打动天帝的地方。太过于用心,可能反而会显得虚伪了。就像太用心的“愛”,往往是为了控制,而不是真“爱”。

这一晚,大家伙又是唱又是跳,哭一阵笑一阵,一直闹到子夜时分,一个个都喝得烂醉如泥。从来没有如此地放松过啊!

很快,愚公就进入了梦乡——参与移山的诸人都进入了同一个梦。愚公和河曲智叟在前,后面齐刷刷地站着上千位汉子,他们的面前,是巍峨的太行山,背后是雄伟的王屋山。忽然,从天上跳下两位巨人,他们长得比山还高,强壮无比。他们自称是夸娥氏的长子和次子,奉了天帝之命,来此移山。言罢,他们也不跟愚公一行多说,老大搬起太行山就往朔东而去,二哥则搬起王屋山去了雍南。

富甲天下(太行崖柏千年白粉料,临观出品)

天神搬山弄出来的巨大声响,惊天动地,这一下子使得愚公他们从宿醉中惊醒过来。此时已经刚刚天亮,温暖的太阳斜斜地照射在大地上。愚公他们醒来后,惊讶地发现,遮天蔽日的太行山和王屋山消失了!

从此,他们终于在自家门口,看到了晨曦和夕阳。

金玉满堂·相濡以沫(太行崖柏陈化阴阳料,临观出品)

——————————————————————————————————

故事出处:《列子·汤问》

太形(原文,东晋张湛注解为太行,后世遂用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山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