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孔雀人工繁育技术

 9tx22v工人 2021-12-30

蓝孔雀人工繁育技术

蓝孔雀 Pavo cristatus 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它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鸟类之一,它的全身都是宝,其肉可食用,是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保健和野味珍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很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孔雀主要有 3 种: 蓝孔雀、绿孔雀、白孔雀。蓝孔雀属非保护动物,可以驯养食用; 绿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可买卖及捕杀和私自饲养; 白孔雀是蓝孔雀的变异品种 。蓝孔雀雄鸟头上具冠羽,头顶、胸、颈部为蓝色,眼睛的上下方有白色的斑纹,翅膀上的覆羽为黑褐色。雌鸟头上具冠羽,头顶、颈的上部为栗褐色,颈下部、上背和上胸部为绿色,其余部分为土褐色。主要多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及灌木和落叶林地区的水域附近[吉山花瑶] 。喜在树上栖息并在地面上筑巢,主要以种子、昆虫等为食。野生蓝孔雀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伊朗、等国家。

由于蓝孔雀面临着繁殖率不高、性成熟较晚、孵化期较长、育雏成活率低、中后期易病、死亡率高等特点,从而导致蓝孔雀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2012 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 1—低危 (LC) 野生动物,本研究对中心多年来积累的人工繁育蓝孔雀技术和实践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并重点对蓝孔雀各个生长阶段的饲料配方、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不同周龄饲养密度、孵化温湿度及孵化时间、育雏室温湿度控制、主要疾病防治、免疫计划时间表等关键性技术做了详细介绍,目的是探讨其人工繁育关键性技术,为人工繁育蓝孔雀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和理论指导。因此,掌握蓝孔雀人工养殖技术对该物种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及养殖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养殖场建设

1. 1 场址选择

场址应建在地势较高、平坦、排水良好和向阳背风、无污染的地点。场地笼舍建筑物宜长轴沿等高线布置。

1. 2 建设布局

养殖场分区应按功能依次划分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与辅助生产区和隔离区。生活区应有职工生活用房、食堂等; 管理区应有管理人员办公室、技术人员业务和职工生活用房; 生产区应布置种蛋室、孵化室、育雏室、育成鸟笼舍、种鸟笼舍,并独立划分成生产小区; 辅助生产区应布置供水、供电、供热、设备维修、饲料贮存等设备设施; 隔离区应配有兽医室、隔离室和养殖场废弃物的处理设施,其应处于场地地势最低处,与生产区的间隔应满足卫生防疫要求。场地大门应位于场地主干道与场外道路连接,进来车辆应强制消毒。

1. 3 笼舍建设

饲养笼舍大小 20 ~ 40 m 2 ,分为内室和外室,内室与外室面积比 1 ∶ 2 ~ 4 为宜,外室为活动场地,高为 4 m,外室笼舍的搭建材料为角钢框架和2 cm ×2 cm 网眼的镀锌网或软网,在外室内靠墙处搭建开放式棚舍,并设置高为1. 5 m 的栖架,外室内设置深 0. 15 m 沙坑,内室设置门和窗采光,多增加蓝孔雀的光照时间能够提高其产蛋量。在养殖场区应配备消毒池、笼舍内外配备更衣紫外线杀菌室、手提消毒灭菌壶 等消毒生产设备。

2 饲料

蓝孔雀属于杂食性动物,主要采食种子、植物籽实等植物性饲料。人工饲养应饲喂含有较高蛋白质、富含粗纤维、矿物质和青绿多汁的能量饲料,营养要均衡。根据 0 月龄 ~ 1 月龄、2 月龄 ~ 3 月龄、育成期、繁殖期、休产期营养需求的不同,对饲料进行配比,并按比例添加矿物质、维生素等添加剂。当日粮代谢能水平为 11. 53 ~ 12. 21 MJ·kg-1 时,能满足蓝孔雀的基本生理需求 ,其中日粮代谢能水平为 11. 53 MJ·kg-1 时,即可满足蓝孔雀各阶段营养生长性能需要; 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2. 21 MJ·kg-1 时,可对蓝孔雀种鸟产蛋期产蛋量发挥较好的作用。饲料加工设备为原料粉碎搅拌一体机,可根据饲料配方配比进行加工 。

2. 1 饲料配方

营养搭配原则

(1)根据孔雀的种类、年龄、生理阶段及生产性能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饲养标准,但也应结合饲养地区的生产实际进行配合,不可完全照搬饲养标准。

(2)要注意饲料粮的适门性。在设计配方时,应熟悉孔雀的嗜好,根据孔雀嗜好选择相应的口粮。

(3)要结合本地的饲料资源情况,本着节约、经济的原则,在保证营养全价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选择本地产量高、来源广、营养丰富、价格低廉的饲料原料进行配合。

(4)要尽量选用多种饲料进行配合,不要单一地选择一种。孔雀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多元的,任何单一品种饲料原料都不能够满足其对多种营养的需要。一般饲料类型选用不少于3-5种。

(5)孔雀有根据口粮能量浓度调节采食量的特点,要注意口粮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与能量的比例,避免采食饲料不足和过量的现象,

(6)符合孔雀的消化生理特点,口粮中精粗比例要适当。孔雀消化粗纤维的能力较差,因此建议口粮中粗饲料的比例不能过高,粗纤维含量为3% -5%。

(7)在保证营养物质全价的同时,要注意有效性和安全性,坚决不能使用发霉变质和有毒害性的饲料配制口粮。

(8)依据季节和气候温度的变化,随时调整口粮的能量及营养物质的浓度配好的口粮营养水平要与选用的饲养标准基本符合,允许误差为±5%。

(9)配合饲料要注意充分搅拌,机器搅拌5-10min,人工搅拌20min。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都要预先和辅料均匀混合,然后再一起搅拌。搅拌过程控制碍不好,会出现添加剂分布不均匀,后果就是会导致个别孔雀因采食到过高浓度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造成浪费,严重的会造成中毒;而另一些孔雀则可能因采食不到这些营养成分,而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0)为了减少疾病发生,可根据孔雀群体状况及季节性疾病防控需要,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抗球虫剂等。

3 饲养管理

3. 1 饲养密度

蓝孔雀个体较大,可根据蓝孔雀的周龄来确定饲养密度 (见表 2)。

表 2 不同周龄饲养密度表

文章图片1

3. 2 环境卫生

笼舍应保持干燥,每天定时打扫清理粪便,定期消毒。如每天对饲喂饮水壶、食盆清洗消毒,沙浴池应定期翻砂消毒,新换的沙子应在阳光下暴晒3 d,并进行杀虫、消毒处理。

3. 3 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要求

育雏期: 雏鸟应在孵化机中待上24 h,待羽毛全干后,再用防风保温托篮将幼雏移至育雏室,转移途中注意保暖、防踩压。幼雏转到育雏室 1 h内,用冷却至常温下的开水加入配好的 0. 01% 的高锰酸钾溶液为消炎助消化饮水,开饮 1 ~ 2 h 后即可开食,饲喂全价小鸡料或配方粉末饲料,并保障饮水。饮水中可添加符合幼雏生长需要的复合维生素、维生素 AD、碳酸钙颗粒等营养物质。断喙宜在 1 周龄左右进行; 断喙前不喂水、食,断喙后应在饮水中添加含维生素 K 的复合维生素,转入育成期饲养时再断喙一次 。育雏室温、湿度应根据雏鸟日龄变化调节 (见表 3)。

表 3 育雏期环境温度与湿度控制表

文章图片2

育成期: 育成期为 90 日龄至成年前。这时应把蓝孔雀从育雏笼舍转入育成笼舍饲养,可在笼舍内栽植小型灌木,饲养密度为 30 m 2 饲养 6 只。可把配方饲料换成育成期饲料,同时增加青绿饲料,每天早晚各饲喂 1 次,雄性应带鸡眼镜,防止互相攻击打斗引起的死亡,并定期驱虫。饲养至 12 月龄时,其体重为 3 ~4 kg,可作为商品孔雀出售。

繁殖期: 在每年 1 月底之前,做好新城疫、高致病禽流感等的防疫接种和驱虫工作,依据种鸟的年龄、体质、雌性产卵数、雄性发情等情况选优配对,雄雌比例为 1 ∶ 1 ~1 ∶ 4,配对后定时观察每个繁殖组种鸟间的亲和性,如发现不亲和,及时调配; 雄性种雉的选择要求: 羽毛艳丽柔顺有光泽、身体健壮,以 2 ~ 3 年龄的个体为宜; 雌性种雉的选择要求: 母性强、产蛋量高、受精率高的个体为佳,一般采用自然交配或人工受精; 每年 2 月初,将饲料由休产期饲料调换为繁殖期饲料,每隔 3 d将休产期饲料的 1/5 更换为繁殖期的饲料,至第15 d 全部更换为繁殖期饲料。

4 繁育

4. 1 种源选配

蓝孔雀 2 年性成熟,产卵期为每年 4 ~ 8 月,种鸟雄雌比例 1 ∶ 1 ~ 1 ∶ 4 为宜,产蛋期一般最多可产 30 ~50 枚蛋。此时应全天保证饲料充足,饲养员进入笼舍时应动作自然、避免产生应激反应。遇酷热或连续干热天气,应采用喷淋、遮阳等措施降温,产卵前一周应在笼舍内不同位置布设产卵箱4 个,箱内放置已消毒好的枯草、松针等软性垫料,并放置假卵 2 枚。产卵期间,饲养员应熟练掌握其产卵规律,及时捡蛋,防止种鸟啄烂和啄食;并在种蛋上标记笼号、捡蛋顺序编号、捡蛋时间,如标记示例: H20 - 6 - 0518。对送到种蛋室的每枚种蛋,记录的内容包括种蛋状况 (正常、破损、软壳、砂壳)、入孵时间、出壳时状况 (无精、死胚) 等。

4. 2 孵化

选蛋应选择表面光滑清洁、颜色一致、无破裂、无外伤,重量为 85 ~107 g、蛋形指数 1. 30 ±0. 1 的种蛋。种蛋一般保存期≤7 d,适宜温度为10 ~18 ℃,相对湿度为 70% ±5%。存放的种蛋应气室朝上,种蛋入孵前应消毒,可选用下列方法:用 0. 2%高锰酸钾溶液升温至 40 ℃浸泡 1 ~2 min,并用该溶液小心轻轻洗去蛋壳附着的污物,晾干备孵; 用 0. 1%新洁尔灭溶液在种蛋表面喷雾消毒;种蛋置于存蛋室,按每立方米空间福尔马林 28 ml+ 高锰酸钾 14 g 的用量密闭熏蒸 30 min。孵化机宜选用全自动控制的孵化一体机,孵化时间通常为25 ~28 d,温度控制在 37. 6 ~37. 8 ℃,湿度 60%~75% ,可选 16:30 左右入孵,15 d 后晾蛋,每天 1 次,蛋表温度在 29 ~32 ℃恢复孵化。

验蛋和落盘在孵化期内每批蛋验3 次,孵化第8 d、16 d、24 d 分别检出无精蛋和中死蛋,死胚蛋; 结合孵化第 24 d 第三次验蛋时,把啄壳和到时间的种蛋放入出雏盘内。

5 疾病防治

5. 1 常见疾病诊治

主要是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立足于预防和定时免疫,要对养殖场地和饲养用具及时定期消毒,保持养殖场环境卫生,并按照免疫计划表及时免疫。蓝孔雀的一般常见疾病有新城疫、组织滴虫病、球虫病、白痢、支原体病等疾病。其中新城疫和组织滴虫病对蓝孔雀危害较大且较为常见,并可引起蓝孔雀的较高死亡率 。

新城疫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烈性和急性传染病,此病在每个年龄段均能感染。其中幼雏和中雏易感性最高。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时间一般为5 ~6 d,从病程的长短可划分为3 个型。突然死亡是最急性型表现,且死亡快,症状表现不明显;急性型出现较为典型症状,患病蓝孔雀体温升高,高达43 ~44 ℃,呼吸道症状表现咳嗽,黏液增多,呼吸困难而引颈张口、有黏性鼻液,发出' 咯咯'的喘气性的鸣叫声,母孔雀产蛋终止或产软壳蛋,排黄绿色或黄白色水样稀便,最后衰竭而亡,发病后病死率高; 慢性型常为以神经症状为主,如翅膀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反复发作。蓝孔雀新城疫的免疫要按照免疫计划表进行新城疫免疫,可很好的预防和防止此病的发生。当蓝孔雀已发生新城疫疾病时,应立即对病鸟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防止病源扩散,并用新城疫疫苗紧急接种和抗新城疫高免蛋黄液注射,每只孔雀肌注 1 ~2 ml 。

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引起的原虫性寄生虫病,又叫黑头病、盲肠性肝炎。该病主要特征是盲肠溃疡和肝脏坏死。蚯蚓和盲肠虫卵 (异刺线虫虫卵) 是该病传播者及中间宿主。组织滴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病原体虫卵的保护,故能存活较长时间。此病防范措施: 加强场区和笼舍消毒及保持笼舍干燥、排水良好; 定期驱虫,及时清除饲养场内蚯蚓等传播源; 用伊维菌素和甲硝唑配合抗菌素防治。如大规模发生此病后,应迅速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对病源进行控制并防止扩散。把磨碎的药物和饲料充分拌匀,每天上午饲喂。用量为: 甲硝唑片 (0. 5 片·只-1); 地克珠利 (10 mg ·只-1 ); 阿苯达唑片 (1 片·只 -1 ); 维生素 c 片 (1片·只-1 ); 盐酸氯苯胍 (1 片·只 -1 )。人工喂药效果更好,饲喂连续 7 d 后,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

5. 2 免疫

做好蓝孔雀免疫计划对蓝孔雀的健康生长起到关键作用 (见表 4)。

表 4 蓝孔雀免疫计划表

文章图片3

6 小结

近年来,我国蓝孔雀养殖业方兴为艾,而作为百鸟之王的蓝孔雀,由于它不仅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鸟类之一,还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等特点的高档保健野味珍品,一只商品蓝孔雀能卖到 1 000 元左右,而一只体型好的蓝孔雀艺术生态标本,价格大多在一万元左右。因此,蓝孔雀不仅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观赏及肉食禽类,养殖蓝孔雀也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养殖项目。

目前,蓝孔雀还没有制定饲养标准,人工繁育蓝孔雀还有许多技术上的问题有待探讨,本研究对人工繁育蓝孔雀关键性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和探讨,旨在推动人工繁育蓝孔雀技术的提高,下一步工作将开展蓝孔雀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对应疾病快速诊断研究,进行不同性别、不同生理阶段的蓝孔雀的繁育和生长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为后续制定系统的蓝孔雀人工繁育及饲养标准打下理论基础。望关注

文章图片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