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鹿原》原著:最打动我的5个故事情节

 发发执笔 2021-12-30


阅读优秀的文学小说,体验是很棒的,沉浸在故事中,无法停止读下去的脚步。

当时写了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了几处印象深刻的情节。

读小说如何写读书笔记?我的做法之一是:记录比较受触动的情节,喜欢的人物的故事。

《白鹿原》出场的人物很多,但是个个性格分明,时间线的插叙也错落有致。

个人认为这本书与莫言的《生死疲劳》及严歌苓的《陆犯焉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比《生死疲劳》少了魔幻,比《陆犯焉识》人物更多,故事更丰富。

朱先生的“最后一卦” 

朱先生是白鹿原族长白嘉轩的大姐夫,是教书先生,也是全村人敬重的人物,村民们把他当圣人一般的存在。

故事接近尾声时,黑娃去见朱先生。黑娃试探道朱毛能否得天下。

朱先生断然肯定:“天下注定是朱毛的。”黑娃问朱先生的凭证。

朱先生轻松地说:“凭证摆在人人面前,谁都看见过,就是国旗。”

黑娃奇怪地问:“国旗?”

朱先生爽朗地说:“国旗上的青天白日是国民党不是?是。可是他们只是在空中,满地可是红嘛!”

黑娃醒悟后惊奇地叫起来:“这个国旗我看了多少回却想不到这个……”

朱先生也哈哈笑起来:“兆谦呀,你只当作耍笑罢了。这是我今生算的最后一卦。”

朱先生的如此“凭证”让我与黑娃一样醒悟。

在历史课本上见了这么多回的两面国旗,却从未如朱先生一样从中去发现国共最终结局的玄机。

朱先生总是如此,看起来简单轻松的话,却总暗含玄机。

如他劝白嘉轩辞退长工自耕自食,白嘉轩虽不明所以但还是听从姐夫建议。

直到解放后,土地改革查田定产划定成份,他才猛然醒悟,因为他恰好在解放前三年没有雇长工,按政策他没被划成地主。

朱先生与妻子的深厚感情

朱先生一家是战乱中难得保存完整的家庭。那天,他让妻子帮他“再剃一回头”。

儿子想帮父亲剃头发,朱先生拒绝了,他说:

“我还是信服你妈的手艺。你妈给我剃了一辈子头,我头上哪儿高哪儿低哪儿有条沟哪儿有道坎,你妈都心里有底儿,闭着眼也能剃干净。”

朱白氏用脸偎着孙儿的脸蛋儿,斜过眼丢给朱先生一个慈爱嗔怪的眼色。

这是一个温馨的午后。一家人齐齐整整地聚在一起,老人平安,儿子儿媳孝顺,孙儿乖巧。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也就这一家,如此完整。

朱先生的这段话,话糙理不糙,饱含沧桑与爱意,印证了那句话“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这是朱先生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下午。剃完头发后,他坐在旧藤椅上,安静离世。

触动我的还有他的遗嘱:

不蒙脸纸,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亲友报丧,不接待任何吊孝者,不用砖箍墓,总而言之,不要铺张,不要喧嚷,尽早入土。

白鹿原最好的一个先生就此谢世,流芳千古。

朱先生的最后一名学生,黑娃为先生写了挽词: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家庭主妇鹿贺氏危难时的沉稳表现

鹿子霖被押监。两个儿子分别加入国、共二党在外。平日里默默无闻、只顾照顾家庭、烧香拜佛的鹿贺氏“表现出了一般男人也少有的果决和干练”。

她不与任何亲戚朋友商量,就把老阿公和鹿子霖藏在牛槽底下墙壁夹缝和香椿树根下的黄货白货挖掏出来,把拭净了绿斑的银元和依然黄亮的金条送给那些掐着丈夫生死八字的人。

她不仅没有唉声叹气痛心疾首,反而独自开心说:“我说嘛,把这些东西老藏着还不跟砖头瓦碴一样?而今倒派着用场了。”

她还辞退工人卖田地和牲畜卖了门楼和门房,想尽一切办法得到钱财,再把得带钱财一次次送给法院法官。

“我只要人。”她的主意坚定又单纯,丝毫不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尽管这个男人有过最令女人妒恨的风流勾当,但这个家庭里不能没有鹿子霖。

萧红说过:“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

鹿贺氏可以在丈夫和儿子们都不在身边时,淡定地独自拿主意,四处奔走搭救丈夫,她柔弱的羽翼,撑起一片天。

阿城在《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里说过:

“世俗间颓丧的多是男子,女子少有颓丧。女子在世俗中特别韧,为什么?因为女子有母性。

因为要养育,母性极其韧,韧到有侠气,这种侠气亦是妩媚,世俗间第一等的妩媚。

白嘉轩的妻子仙草也是个坚韧之人。

村子里突然出现空前的大瘟疫,白嘉轩安排除自己外一家老小到村外去躲避瘟疫。

仙草不听他的安排:

“我咋能撂下你走呢?我比你还贵重吗?”

“要是这屋里非要走一个人不可,只有我走我好。”

后来仙草感染了瘟疫。死前最放心不下的两件事:

“谁给你跟老三(鹿三,家里长工)做饭呀?”

“你把马驹(大儿子孝文)跟灵灵叫回来让我看一眼……”

那个年,女人的一生都是为了丈夫和孩子。这是她们的命运,也是她们的伟大体现。

4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白家小女儿白灵加入共产党,白嘉轩与女儿断绝关系。军统来白鹿原找“共匪”白灵,大搜白家。

白嘉轩沉默了半个月,一天晚上对两个儿子说了这么一段话:

“你俩还没经过多少世事。世事你不经它,你就摸不准它。

世事就是俩字:福祸。俩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说,俩字相互牵连着。就好比罗面的箩柜,咣当摇过去是福,咣当摇过来就是祸。

所以说你们得明白,凡遇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头了后边就有祸事;凡遇到祸事的时光也甭乱套,忍着受着,哪怕咬着牙也得忍着受着,人过了受过了好事跟着就来了。

你们日后经的世事多了就明白了。”

“没多少文墨”的白族长用自己大半生的经验解释了“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的道理。

比起这句古话,我更喜欢白嘉轩长长的这段阐释,有一种经历许多世事的沧桑感。

刘亮程在散文里写:“马老得走不动时,或许才会明白世上的许多事情,才会知道世上许多路该如何去走。”白族长就如这老马,向小马驹传授经验。

5、最珍贵是——人 

鹿子霖从监牢里被释放。二儿子兆海在外与一女子生了一个小孩。女子把小孩带到白鹿原,传递了兆海已死的消息并把小孩放在鹿家后就离去了。

败落的屋院里,唯有小孙子的不期而至注入了活力。这股活力也注入鹿子霖的心里,使他心生暖意。

鹿子霖大声憨气地对女人说:

“你说啥最珍贵?钱吗地吗家产吗还是势吗?都不是。顶珍贵的是——人

钱再多家产再厚势威再大,没有人都是空的。有人才有盼头,人多才热热闹闹;我能受狱牢之苦,可受不了自家屋院里的孤清!”

朱先生一家、白嘉轩一家、鹿子霖一家,家庭完整程度递减,温馨度随之递减。

战乱年代,人人平安是最紧要的。老人独守在家,青年赚钱养家,小孙子们是一家人幸福欢乐的源泉。

6、小结

《白鹿原》,是一部从1911年清帝退位到1949年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将近半个世纪的史诗。

很多人翻开这本书,可能会被白嘉轩的娶妻故事劝退,以为书中故事低俗。又因为田小娥的故事比较出彩吸睛,令人误会,以为《白鹿原》就是田小娥的故事。

其实,这本书,真的越往后读,越觉得精彩。

严歌苓的《陆犯焉识》一书封底,印着一句话:“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

《白鹿原》也讲述了这样波澜壮阔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