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律背反—无法被人类认知的物自体世界

 伟天英 2021-12-30

接着聊康德。

康德有一个重大的突破,就像他在自己《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里说,自己的哲学贡献如同哥白尼。

哥白尼的贡献是什么?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那么康德类似的,转变角度的贡献是什么?

从认知对象,到认知能力的转化。

简单地说,以前的人们认识一个苹果,是认为苹果是客观存在的物体,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把这个物体认识出来。

而康德说不,我们永远无法认知一个苹果作为客观物体的样子,我们只能认知我们认知能力告诉我们的苹果样子。

真实苹果的存在叫做物自体,我们认识的苹果叫现象,对,也就是叔本华说的“表象”。

物自体和表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表象是扭曲了的物自体。

事实上,我们永远无法认识物自体,也不该妄想认识物自体。

如果你企图去干这件人类不可能完成的壮举,就会陷入康德那个著名的哲学命题:“二律背反”。两个命题都正确,但无法兼容。

因为从摇篮到坟墓,我们都戴着有色眼镜在观察世界,这幅有色眼镜无法摘除。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所有的感官都失去,只留下视觉,然后给他带上一副凸面镜,他看到的世界永远都是扭曲的,变形夸大的,红的的世界。

世界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但他只能认识到这个样子。而且他会根据观察根据实验总结出一系列戴着眼镜的世界规律,比如仰视,平视,俯视,物体变化的规律。

我们也是这样,我们终身戴着有色眼镜在观察世界,总结着有色眼镜下的物理规律数学定理。

表象,是我们可以认识的。而物本体,是我们能力是不能及的。

那么,我们眼中这个变形的世界,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又是只存在于我们主观认识中的呢?

下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