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街直路 | 俄租界地名考 洞庭街鄱阳街胜利街中山大道的演变

 人文武汉 2021-12-30

1913年的俄租界

 洞庭街俄租界段路名演变考证

洞庭街俄租界段南起合作路口正中,北抵乐凯大厦门口,全长约 390 米。

洞庭街俄租界段的中文原名叫做“鄂哈街”,拉丁文原名为“VAHOVITCH Skaia”,这是以当时的俄罗斯驻汉口领事 A. Vahovitch 的名字来命名的。 为了便于中国人记A.Vahovitch 按照自己名字大致的中国发音,起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 叫做“王厚”。王厚曾经两次担任过俄罗斯驻汉口领事。第一次是在 1893 4 月至 1895 年间,随后调往天津,担任俄罗斯帝国驻天津领事。1898 年王厚再次担任汉口领事,这次的任期一直到 1902 年,

汉口俄租界的建设正好就是在他第二次担任汉口领事期间开始全面启动的,换一句话说,王厚是汉口俄租界建设的奠基人和领导者。王厚在任期间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当时汉口俄租界中最繁华的一条道路,叫做“VAHOVITCH Skaia”。如果是全音节直接音译的话,这条路应该叫做“鄂哈维奇街”,如果用这位领事的中文名字的话,应该叫做“王厚街”。但是当时的人们还是采用音译路名,将这条路的中文路名定为“鄂哈街”。

此段洞庭街为俄法共有,南为俄租界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道路并非是划定俄租界以后才修建的,而是与汉口城墙一起修建的,是汉口英租界出入通济门最重要的一条道路,原名叫做“大街”,也有资料称其为“一道街”或者“一道洋街”。“大街”的起点为英租界洞庭街口,终点为通济门。1896 年,划定俄法租界以后,“大街”全部落在了俄、法两个租界内,俄租界内更名叫做“鄂哈路”,法租界内更名叫做“吕钦使路”。

鄂哈街分为两段,南段全部属于俄租界,北段从黎黄陂路口北到车站路口中为法、俄租界共用的道路,路东半侧属于俄租界,依旧叫做鄂哈街。路西半侧属于法租界,路名为吕钦使路。1925 年,“鄂哈街”改名为“两仪街”,1946 年抗战胜利以后“两仪街”合并进洞庭街,“两仪街” 这个路名不复存在。

鄱阳街口

鄱阳街俄租界段路名演变考证

鄱阳街俄租界段南起合作路口正中,北至与洞庭街的交汇处,全长约 300 米。

在现在的各类资料中,这条道路的外文路名缺失,而中文路名记录比较复杂,说法不一。有的资料记载为“中国街”,有的资料说叫“开泰街”,还有说这条街叫做“支那街”的。应该说这些路名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有的采用的是意译,有的是音译罢了。

这条道路的路名在俄租界时期的原文路名为:KITAI Skaia,这是俄语拉丁化后的拼写方式,如果用英语来拼写就是“Cathay Street”,按音译就是“开泰街”,按照意译就是“中国街”了。叫“支那街”也没有多大的问题,当年的中国也被称为“支那”,这个词来源于印度语,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Cathay”最初的含义是契丹,早期的俄国人接触到南边来的黄种人都是契丹人,于是他们就将契丹当做中国人的代名词,直到现在,俄语中依旧用这个单词表示中国,俄语写作“К и т а й ”。目前,“Cathay”这个单词大多被音译为“国泰”,香港的国泰航空公司的全称就叫做“Cathay Pacific

1925 年,KITAI Skaia (中国街)改名为“三教街”。1946 年合并进鄱阳街。“三教街”作为一个街道名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多武汉人已经不知道这个街道名的存在了。但是在日本,三教街却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汉口地名。1990 年代日本著名的流行歌手佐田雅志自己作词、作曲的爱情歌曲《弗雷迪的三教街》在日本风行一时,此时离三教街更名已经有 50 多年了,日本人还惦记着这个地方。对于中国人来说,很难说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胜利街

胜利街俄租界段路名演变考证

胜利街俄租界段南起合作路口,北抵黄兴路(不含)以南,全长 380 米。

这条道路在俄租界时期是用当时的俄国皇太后名字命名的,拉丁文拼写的路名为 MARIIN

Skaia,中文路名为“玛琳街”,是俄语路名的音译。“玛琳”是俄罗斯帝国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妻子,生于 1847 年。婚前的封号为丹麦的德格玛公主(Princess Dagmar of Denmark),全名为:玛利亚·苏菲·弗雷得里卡·德格玛(Marie Sophie Frederikke Dagmar),婚后的封号为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皇后(英语:Maria Feodorovna of Russia 语:Mapи я Ф ё д opoв н а Р о м а н о в а ),“玛琳”是“玛利亚”的昵称。

这位德格玛公主与亚历山大三世的婚姻还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亚历山大三世是老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次子,本无继承沙皇皇位的资格,应该由其兄长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继承。但在 1865 年,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皇储意外地从马背上摔下来,严重地受伤,不久后又因患上肺痨病离世。来在这一年,已经计划好了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皇储与这位丹麦公主成婚,显然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了。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皇储在离世前不久,自知来日无多,特意嘱咐二弟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洛夫一定要娶德格玛公主为妻。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洛夫原本已有了意中人,但是为了哥哥的遗愿,他只好做出承诺,最终迎娶了形同路人的丹麦德格玛公主。婚后两人倒颇为和睦,一共育有四子两女,其中长子为后来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也就是前面介绍过的那位曾经来过汉口的俄罗斯王储。

1917 年俄国革命时,玛利亚·费奥多萝芙娜皇太后居住在克里米亚半岛,当时这里占人口大多数的是鞑靼人和哥萨克人,他们都是效忠于沙皇的。对她来说,这里还算是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是就在这里,她接到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被苏维埃政权全部枪毙的传闻。1919 年,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表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派驱逐舰“马尔堡”号(HMS Marlborough)将其接到了马耳他,然后辗转到了英国,最后回到了她的出身地丹麦。

这个女人前半生的生活是幸福的,但是后半生却失去了一切。一直到死,她都不相信儿子尼古拉二世已经被苏维埃政府枪决,常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Nobody saw Nicky killed”,意思是“没有人看见尼基(尼古拉二世的昵称)被杀。她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儿子才是合法的俄罗斯统治者,多次拒绝了流亡的白俄人士要求她担当俄国临时女沙皇的要求。1928 年,这位前俄国皇太后因病死于丹麦。

2006 9 23 日,经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批准,玛利亚·费奥多萝芙娜皇太后的遗体被重新安葬回俄罗斯的圣彼得堡皇家墓地,她的遗体被安葬在丈夫亚历山大三世的旁边。这时,离前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去世已经整整 140 年了。

MARIIN Skaia(玛琳街)在 1925 年改名为“四民街”,1946 年合并进胜利街,“四民街”的路名不复存在。

五族街今中山大道一段

中山大道俄租界段路名演变考证

中山大道的俄租界段南起合作路正中,北到黄兴路(不含)以南,全长 380 米。

这条道路是用 1894 年去世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名字来命名的,拉丁文拼写的路名为:Alexandrov SKAIA,中文路名为“亚历山大路”。也有资料宣称此路的中文路名为“王族路”,这就属于意译了,“亚历山大”确实是俄国王族的姓氏。

亚历山大三世的全名为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洛夫,生辰为 1845 ~1894 年,1881~1894 年在位,英语写为 Alexander Alexandrovich Romanov 也就是那位“玛琳”的丈夫。

现代中国人对俄国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疼痛感,这个疼痛感是由中俄之间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带来的。中俄之间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划走了原本属于中国的 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些不平等条约

绝大部分是在这个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时代签订的。比如 1851 年签订的《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8 年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1858 年签订的《中俄天津条约》、1860 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1881 年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在亚历山大三世时代,俄罗斯国力达到了顶峰状态,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亚历山大三世去世以后,俄罗斯实力迅速下滑,1905 年在与日本的战争中战败, 1917 年俄国发生了革命,沙皇家族退出了历史舞台。

Alexandrov Saia 路(亚历山大路)是建筑汉口的城墙边上的,早期的路名叫做 City Wall Road1925 Alexandrov Skaia(亚历山大路)改名为五族路,1946 年合并进中山大道。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