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李赛美教授儿科病心得点滴(二)

 火帝养生_WSH 2021-12-30

前面讲了西医对儿童发育分成了七个阶段,我们再来看中医对儿童是怎么认识的。

我们中医从生理病理和治疗方面,都有独特的方法,虽然说小孩和成人都一样的人,其实,这不是数量的问题,是有质的变化,肯定是不一样的。

小孩的生理特点,用十六个字来概括: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是儿童的生理特点。

从中医的发展历程来看,有一个宋代最有名的医家钱乙,在他的医书里面对小孩的生理特点描述有这样一句话: 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就是不足,无论是数量不是质量都不足。

还有清朝著名的温病大家吴鞠通,他对儿科也有研究,他提出来小孩:稚阴未充,稚阳未长。所以,后来我们中医就把小孩叫做稚阴稚阳之体。

元代的著名医家朱丹溪他提出来,小孩子是:稚阴稚阳,纯阳学说,对阴需求大。这也是说小孩的生长发育很快,由于朱丹溪提出来纯阳学说以后,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说小孩是纯阳之体。

当然,这个纯阳,并不是说小孩只有阳,没有阴,这只能是说小孩生长发育得特别快,所以,在阴津的需求量就更大一些,其实小孩子的阴和阳都不足。这就是小孩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孩子的病理特点,也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由于小孩的生理不稳定,变化快,由于本身的机会未全,所以,容易感受外邪,遭受邪气的侵扰,最容易得病,变化很快,发育能力也不太稳定。所以,从中医来看,小孩症状的表现就是:寒热,虚实变化很快,所以,小儿科的药,不能开得太多。

对于小孩的生理特点,中医的医家也有人归纳为“三不足,二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气不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

脾常不足,说明小孩的消化不好;肺常不足,说明小孩容易感受外邪,所以,小孩的呼吸系统疾病比较常见;肾气不足,小孩处在一个生长发育的过程当中,肾气是在不断的发育,所以,本体是不足的,是不完善的。

肝常有余,中医认为小孩得病,容易动风,抽搐;心常有余,心属火,所以,小孩容易发热,发烧的孩子在临床上确实比较多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