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选编译】急性创伤的枕骨髁撕脱骨折

 弋头儿 2021-12-31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神经放射科的Peter Fiester等回顾性研究发生枕下内侧髁撕脱骨折的患者,记录枕骨髁撕脱性骨折及伴随的颅颈交界区损伤,详细记录每例患者的临床病史,包括处理和预后。结果发表于2021年8月《European Spine Journal》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

图片

Ref: Fiester P, et al. Eur Spine J. 2021 Oct;30(10):3128-3134. doi: 10.1007/s00586-021-06949-3. Epub 2021 Aug 2.

研究背景



在颈椎CT片中,枕下内侧髁骨性骨折是翼状韧带撕脱伤的指征,此时翼状韧带已从枕髁邻近骨处撕脱。翼状韧带较强,双侧位于枕下内髁与C2齿突尖间水平或略向头尾延伸(图1)。在生物力学上,它们通过与寰枢关节将中央颅底紧密固定,减少对侧寰枕关节的轴向旋转,发挥颅颈交界区稳定韧带的主要功能。

图片

图1. 颅颈交界区冠状面后视图。翼状韧带是强有力的双侧韧带,从C2齿突上外侧延伸至枕下内侧髁,插入寰枕关节和关节囊韧带的内侧。在功能上,它们与寰枢椎关节复合体紧密地固定中央颅底,有助于防止相邻的寰枕关节过度旋转。

鉴于Anderson分类,Ⅲ型骨折为翼状韧带撕脱不稳定损伤,严重过屈-过伸可能致使颅颈分离性损伤和死亡率增高。该型骨折常行颈椎MRI成像评价翼状韧带和其它颅颈交界韧带的完整性。为识别急性枕骨髁撕脱骨折患者,并评价颈椎CT和MRI片上伴随颈椎骨韧带创伤和颅颈分离损伤的发生率,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神经放射科的Peter Fiester等回顾性研究发生枕下内侧髁撕脱骨折的患者,记录枕骨髁撕脱性骨折及伴随的颅颈交界区损伤,详细记录每例患者的临床病史,包括处理和预后。结果发表于2021年8月《European Spine Journal》在线。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34例患者诊断为枕骨髁内下方骨折。85%接受颈椎MRI成像的患者,除1例外,所有患者均显示MRI“阴性”,无严重颅颈交界韧带损伤。采取外部支具保守治疗,4个月随访时无神经功能损伤。

以下为3例患者颅颈处放射学检查结果(图2、3、4):

图片

图2. 12岁女性,机动车事故后接受颈椎CT检查。冠状和轴向CT图像(左上图和右上图)显示左枕骨髁内下方骨折(白色箭头)。不存在额外的颈椎骨折或寰枕关节间隙增宽。考虑翼状韧带撕脱伤,进行颈椎MRI随访。MRI-T2加权轴向序列(左下图)和STIR加权矢状序列(右下图)显示完整的左侧翼状韧带(白色箭头),颅颈交界处无短TI反转恢复(STIR)信号增加,表明颅颈交界处有额外的韧带损伤。

图片

图3. 30岁女性,机动车事故后接受颈部CT检查。冠状和轴向CT图像(左上图和右上图)显示左枕骨髁内下方骨折(白色箭头)。不存在额外的颈椎骨折或寰枕关节间隙增宽。考虑翼状韧带损伤,进行颈椎MRI随访。MRI-T2加权轴向序列(左下图)和STIR加权矢状序列(右下图)显示左侧翼状韧带完整(白色箭头),颅颈交界处无额外韧带损伤。

图片

图4. 40岁男性,机动车事故后接受颈部CT检查。CT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左上图和右上图)显示左枕骨髁内下方骨折(白色箭头)伴寰枕关节间隙增宽>2mm和寰枕关节前方半脱位。颈椎MRI随访,STIR加权矢状位序列(底部)显示多柱颅颈分离损伤伴顶盖膜破坏(实线箭头)、交叉韧带横带破坏(虚线箭头)和寰枕后复合膜损伤(红星)。双侧翼状韧带撕裂。最后患者死于创伤。

结论


研究者指出,根据Anderson分类系统,枕髁内下骨折目前分类为潜在的不稳定骨折。根据该研究结果,研究者建议Anderson Ⅲ型枕骨髁骨折应准确地分为两个亚型:Ⅲa型(孤立的枕骨髁撕脱骨折,无寰枕增宽)和Ⅲb型(枕骨髁撕脱骨折,伴有C1-C2骨折或寰枕增宽)。Ⅲa型骨折是稳定性损伤,不一定需要颈椎MRI随访检查,Ⅲb型骨折视为不稳定损伤,需要颈椎MRI随访来评估额外的颅颈交界区损伤。

组稿

江伟 副教授

西北大学附属医院

编译

胡柯嘉 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审校

寿佳俊 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终审

陈衔城 教授

《神外资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