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叔本华:尽信书不如少读书,天才必定是独立思考者

 小学生STY 2021-12-31

     说来也许你不会相信,独立思考与通过阅读而进行的思考有根本的不同。阅读是把某种外来的思想强加在一个人的精神上,就像在一块蜡上打下一个印记,他的精神是被动地思考,并没有什么激情或冲动。

而一个人独立思考时,他的精神是完全主动的,尽管他可能受到外部某个事物或自己某种回忆的激发。外部事物不可能往他头脑里灌输某种单一的思想,只会给他按照自己的天性思考提供一个契机。而大量的阅读则可能让一个人的头脑迟钝起来,丧失其灵活性。

如果一个人不想多费脑子思考问题,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拿一本书来消磨时间。因此许多人虽然书读得不少,却不但没有变得更加聪明,反而越读越糊涂,也写不出自己的作品来。

正像普波说的那样:“他们不停地读别人的书,却没有看见别人去读他们的书。”平时我们所说的学者,就是在书本堆中做学问的人,而思想家则是直接去读大自然这本书,并从中获得启迪,加深了对自身的认识。

对于一个独立思考的人来说,书籍只是起一个辅助的引导作用。世上的书是这么多,里面良莠不齐,如果尽信书,就可能被误导。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不靠书来指引自己前行,只是有时思考不畅时才会去看看书。

而那些不想独立思考的人整天里拿着书看,实在是暴殄天物的作法,就像为了避免观看大自然的东西而去博物馆看那些植物标本或风景画一样。

一个独立思考的人是首先有了自己的观点,以后看了书,才知道某些权威有同样的看法,印证了自己的观点,更加增强了自信心。而那些只会读书的学者却以这些权威的观点为基础,把书上写的东西拼凑在一起当作自己的看法,他们就像是有些机器人。

与此相反,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在写作时,就像女人怀小孩,外在事物的激发就像受精,他的独立思考就是在自己的体内怀孕,其最终完成的作品就是他精神上的孩子。

只会简单阅读的人不是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是用别人的脑子代替他自己思考;他也希望能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但他的脑子通过阅读接受的信息是许多不同的脑子、不同的体系产生的,在知识、理解和信念方面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整体,而是杂乱无章地堆在他的脑子里,使他的精神处于混乱状态,反而连基本的判断能力都没有了。

因此,有许多学者在思维清晰、判断准确、处事得当方面都比不上那些读书较少的普通人,后者主要通过与人交往获得知识,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服务。

那些富有学识的思想家也会广泛阅读,但不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是用自己的精神来支配阅读的材料;这一过程难度很大,但可以逐步实现。这就像一架演奏的风琴,自己的思想是低声部,对其它声部起支配作用,而不会被它们所掩盖。

一个希望独立思考的人不应该读太多的书,因为长期大量读书可能让他不再关注现实生活,习惯于按照别人的思想去考虑问题。能够激发一个人思想的,主要是现实世界而非书本,现实生活是其思想的自然原因。

一个处于最高层次的思想家,他作出的判断总是根据第一手知识,他的每一项成果都是独立思考获得的,他的每一句话都体现了其杰出的聪明才智。在知识的王国里,他就像一个无冕之王,具有最高权威,而那些学者虽然也有一定的权威,但由于缺乏独到的见解,则处于较低层次。

一个人的思想主要只对自己具有价值和意义,如果将其写成文字,则很少能在社会上激起共鸣,很难获得读者好评。一个人思想上的价值首先在于满足自我。

我们可以据此将那些思考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为自己,他们是真正独立思考的思想家,也就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在思考之中。另一类是为别人,他们只能算是学者,他们想认识一切,在现实世界里寻找快乐和幸福,并不是真正有思考激情。

——附录与补遗

【本文摘自《叔本华自述》(黄忠晶编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