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自信的孩子难有作为,也很难适应学校生活,父母该怎么办?

 成长教育漫谈 2021-12-31

朋友的孩子今年要上学了,聊天的时候他跟我讲挺担心孩子上学之后能不能适应。

原因是他觉得他孩子太没自信了。

例如孩子在学一些东西、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学得慢、做得慢,孩子自己就会情绪低落地跟大人说:“我就是笨……”



朋友的意思是想问问我有没有什么建议、方法能够让孩子自信点,尤其现在很多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有各种出色的表现,他很担心万一孩子上学之后看到那么多同学无论是言谈、社交、学习还是文体艺术之类的都比自己强,孩子会变得更加不自信。

我跟他说:“你的担心是对的。”

因为朋友所担心的事情即有很多孩子在各个方面比我们孩子表现得更加优秀的情况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是比较麻烦的。

一方面是我们没有任何的办法,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甚至于我们都没有办法让孩子在某一个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孩子现在的性格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跟他成长的环境特别是身边的人(父母、老人)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只是单纯改变孩子而不对环境进行改变的话,各种努力的效果会有限,且就算是环境发生了改变,想要解决孩子问题,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我给朋友的第一个建议是找找孩子会说自己笨的原因。

因为孩子自己不太可能有这样的认识,之所以有,一定是外部环境给过这样的评价或者是暗示,所以使得孩子知道了“笨的标准”,并且拿这个“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孩子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逃避诸如来自父母对没做好事情时的惩戒等,但就我朋友孩子的情况而言肯定不是这种情况。

这点被被朋友否定了,因为他说孩子非常愿意去幼儿园,每天开开心心去恋恋不舍回,如果在幼儿园有这样的影响,孩子应该有不想去的表现。

于是我认为最大可能是父母或者是家里的其他人给在日常有孩子贴这样的标签,并且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让孩子自己都相信了自己就是“笨”的这个事实。



所以我建议朋友有必要和家人一起分析一下,是不是我们日常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评价过于随便,或者有些时候其实就是“开玩笑”,但是孩子太小他们根本分不清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评价。

如果孩子有了这样的自我认识,他会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出现畏首畏尾的表现,会非常害怕犯错、而且可能会在更多事情上表现得拖拖拉拉……

孩子之所以会跟大人说“我很笨”,很可能是在进行一种“自我防御”——试图降低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或要求标准,以此降低自己可能遭受到的被批评、被否定的可能,又或者是为了给自己减轻压力等等。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很多大人有些时候也会这么做的。

尤其是当别人要求、拜托我们做某件我们没有100%把握一定能做好的事情时,我们有很多人也会习惯性说:“我尽力,但是不敢保证一定行。”

甚至有些时候我们还会先把最坏的可能说出来,先把自己摆在一个非常低非常不利的位置,然后以此减少别人给自己压力。



解决这个问题不算太难,关键是父母家人一起联动起来——不能只靠一个人去努力改变,尽量要求所有人都积极参与进来,并且是按照比较统一的标准去做。

例如从今往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

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少跟孩子讲太多的道理;

降低我们的控制欲,不要要求孩子必须如何去做;

降低对孩子做事情的期待值,不要或者尽量少的要求孩子必须一次性做好;

孩子出错了或者做错了我们要谈判接受,把重点放在分析出错的原因以及再次避免的方法,避免动辄批评、否定孩子;



多用积极的结果去鼓励孩子,而不是拿负面的结果去威吓孩子,这会导致孩子真的畏畏缩缩的;

家长也要做好榜样,在家的时候尤其是当着孩子面的时候不要把来自工作、家庭中的负面情绪表现出来,也不要悲观、消极、负面地看待和评论问题(例如对某人或者某事总是习惯于从批判、否定的角度讨论),孩子是很容易受这些影响也变得习惯于这样看问题的;

不必太正式太刻意跟孩子去谈“你不笨”“你要自信”,一般来说都到了这个程度的情况下,这种“鼓励”是比较苍白无力的,孩子是很难从中找到自信起来的力量的。

与其这样的鼓励、表扬,不如在日常中结合孩子做的一些事情进行有针对性肯定和认可。



我们一定自己要形成习惯——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优点,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可以适当表现自己的惊喜、惊讶情绪,但是尽量控制好度和频率,否则就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了。

至于孩子马上要上学了,有很多问题我们自己就很难直接左右和影响了,但是我们也可以去做一些准备工作:

1、在学习上距离开学还有段时间,这段时间多从孩子的作息、学习、自理、归置等方面进行一些训练。

2、每天要有几个“学习时间”“读书时间”每个都不用太长,最好30-40分钟,初期以孩子能“坐住了”为目标,而不是以能学会多少东西为目标,后面开始可以进行语数英的预习学习。



3、每天有时间了陪孩子读读书、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一下,尤其是鼓励孩子跟其他孩子一起玩,甚至都可以准备点小礼物、玩具之类的跟其他孩子分享。

4、有合适的时机特别是孩子情绪比较高的时候多陪他聊聊天,多听、多问、少说,鼓励孩子自己分析、自己想办法解。除非是孩子的认识是错误的,否则只要“还可以”,那就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切记这种情况就不要“表现”我们更懂、知道得更多了。

5、分班之后一定要跟孩子老师沟通一下。

不要上来就“要求”老师做什么,而是首先让孩子老师知道我们遇到怎样的问题了,而且这个问题对我们的困扰很大、我们很为孩子担心,然后说一下我们是如何改变的自己做了哪些努力,再然后是表达我们对孩子上学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哪些担忧,再然后是问问老师我们还应该怎么做……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你太背了遇到个不靠谱的老师,那么孩子的老师一定会给你很多建议并且也会在开学后给你孩子更多的关注——这不是因为家长“讨好”老师的结果,而是正常人的再正常不过的表现。

就好比头一天有人跟我们说某某同事如何如何了,第二天我们可能没注意到自己都会无意识地多留意一下这个人。

老师也是如此,所有孩子她都不熟悉,但是因为你先交流了,而且交流得还很透彻、全面,这种情况下老师会下意识在很多时候(例如排队、早读、上课、大课间、放学、老师之间交流等等)多留意一下你孩子。

最初的几点可以每天孩子放学之后多跟孩子聊聊学校生活。



问的时候注意别问“闭口问题”,即孩子只需要回答“是/不是”这种二选一的答案,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你觉得今天最让你感到意外/高兴/好奇/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多听、多跟孩子共情,除非孩子认识上有重大错误,不然尽量少做“说教式”点评或者引导。

切记不要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思维习惯去想问题,他们没有我们的阅历、能力,是不可能掌握我们的思维方式的,长此以往还真的会出现“邯郸学步”的问题。

如果孩子意犹未尽你就问一句:“还有吗?”继续,如果孩子说够了或者你觉得该写作业了之类的,那么就告诉孩子我们只是暂时停下来交流讨论,等做完“正事”之后我们继续。



还有一个建议,不过这对父母的要求就更高了,很多父母可能做不到甚至有很多父母还很排斥这种事。

那就是只要有时间就一定积极参与孩子学校里的活动,尤其是班里的。

这么大的孩子如果能够在班级学校见到自己的父母,对他们来说往往是会产生幸福感、安全感的,而且其他很多小朋友是会羡慕他们的,这样就会让孩子更加的自信。在孩子的很多问题解决上,往往需要从改变我们自身做起才能更好帮助到孩子。家长只要能够掌握并且利用好这个认识,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是能够很好解决。



如果还解决不好,那么只能说明我们所找的方法不适合,那就再换一种好喽。

寻寻觅觅 美好深藏
微信号:kankanweixiaobuyu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