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神助攻“补课有用”的理由,其实很多都经不起推敲

 成长教育漫谈 2021-12-31

“双减”以来围绕着“补课”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网络上可以说是一直没停止过各种争辩。例如关于“补课”问题,有人坚持认为补课是有用的、有必要的,而也有人则坚定地持有否定的观点。

支持的人往往理由都比较简单,反而是认为补课没用甚至有害的人能够给出的理由则要丰富得多。

支持的我觉得就没啥好评价了,因为支持者们往往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看问题的,无论这个人是教培业的从业人员,还是他(他的孩子)也确实是因此受益,他们的支持理由往往都是很具体的化、目标化的。

反对者的理由是比较多的,小到一个体从身体到心理再到能力等各个方面会因为补课而带来某些不好的影响,大到国家对人才需求等等分析。

尽管后者的理由更多、更大(视角、高度),但为何他们却无法说服前者,无法让前者认同呢?

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前者是教培业的从业人员,他们是单纯在为这个行业的存活而继续贩卖焦虑吗?

我反而觉得是后者尽管说的理由很多,但这些理由中有很多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很多理由的本身具有很强的局限性的,甚至有很多时候它们看上去是在否定补课,但实际上你去分析之后就会发现这些理由反而是在神助攻“补课有用”……

有哪些常见的理由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呢?

今天我列几个比较常见的分析一下:

过去没有补课也一样有人考得很好

其实啥时候也都会有补课的,就好比有人说过去没有,那只是因为过去你不知道而已。

我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都知道身边有家长给孩子找老师或者大学生补习的事情。

只不过在过去是整体上补课的太少了,“机构”这个概念还没有。

但是过去学校会集体补课啊。

我记得我初中学校每天放学学校就会给我们补课,冬天放学的时候天早就黑透了。

到了高中就更不用多说了,且我还是在城市,而彼时郊区、县城等别说是寒暑假晚放早开了,就算是平常的周末都会比我们少放的。比如我们好赖还是个“双休”,但那些学校往往都是一个月才休2天。

而且在那时候中职毕业都能包分配,很多家长都觉得“早点挣钱”会比继续上学更好。现在本科在很多人眼里都不值钱了,但是反过来看,如果连本科都没有岂不是更……

实际上很多说“过去”的人可能对过去的记忆、了解也所剩无几了。

你要知道“过去”是纯正的、24k的“应试”,固然现在其实也是依旧以“应试”为主,但是你要知道在过去的那个环境下你是几乎没有办法自己改变太多的。

学生就是跟不上、学不明白,对很多父母、学生来说几乎就已经意味着除非突然开窍,否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

那个年代没多少人会像今天讲什么家庭教育的,补习这种事情上面说了确实是有,但资源更少,能得到这样机会的也就更少。

而且“过去”的普高率、本科率更低……

拿“过去”说今天,毫无意义,尤其是对那些在“过去”体会到努力、勤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的人来说,“过去”带给他们的则更多的不是放弃,而是尽全力去争取……

所以当你想拿过去来说今天的事情时,别忘了,我们都是从过去过来的。

补课会提高分数线

补课会不会提高分数线?

理论上是会的,而且还会形成恶性循环。

你首先要假设的是考试的“难度”是不变的

如此一来难度不变的前提下,补课的越多那么分数线就会越高,很多人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

而所谓的“恶性循环”则是因为中、高考这样的考试是需要有区分度的,总不能满分、高分一大片吧?

所以考试的难度也会不断提升,而难度的增加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加重、补课更多,对吗?

这样的分析也是没问题的。

但是打住!

别再往这个人人都能想到的方向继续想了。

咱们得反过来看看这个问题——如果你认为补课会导致分数线提高,那么这不正说明了“补课有用”吗?

这种宣传你确定不是在宣传“补课有用”吗?不会是加剧补课焦虑吗?

其实几乎是所有人是不会关心分数线是不是会被拉高的,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孩子)能不能考得更好一些,而那些不去补的也绝对不是为了“拉低分数线”而不去补的,您说是不是?

都补课和都不补课就都一样了

这也是很多人都会提到的问题,这个观点其实也同样是非常有问题的。

所有孩子都补课或者都不补课怎么会“都一样”呢?

每个孩子能学好的原因或许都差不多,毕竟抛开天赋之外,其他的能够让你学得更好的方法其实也就那么多,与之相比,反而是学不好的原因往往还是会有很大不同的。

学习不是多学就成绩一定好。

补课(这里包括培优)的效果也会跟孩子想不想学、会不会学以及所学的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等很多因素有关系。

例如有些孩子就是学有余力,就是有学习某些内容的兴趣,你非要说让他们用同样的时间不去上各种课、学各种东西而是去看书、锻炼、活动等等,并且强调这才是正确选择,你觉得这样的逻辑说得通吗?

你怎么就知道人家学完了之后没有别的安排?

为何一定要非此即彼,非要在“学”和“不学”这两个极端做唯一选择呢?

例如有些孩子就是因为种种原因已经算是比较努力了, 但总是差了那么一点,这个时候其实补补的话还真的有大概率会好很多。

而面对这种情况你非要说补课无用,这话谁会听?

当然,现实中还有很多是盲目性、跟风性补课的。

对这些人来说“劝说”是没用的,唯有“取缔”才会让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找到一个不再去做这些事情的理由,但也仅仅只是一部分而已——因为如果他是真的焦虑,那么“取缔”本身是不会“治愈”焦虑的,理论上讲只会让更多人在资源的获得上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如果他是真的焦虑,又怎会仅仅只凭关停个辅导班就变得不焦虑了呢?

实际上所谓的“都一样”只有一个东西是都一样的——“50%”。

普高率、本科率的50%(大概一个数值,不同地区还是有差异的)在不做调整的前提下,的确跟所有人补课还是不补课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但谁是前50%,谁是后50%则不一样了。

特别是对“中等”成绩的孩子而言,他们要面对的竞争和压力其实是更残酷的。

督促一下、拼一下、辅导一下孩子成绩就可能上来了,没错仅仅是“可能”,但与之相对的却是稍微放松一下就一定掉下来了的反差。

所以你要知道,必看很多人都希望能补出效果来,其实也有很多人的心理底线是“别再更差”或者“别掉下来”……

都一样”这个问题放在平常怎么评价怎么说都可以,但面对中考、高考的时候,在这个区域内的学生、学生家长如何能不焦虑?

跟他们讲这些,他们听得进去吗?

谁都应该很清楚,只有不相关、不在乎、无谓的人才会觉得“都一样”,因为每个孩子对他们来说不过都是“数字”而已,“分子”是谁根本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但是对那些已经切身感受到那种危机感的家长、学生们来说呢?

别的不说,“都一样”的说法是一定会让他们感到不齿的,所以这样的说辞其实真正的受众都几乎是那种“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类型的。

家长花钱报班是把孩子卖了还替别人数钱

别看很多人都在网上吐槽说负担不起孩子的教育了,但其实在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家长是真的不怕花钱的,大家怕的不过就是钱花了但是却没有效果,也就是白花了。

如果真的有一种办法只靠花钱就能提分,你信不信大部分家长一定会砸锅卖铁也去买的。

特别是那些很容易盲目跟风的家长们。

因为“被内卷”、“被焦虑”不就是这么扩散的吗?

除了以上四个常见的,还有另外一个就是“国家是为了剔除伪学霸挑选真学霸”的论点,相信很多人都见过而且还是一些专家也在说这个论点。

关于这个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对这个观点做了否定。

说实话,这个说法真的太骗人了。

如果辅导班能培养出来伪学霸,就算是再“伪”,那也是“学霸”,你见过几个孩子能通过辅导班被培养成学霸的?

如果你认为可以,那么以后就要这么说了:“辅导班能培养出来的学霸,但可能是伪学霸。

你信不信真的这样说了之后,大多数家长不会关心后半句,只会看重前半句?

学霸不是辅导班培养出来的”是没问题的,但学霸也补课也同样不需要奇怪什么。

例如几乎是所有的搞竞赛的学生他们都需要补习,区别不过是在学校补还是在外面补,是找个人补还是去机构补罢了。

因为绝大多数家长、学生本身是没有这个能力的,而竞赛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有没有名师指路对效率、质量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不需要担心“学霸”,也不用拿“伪学霸”来吓唬谁,事实上是不是学霸,根本就不需要拿报没报辅导班来作参考,因为对真正的学霸来说,“辅导班”也不过就像是“教辅书”一样,仅仅只是个学习工具而已……

这些论点根本经不起推敲,看似在告诉你补课没用,但实际上确实在“暗示”你补课有用……

限于篇幅我这里就不再继续分析其他的一些比较常见的强调“补课没用”的论点了。

最后我想说的其实只有两点:

1、我不是想告诉你“补课有用”

当然,如果你真的想知道如何补有用,我后面也可以写写这方面的内容。

实际上我只是想提醒那些说补课没用的人,你在坚持自己观点、看法的同时,是否确信自己真的清楚自己的观点在逻辑上是无懈可击的?

2、与其劝别人“别补”,不如多说怎么学会更好。

这其实就是在当下我们看很多讨论“双减”时都会发现的一个特点:大家都在细数各种困难,报班有报班的困难,不报有不报的困难,但大家总是说不到一起去。

其实我们都忘了我们最初要讨论的问题——无论是报还是不报,大家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让孩子学得更好一些吗?

“学得更好”这个目标的达成真的是不需要依赖辅导班、补课的,但是很多人确实是不会做、不知道怎么做。

所以,除非你能找到比“报班”更为有效且能够解决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或者学有余力有培优需求的办法,不然,你的任何以“机构”“辅导班”为目标的否定,都不可能引起已经陷入焦虑、压力家长们的认同的。

PS:后面我会就如何“学得更好”分享一些经验,有这方面需求的家长可以留意一下,也许看过之后,你就更加清晰自己该怎样做了,例如哪些事情不需要花钱也能做得很好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