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3年周总理赴洛阳参观,听闻40年前的往事十分气愤:可耻,可耻

 昵称14934981 2021-12-31

前言

图|周总理

从1967年周总理因连续繁忙的工作确诊心脏病以后,他的身体状况就开始每况愈下。

尽管有医生竭尽全力地治疗,周总理的身体还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到1972年5月,周总理又被确诊为膀胱癌。

即便如此,周总理还是时常忘我地工作,难得有休息的时候。

1973年3月10日,周总理在玉泉山做了一次治疗,手术十分成功,效果也非常显著。

身体恢复后,周总理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

1973年10月10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应邀访华,周总理、邓小平亲自赴机场迎接,并为特鲁多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

时隔几天后,周总理又陪着特鲁多一起,到洛阳进行访问。

“牡丹花,几月开?”

自周总理1972年确诊癌症后,人其实特别容易疲倦,实际上医护人员都不建议周总理出远门。但为了工作,周总理还是坚持陪同特鲁多一起到了洛阳。

尽管精神状况不佳,但周总理自我感觉身体还不错,陪同一道前往洛阳的杜修贤回忆称:

“周总理向来有很强的自制力,只要在公开场合,他总是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表现出自己良好的精神状态。”

1973年10月14日上午11时30分,专列准时开进洛阳车站后,车站里早已聚集了许多热烈欢迎的群众,为了不让百姓看到自己疲惫的模样,周总理站在车上努力地调整了半晌,这才从车上走了下去,一边走,一边向撤笑的群众挥手示意。

尽管身体依旧疲乏,但周总理努力做出身体尚好的举动,与市委领导握手时,也刻意加重了力道。

按照礼节,周总理先将客人送到洛阳友谊宾馆房间休息,然后自己才回房间。

路过长廊时,周总理意外发现,两旁花池里枯萎的花朵,于是问身边的工作人员:

“这是什么花?”

身边的一个人回答道:

“是牡丹花。”

“牡丹花,几月开。”

“大概是4月底5月初开始。”

“看来我来得不是时候啊,明年五一我来看牡丹。”

图|周总理

总理爽朗的笑声响彻整个长廊,杜修贤在一旁静静地陪伴,心里莫名的感觉有些心酸,此刻的周总理心里有着无数的未来,他们周围的人哪里知道,就在周总理体内,无情的病魔早已经侵蚀了他的身体。

虽然很累,可周总理还是在下午启程前往龙门,那里环境优美不说,更为关键的是,在龙门伊水两岸,还有自北魏时代开凿的龙门石窟,总计有精美的佛像十多万尊,镌刻造像题记与碑铭3000余品,是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

周总理对于名胜风景,总是有着格外的喜爱,只是随着建国后,由于工作繁忙,很难有闲暇的时候,周总理手搭凉棚,感受着阳光照耀到身上的温暖,静静地看着碧波荡漾的河水,不由得感慨道:

“伊水,这是伊水啊。”

据说龙门山原来是不分东西两山的,原来的伊水流经龙门山时,因被大山阻隔,无法横流,只能在龙门山以南汇聚,时常引发洪水泛滥,大禹治水时,将龙门山凿开,一分为二,伊水边从两山之间流出,形成如今的奇景,古人谓之为伊阙。

相传,大禹开辟龙门后,因水流湍急,后来还衍生了鲤鱼跃龙门的典故,聚集于孟津的鲤鱼,顺着洛、伊水逆流而上,越过龙门时因浊浪老天,鲤鱼被高高地冲起,谓之鲤鱼跃龙门,相传可越过者,便可化身为龙,越不过者,便在额头留下一道黑疤。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首诗《赠崔御史》里写道: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因伊阙地势险要,也成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秦将白起曾在伊阙与魏韩联军大战,全歼魏韩联军24万,为秦之东出,奠定了基础。

周总理陪同友人一起踱着步子来到禹王池,见水面波光粼粼,不由得好奇问道:

“这里水很好吧?”

工作人员告诉他:

“这泉水四季恒温,常年都是20℃。”

周总理伸手探进泉水里,划了划,随后点点头道:“果然是温温的。”

图|1073年周总理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一尊石像前合影

过了禹王洞,再往前走就是宾阳中洞,宾阳中洞,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宣武帝为孝文帝元宏和文昭皇太后营造的最早的洞窟之一。

我们谈起龙门石窟,一致认为,石窟的造像是北魏所建的,实际不然,龙门石窟的造像是从北魏开始建造,其后几个朝代陆续都有修建,一直延续到清末时期才停止,绵延1400余年,而整个龙门石窟中,唐代时期的就占了大约60%,而北魏时期的又占了30%,其他几个朝代加起来,也只是占了10%左右。

周总理到宾阳中洞后,迎面的本尊雕像就是释迦摩尼,是北魏时期的代表作,为了开凿这个洞窟,前后耗时共24年,原计划开凿的南洞、北洞,一直在初唐时期才修建完成。

在洞口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还有四副浮雕。

第一幅是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浮雕,叫做“维摩变”。
第二幅是两则佛本生故事。
第三幅为著名的帝后礼佛图。
第四幅为“十神王”浮雕像。

讲解员告诉周总理,位于第三层的“帝后礼佛图”,是反映北魏宫廷礼佛的场景,是代表当时风俗画的最高水平的作品,遗憾的是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盗走了(现如今分别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周总理怒骂:可耻、可耻

“帝后礼佛图”被盗走时,中国正值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

自清末开始,西方一些所谓的学者来到中国,打着探险、研究的名义,从中国盗走了无数的珍宝。

1931年,美国人史克曼来到中国搜集古董文物,一次在龙门石窟时,发现了宾阳中洞中精美的壁画,这些拥有丰富学识的偷盗者,一眼就看出了位于宾阳中洞第三幅“帝后礼佛图”的珍贵,因而打算将之盗走。

到1934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方部主任普艾伦也来到中国,盯上了“帝后礼佛图”,尽管如此普艾伦认为,这么大规模的一项工程,自己肯定无法完成,需要当地人的配合。

普艾伦思来想去,最后找到了文物贩子岳彬。

岳彬1896年出生在河北,十几岁的时候就在北京跟随师父学习鉴定古玩文物,1917年,岳彬自己开了一家古董店,凭借自己的手腕和眼力,在圈里混得风生水起。

那个年代,老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况且是这些古董呢?

图|宾阳中洞

从岳彬手中倒买倒卖出去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普艾伦找上岳彬后,拿出拍好的“帝后礼佛图”照片,想让岳彬配合着偷盗出去。

这简直就是一无本生意,岳彬当然动心。

普艾伦与岳彬签订了盗卖“帝后礼佛图”的文书,文书上约定,交易的文物名称为“石头平纹人为屏像”,交易额总计1.4万大洋,普艾伦分三次付清。文书的最后,双方还约定:

“双方同意,各无反悔,空口无凭,立此合同为证。”

立约时间为民国23年,也就是1934年。

岳彬与普艾伦签订合同后,立即赶到了洛阳龙门,勾结当地的文物贩子和土匪,强迫当地的石工,将浮雕一块一块地敲下来。

尽管当地百姓听闻有人盗挖文物,纷纷赶来组织,但这伙人手里有枪支,又是趁着夜晚盗掘,第二天再运走,不仅仅是“帝后礼佛图”,这伙盗贼还将宾阳南洞南壁大龛下石狮、万佛洞外两只石狮、万佛洞正壁莲花穿枝菩萨及飞天、看经寺南壁西第二个罗汉、东山二莲花洞中正壁南侧菩萨等大批国宝全部盗走。

由于“帝后礼佛图”的面积很大,所以搬运时不得不凿成小块运到岳彬家里,然后再由他粘合。

岳彬只是一个文物贩子,哪里懂得什么艺术技巧,粘合和拼接的都是不完整的图形。

运到美国后,拼接展出的也只是不完整的图形,大概只有原作的七八分。

可笑的是,即便如此,这些不完整的浮雕,还是被美国博物馆列为镇馆之宝。

1944年,普艾伦在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藏中国雕塑一栏下赫然写着:

“1933--1934年间,这浮雕被人凿碎盗走后,开始在北京古玩市场出现,当时只有美国两个博物馆在努力挽救它。”

话说回来,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被盗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线索,也不知道是什么人下的手。

图|帝后礼佛图

20世纪50年代左右,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在北京“彬记”古玩店里,发现了当年岳彬与普艾伦签署的偷盗文物的合同,至此才真相大白。

岳彬因偷盗、毁坏国宝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此案件在全国引起剧烈反响,包括郭沫若先生在内的300多位文艺界知名人士联名,要求严惩岳彬。

经审判后,岳彬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后来病死于狱中。

尽管真凶已然伏法,但毁坏的文物却不可再寻,成为永久的遗憾。

周总理静静地听着解说员介绍了这段历史后,十分地气愤,不由得怒骂道:

“可耻!可耻!”

500块的魏碑拓片,周总理舍不得买

看完了宾阳洞,过了禹王台,周总理看到有摊贩在出售龙门碑刻拓片。

“这是什么?”

周总理好奇地问了一句,围观的人立即为他介绍,看着眼前散发着墨香的碑拓,周总理爱不释手,于是问了一句:

“多少钱一套?”

“500块。”

周总理脸上神情一片凝重,于是扭头问旁边秘书:“你们带了多少钱?”

秘书脸上神情十分尴尬,轻声对周总理说:

“带得不够多?”

周围的几个人均摇了摇头,都说带得不够,于是秘书提议:“是否到北京汇钱来,请他们寄一份……

“不行不行,这样做他们就不收钱了。”

图|魏碑拓片

周总理小声地制止了秘书,转头又将手里的这份拓片放下,准备就要离开。周总理的这个举动,让旁边陪同的市委领导们脸上挂不住了。

“总理喜欢我们龙门的碑刻拓片,这可是我们洛阳的骄傲,偌大的一个洛阳城,连一套碑拓也送不起,也太寒碜了一些。”

于是有人上前告诉总理:“我们可以送总理一套。”

“嗯?”

周总理声音不大,疑惑的同时也很不满意,他口气非常严肃说:“怎么能这样呢?”

这样一来,周围的人也不好意思再提议送。

陪同的杜修贤知道,周总理为人处世,最忌讳的就是送礼两个字,即便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无论是出访,还是回国,都会有其他国家一些领导人,为表示礼貌而专程送来礼品,周总理都是当面收下后,回国就交给外交部礼宾司,自己从来不私自占有。

这次出行,周总理难能可贵地欣赏了一番风景,却也感受到了另外一种痛心。

一路走过来,周总理发现,许多的石像都被破坏得面目全非,默默地立在这些石像前,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对文物所的工作人员说:

“古人留下的不仅是文物,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精心保护啊。不然对不起先人,也更对不起后人。”

尽管心情沉重,但周总理这次陪同外宾游览,也是难能可贵,一来是展示中国文化,二来是表示对外国友人的友好。

图|周总理

在奉先寺休息时,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兴高采烈地向周总理讲起了一个小时候的趣事:

“我小的时候喜欢考古,爱好研究,曾经想着从加拿大地下挖个洞到中国来。”

在场的众人都被他一句话逗得乐不可支,周总理紧紧皱着的眉头,也难能可贵地舒展开来,他哈哈一笑,一语双关地说:

“那好啊,这说明你很早就想了解中国,研究中国的历史,和中国友好往来。”

由龙门石窟回到宾馆以后,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

以周总理的身体状况能够,坚持几个小时,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整个出行的过程中,周总理的保健医生张佐良一直携带着药箱寸步不离的跟在他的身后。

等到回到宾馆后,张佐良熟练地从药箱里面拿出一片药来给总理服下。

周总理颤抖着接过药片,还没等把热水送过来,药片就跌到地下,滚了几圈,不知道到哪儿了,张佐良赶紧打开药箱,正准备再拿一片,周总理却拦住了大家:

“还是找找吧。”

大家一起趴在地上,仔细地找,秘书劝不如再拿一片,周总理摇摇头,满脸的可惜之色。

“都是进口的药,太贵了,要注意节约啊。”

大家找了一圈没找到,没想到最后还是被坐在床边的周总理发现了,原来是掉在了沙发底下。

拿出来以后,药片上沾了灰尘,众人犹豫着交给周总理,周总理拿手轻轻擦拭后,就吞了下去。

图|周总理身后,保健大夫张佐良随身携带着药箱

这次出行得太匆忙,加上时间又紧迫,4点半到宾馆,6点半就要走,根本就没给周总理太多休息的时间,躺在床上的周总理吩咐:“六点半一定要叫我。”

为了防止睡得太死,周总理连鞋也没脱,临睡之前担心弄脏宾馆的白床单,服务员拿了条毛巾放在床边,让周总理把脚放上去,周总理执意不肯,还是众人一再劝说,这才安稳地睡下。

尽管周总理说了要提前叫他,但大家都知道周总理的病情,不愿意打扰,想让他多休息休息,哪知道到了6点25,人还没有过去叫,总理自己就醒了过来:

“就剩下5分钟了,让你们提前叫我,为什么不叫呢?我是来陪外宾的,外事活动我们要带头遵守纪律,以后可不能再这样了。”

大家都忍不住泪目,周总理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就难得有休息空闲的时间走走看看,即便是有,也是为了工作,这一次洛阳之行,尽管是总理为数不多出行游玩,但也是为了陪外国友人才出的门。

临别时,周总理一一与地方负责人握手告别,还说了这样一句话:

“明年五一我要来洛阳看牡丹。”

可遗憾的是,周总理最终没能实现再到洛阳的愿望。

图|周总理

从洛阳回到北京后,周总理的病情明显又加重了不少,原有的心脏病复发,膀胱癌的病情也持续加重。即便如此周总理依然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一直到1974年3月12日,才进行了第二次手术治疗。

然而手术并未能缓解病症,即便如此周总理在三月到五月见,出席中央各种会议21次,外事活动54次,每天的工作时长达14小时以上,甚至还有全天不休息的时候。

最终周总理带着对洛阳牡丹的不满,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