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市不过4个月,均瑶健康买房做水,用2.31亿元购置房产,跨界水领域

 乳业财经 2021-12-31

12月6日晚间,均瑶健康发布公告,公司审议通过《关于设立全资子公司的议案》,即同意申请设立上海均瑶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布局矿泉水行业,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同时,均瑶健康还公告称,为满足包括矿泉水产品在内的经营业务的需求,公司拟购置新的办公场所用于协同办公、数据中心及研发中心的建设。

均瑶健康盘中直线拉升,成交量快速放大。12月7日收盘,涨9.99%报21.69元,成交17.19万手,换手率24.56%,振幅10.65%。

盯上矿泉水行业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纯净、健康的饮用水越来越多地成为消费的选择,这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瓶装水行业的发展。

面对该市场的快速增长,有着“乳酸菌第一股”的均瑶健康,为了进一步拓宽公司产品线开始跨界布局矿泉水行业。

据了解,均瑶矿泉水水源来自世界富硒之都湖北恩施,水质除了含有钠、钾、钙、镁等离子外,硒和锶的含量分别为0.01-0.032mg/L(标准值0.01mg/L)和0.24-0.52mg/L(标准值0.2mg/L), 两项指标均超过了国家标准两倍以上,是国内富硒、富锶矿泉水资源。此外,该地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对于开拓矿泉水业务的原因,均瑶健康在公告中表示,“为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顺应消费趋势,公司拟开展矿泉水新业务作为重要战略布局,主要产品矿泉水作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饮用水消费升级的产物,是都市健康生活的首选,未来矿泉水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据了解,2019年中国瓶装水市场规模近2000亿元,并预计仍能持续增长,其中天然矿泉水在瓶装水的整体份额中的比重呈不断提升的趋势。

《乳业财经》查询发现,矿泉水行业竞争也是十分激励,在高达千亿的市场中,市场也被六大品牌“瓜分”,而这六大品牌分别是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百岁山、康师傅、娃哈哈以及冰露,农夫山泉更是连续多年在水饮品牌市占率位列第一。

由此看来,均瑶健康想要在矿泉水领域上分一杯羹,看起来也不容易,还需要打造水源差异化的策略形成竞争力,并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借助品牌及细分化的定位强化产品差异,瞄准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据业内人士指出,均瑶健康自身的优势就是灭菌型乳酸菌饮料,主要市场在三四线和农村市场。而之所以布局水的业务,上述业内人士直指“钱多,没处用。”

确实,均瑶健康自上市以来,已多次表示自己“不差钱”。9月17日,均瑶健康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在保证公司资金安全和正常生产运营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独立董事已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该事项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1月17日,均瑶健康发布公告,公司在授权范围内于2020年11月16日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爱建信托发行的“爱建信托-隆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信托产品,理财金额为人民币1亿元,单笔产品的投资期限不超过12个月 。

拟不超2.3亿购买办公用房

上市不过4个月的时间,均瑶健康第一个大动作竟然是买房。

公告显示,公司拟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璟瑞购买控股股东均瑶集团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康桥东路2弄1号房屋、对应土地使用权及配套设备作为公司协同办公场所、数据中心、研发中心及培训的场所。本次交易标的评估值为人民币2.54亿元,交易价格暂定为人民币2.31亿元。

虽然公告中声称房产交易价格已综合考虑周边可比房产价格等因素,均瑶集团予以折扣协商确定,最终确定的成交价将不高于2.31亿元。且最终交易金额以正式签署的合同确认金额为准。

对于溢价较高的原因,均瑶健康称,主要原因系均瑶集团取得标的土地时间较早,土地原始取得成本、账面价值均较低,且该地块所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产业聚集、人才、政策优势,临近地铁11号线、16号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因此该区域内房地产价格升值较大,有较好的保值增值预期。

谈及此次交易的目的,均瑶健康认为,旨在缓解公司及其子公司现有办公条件与业务发展规划不能匹配的矛盾,并为公司实施数据化业务流程管理、新拓业务种类及开展线上经营业务等战略规划提供空间支持,有利于增强公司运营能力。

不出意外的话,负责矿泉水业务的新公司,将坐落在本次拟出手购买的房产中,用于协同办公、数据中心及研发中心的建设,均瑶健康对矿泉水行业发展动力满满。

业绩不佳

8月18日,均瑶健康登陆上交所主板,这是均瑶集团旗下继吉祥航空、爱建集团、大东方之后的第四家上市公司。目前主营含乳饮料中常温乳酸菌饮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但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后,均瑶健康已经连续两次营收净利双降。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均瑶健康实现营业收入4.99亿元,同比下降26.0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9亿元,同比下降22.85%。

延续上半年业绩颓势,均瑶健康2020年前三季度,均瑶健康乳酸菌饮品实现营收6.51亿元,同比下滑32.41%。

实际上,2017-2019年,均瑶健康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都有明显的下滑现象。

据招股书,2017年至2019年,均瑶健康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1.46亿元、12.87亿元、12.4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6亿元、2.81亿元、3.03亿元;2018年、2019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4.34%、7.83%。

但随着天然矿泉水这一全渠道产品的运作,在原有主打产品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基础上,再添发展动力源泉。

其次,该矿泉水项目的正式实施,均瑶健康的产品结构将得到优化,矿泉水有望成为均瑶健康成长的“第二曲线”,扭转业绩颓势。

味动力的后续力量?

现如今,常温乳酸菌饮料市场已经有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品牌,均瑶健康的市场占有率靠前。

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9年在中国内陆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按零售额统计的销售额中,均瑶健康排名领先,市场占有率约为15.1%。

自2011年均瑶集团战略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并迅速推出了多款系列产品,成为国内最早生产与销售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品牌企业之一。切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后,公司逐渐回归正轨,近年来业绩稳步提升。

其中,明星大单品非“味动力”莫属,在此之后继续推出了“奇梦星”系列乳酸菌饮品、“均瑶”甜牛奶乳饮料、“沁”饮乳味饮料、“均瑶”6种坚果植物蛋白饮料,以及“味动力”益生元牛奶饮品等新品,不断丰富公司的产品线。

均瑶健康董事长王均豪曾表示,公司的经营愿景是“持续引领含乳饮品行业发展,立志打造'百年老店’,努力成为由品牌群组成的国内快消品行业中的健康饮品龙头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为“将公司的含乳饮品打造为含乳饮品行业第一品牌,在全国含乳饮品行业占据领导地位”。

目前,乳酸菌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其中,娃哈哈AD钙奶、小洋人、伊利、光明等品牌众多,此外还有许多地方性的品牌,该品类门槛低,竞争激烈,如果在此领域领跑需要布局一、二线城市市场,但该品类又不符合一、二线人群对健康营养的需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