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荠菜是嫩的,婆婆纳也开了

 熹履 2021-12-31

气温回升,打开窗,能感觉到空气中流动的风都是暖的。几天前,雪后降温,耐不住春寒,还是感冒了。

就连夜晚的梦也有一些绵软,和哥哥有着若有若无的联系,醒来后,又逮不着痕迹。疾病就来于这天气的反反复复,层层叠叠的思念和对一些事与情的疑惑。

春风正好。于是,决定到河边去溜达一圈。

《牡丹亭》中杜丽娘在丫鬟春香的怂恿下,走进园子,方知道春色如许。也唤醒了她内心的春色。

此时,阳光铺洒,万物复苏的气息开始在辽阔的大地上慢慢洇开。迎春花早就已经开了,现在成片的黄更是一发而不可收。

河边,一岸春风,河水丰盈。

这是一个自然而自由的去处。自然内有人,人内有自然,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阳光更加充足的河边似乎春天来得更早一些,小区的玉兰花还只是含苞,这里的玉花却已经盛开。河边的田地里,草已经疯长。

小区里的迎春花

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很容易让人想到 “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样的句子,如若在南国必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了。

河边三三两两的钓鱼人自得其乐,有一位老翁在岸边结着鱼网。

不远处,一位老婆婆拿着一截干树枝半蹲在田间,挖着荠菜,另一只手里攥的满满的。荠菜的花有的已经开了,白白的,像满天星。开了花也是嫩的,婆婆说。是啊,这个早春,长出来的一切都是嫩的。

婆婆住在河边不远处的闺女家,帮女儿照看着孩子。周末,到河边遛弯,意外地看到地上有一片荠菜,就禁不住了捡了一块小树枝挖了起来。几天前下的雪刚刚融化,田间的土将干未干,松软的。婆婆掘了一下,就毫不费劲地把荠菜挖了出来。

河边,有人在钓鱼,有人在结网

荠菜是一种什么味道呢?

它能让婆婆为之停下脚步,它能让范仲淹“嚼出宫商角徵”,还让苏轼觉得“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也”。

苏轼是一位懂得享受当下的人,对美食也偏爱,他对荠菜极为推崇,在他眼里,荠菜是连海参、鱼翅都不如的菜中上品。

“荠菜炒鸡蛋最好吃了”,婆婆显然经验老道,是个中老司机了。

“首先要把荠菜择好洗净,切碎了,打上鸡蛋,再搅拌均匀,便可入锅。”

婆婆认真说的时候让人感觉这荠菜炒鸡蛋的气味仿佛沁到了心里。

这自然界里长的东西,各有其脾气和秉性。荠菜之味,在于它的野,在于自然,还掺夹着挖荠菜和做菜之人的用心,更有了一种淳朴的人间滋味。

世间的各种聚散悲喜,无不是因为情啊。

想起有一天,到一家饭馆吃馄饨。旁边墙上贴满了纸条,每一个纸条上都写满了句子。

出现最多的字眼是“你”和“我”。把你我连结在一起的,也不过是一个情字。

有了感情,味觉、视觉、触觉方方面面的感知中就无不是情了,所以,一碗饭,就能把味觉和思念山路十八弯地连结起来。

人也是奇怪的,更喜欢向陌生倾诉,向陌生人发问。 

有个纸条上写着:活着有意义吗?

这个问题不知困扰了多少人,从古至今,每个人都想过。每一个坐于此的人,看到这张纸条,也都会轻轻在心里默念一遍。

紧接着下面写着两个字的答案是:没有。

一个人最怕的终究是不知所向啊。

我想TA一定是在某事或某情中失了意,还有一份留恋或疑惑,因而失落。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其实,这密密麻麻的每一张纸条都给出了答案。

“妈妈!我会好好的”,“你知道吗,我想和你在一起”……

只是,人有时喜欢执着于一情一事,一人一物。这河边的大自然,更懂得随遇而安,随时而安,它时刻都在提醒着我们珍惜的是眼前。

婆婆纳的花瓣若隐若现

这时,母亲打来电话,说今天炒了豆子。突然想起原来又到了二月二,龙抬头。从我小的时候,母亲每逢二月初二都会炒一些豆子,到现在依旧如此。如今,不住在一起了,于是特意打来电话嘱我去拿。

炒豆子非常耐嚼,一嚼,咯嘣一声脆,越吃越有朴实的人间味。想到这,又开始嘴馋了。

返回的时候,看到地上有几点零星的蓝色,那蓝还是那样的微小,只有蹲下来,仔细观察,才看得清楚。

啊,原来是婆婆纳又开花了。

END

简单而丰富

乐而独

自由中云游

在文字里觉知

觉文字社

公众号:jue_sh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