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炎太难治?这几种处方一定要知道

 浩源中医书馆 2021-12-31

【病症】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本病以鼻塞,鼻涕增多,甚则头痛,脑胀为特征。包括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属于中医学中“鼻渊”、“脑漏”等范围。


【病因】

 
1.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其首要病因,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已知有100多种病毒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及黏液和副黏液病毒等。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是经过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过被污染体或食物进入机体。
2.遗传因素
有变态反应家族史者易患此病。患者家庭人员多有哮喘、荨麻疹或药物过敏史。以往称此患者为特应性个体,其体内产生IgE抗体的能力高于正常人。但近年有人发现,孪生与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3.鼻黏膜易感性
易感性的产生源于抗原物质的经常刺激,但其易感程度则视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和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现已证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上述细胞数量不仅高于正常人,且有较强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
4.抗原物质
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该变应原物质再次进入鼻黏膜,便与相应的IgE结合而引起变态反应。引起本病的变应原按其进入人体的方式分为吸入性和食物性两大类。
(1)吸入性变应原
①花粉 ②真菌 ③屋尘螨④动物皮屑 ⑤室内尘土 
(2)食入性变应原 指由消化道进入人体而引起鼻部症状的变应原物质。牛奶、蛋类、鱼虾、肉类、水果,甚至某种蔬菜都可成为变应原
【辩证分型】
1.风寒证:交替或间歇性鼻塞不通,或打喷嚏,常流清涕,或有腥臭味,头痛,头胀,遇冷则症状加重,苔白,脉濡细。常见于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治宜宣肺通窍,疏风散寒。
2.风热证:持续鼻塞,嗅觉减退,鼻燥咽干,涕黄稠,气味臭,头胀不适,心烦耳鸣,并见发热,微恶风,头痛以前额为甚,譬嗽痰粘,舌质红,苔黄,脉数。常见于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治宜清热散风解毒,宣肺通窍。
3.胆热证:鼻塞,嗅觉减退,鼻涕黄浊粘稠,如脓样,气味臭,头痛剧烈,口苦咽干,面赤,或有耳鸣,耳聋,心烦易怒,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常见于急、慢性鼻窦炎。治宜清肝胆热,通窍化浊。  
4.湿热证 :鼻塞重,嗅觉消失,鼻涕黄稠量多,并见头痛,头重如裹,四肢倦怠,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常见于急、慢性鼻窦炎。治宜清热祛湿,芳香化浊。
5.气虚证:病程较长,鼻塞,流浊涕,时多时少,嗅觉减退,身体疲倦乏力,面色苍白,头晕头胀,饮食减少,大便溏,舌质红,苔白,脉缓无力。常见于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治宜益气化湿浊。
6.阴虚证 :鼻腔干燥,分泌物多结成黄绿色涕痂,嗅觉减退,鼻塞,涕痂脱落时则通气良好,易出鼻血,口苦,心烦失眠:舌红,苔黄,脉细数。常见于慢性鼻炎中的干燥性、萎缩性鼻炎。治宜养阴清热。

《古今名方》:鼻炎灵

【处方】苍耳子(捣)60g,白芷60g,辛夷60g,冰片粉6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状石腊1000ml。

【制法】将前3味与芝麻油同放锅内,浸泡24小时,加热,待炸成黑黄色捞出,再下余3味药,搅匀,冷却后过滤,分装眼药水瓶内。

【功能主治】疏风祛湿,芳香透窍,清热消肿,化瘀止痛,滋润粘膜,收缩息肉。主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症见鼻粘膜充血,或干燥萎缩,鼻塞流涕,嗅觉失灵等。

【用法用量】用时仰头滴鼻,每次滴1~2滴,日滴1-2次。

【摘录】《古今名方》

《中国药典》:通窍鼻炎片

【处方】苍耳子(炒)120g 防风90g 黄芪150g 白芷90g 辛夷90g 白术(炒)90g 薄荷30g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黄棕色;味微苦、辛凉。

【炮制】上七味,取白芷、白术50g粉碎成细粉,剩余白术及其余苍耳子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2(80℃)的清膏,与上述粉末混匀,干燥,粉碎,制粒,压制成6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散风消炎,宣通鼻窍。用于鼻渊,鼻塞,流涕,前额头痛;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7片,一日3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中医杂志》:鼻炎丸

【处方】柴胡10克,薄荷10克,菊花10克,蔓荆子10克,防风10克,芥穗10克,黄芩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枳壳10克,牛角100克,细辛5克,龙胆草5克,辛荑15克。

【制法】共为细末为密丸,每丸熏3.5克。

【功能主治】发表散风,清热解毒,宣肺通窍。主风寒伏郁化热,肺热不宣,重蒸清窍。

【用法用量】日服2-3次,每次1-2丸,孕妇慎服。

【摘录】《中医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