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要警惕影响课堂效果的九个“陷阱”

 阡陌躬耕 2022-01-01

在完美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内容全部讲授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地领会知识的要义,师生之间的思维不断碰撞出火花。实际上,教师的教学状态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只有掌握了良好的教学方法,调整好自己的授课状态,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本文列举了九个影响课堂效果的负面行为,作为教师,我们要警惕这些“陷阱”的发生,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赢”。

一、不等学生坐好就开讲

有的教师“惜时如金”,离上课铃响还有近两分钟就匆匆忙忙地登上讲台,这时的学生显然还没有坐好,教室里还响着挪动凳子和翻找课本的嘈杂声音,教师却已经开始讲课了。

于是,课堂的前导环节就在接踵而至的上课铃声中悄然过去。学生没有被教师的导课内容所吸引,也就不明白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上课铃声是提醒学生集中精力正式开始上课的信号,代表着学生课前准备的结束。但在铃响前匆促地开始讲课,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安和行为上的忙乱,不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也使教师精心准备的导课语言无的放矢,严重影响课堂的效率。

二、没等学生理解就提问

教师在讲完新知识后,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马上提出问题,或者不等学生听清问题就急于让学生回答,是无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如果学生听不清教师的要求,听不懂教师提出的问题,或没来得及对已有知识进行信息的整合与提取,就起不到教师提问应有的检查、反馈、矫正的作用。

与其如此无效地“争分夺秒”,倒不如学会耐心地等待。“等待”可以让学生厘清自己的思路、减少焦虑感;“等待”可以催化学生的思维,弄清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等待”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和谐、更高效。

三、无效的任务分配指令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通常会向学生发出这样的指令——“下面开始小组讨论”,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前后左右的几个同学簇拥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讨论问题,有的人借机闲聊,一时间嘈杂声四起。

这时候,有的教师在一边站着一动不动,有的教师翻书、看教案,有的教师找一个凳子坐下来休息,还有的教师象征性地在班里转上几圈。实际上,这时的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讨论进度,有的学生可能已经偏离了主题,也可能由于学生的理解不到位,根本无从讨论。

如此的小组讨论,成了课堂的一种“装饰”。教师认为有了讨论就是好的课堂,并不在意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不在意讨论是否深入、有效,也不在意问题是否得到真正的解决。

科学合理地分配任务,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应该落实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上,教师要善于用精准而有效的语言对课堂进行科学的调控和指导。

四、一成不变的情绪激发

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会这样说:“大家看××同学回答得怎么样?”

“好!”同学们齐声喊道。

教师在学生的声音落下后说:“回答得这么好,还不来点掌声?”

“掌声响起”这种形式已经较为普遍地出现在一些课堂上。但实际上,没有遇到让人惊叹的答案或问题,就提示学生鼓掌,无疑是耽误教学的时间。

尊重学生,表示鼓励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采取“掌声响起”的方式。

五、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也让一些教师顾此失彼,让先进的教学技术代替了必要的内容讲授。一些教师把课件做得非常漂亮,图片、音频、视频应有尽有,声、光、电各显神通,台上、台下忙个不停。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使历史事件得以重现,使空间距离缩小,用得好能有效地促进教学。

但现在的课堂,多媒体由“辅助”跃升到了“主宰”的地位。上课时,本该教师说的话、读的课文几乎都被电脑取代,应该学生想象、推理的内容也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基本功很难体现,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也会缩水,教师激情四射的魅力也随之消失了。

实践证明,不是什么样的课、什么样的教师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师使用新媒体设备要把握好“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对难点问题的突破、有利于发挥教学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与此同时,使用多媒体也要看教师对技术的熟悉程度。否则,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六、不习惯先听后讲

倾听是交流的基础,也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方法。但是一些教师习惯了“讲”,而不习惯于“倾听”,常常在学生分级讨论时无所事事,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心不在焉。

这种时候,教师就发现不了学生在回答时出现的问题,给出的答案或评论就起不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师对学生热烈的讨论置若罔闻,对学生在讨论中的深入程度、观点和思路的正确与否不能了然于胸,也就不能给予有效的辅导和帮助。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源于师生之间的有效倾听。倾听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礼貌、一种交流的技巧,更是推动教学的重要方法。

师生之间如果不养成相互倾听的好习惯,就会出现有效信息的损耗,会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七、讲评课上只对答案

一些教师私下反映,最好上的课是复习阶段的讲评课,因为不需要多么精心的备课,只要有答案,就都能上好。持这种看法的教师有两个误区,一是没有真正懂得讲评课的意义和作用,二是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

如果某道题目,学生全会了教师还讲,则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同时,典型题目和一般题目都泛泛地讲解,重点不突出,发散性不够,这往往是讲评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讲评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教师可以借助对典型题目的讲评,及时梳理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发现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纠正。通过对典型题的讲评,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重视讲评课,不能让讲评课只剩下“读答案”。

八、无效的自主学习

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以后,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师会说“下面用5分钟的时间看书”。这时,有的同学迅速翻开书本,拿起钢笔,边读边写;有的自言自语地念叨;有的眼睛盯着书本,目光没发生任何的移动;有的随意翻动着课本,似乎没有找到引起注意的地方;有的渐渐找到了睡觉的感觉,开始闭目垂首……时间就这样流逝着,教师除了在讲台上来回走动几次,没有说话,也没有和学生进行其他方式的交流。

这样的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提出明确的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就成了“放任自流”,学生间的差距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会拉得越来越大。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勤于引导,科学指导,力求做到有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详细的要求,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情绪等精神状态的变化,给出必要的指导。此外,还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查和反馈,引导学生真正地做到自主学习。

九、课堂氛围死气沉沉

激情的丧失使教学缺少了鲜明的个性,使课堂行为变得生硬、呆滞,使学生的活力得不到激发,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质量。

如今的课堂教学,为教师充分施展个人才能和智慧、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也应该让自己的个性张扬起来。擅长说的说起来,擅长演的动起来,让教师的智慧在课堂上肆意流淌,让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让课堂教学在快乐和诗意中穿行。

激情四溢,是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的高度自信,更是教师永远追求的一种职业精神。

本文转载于“中国教师报好老师”微信公众号,原文标题为“拖垮课堂效率的这9个教学陷阱,老师一定要注意”,内容有所删改。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投稿邮箱:bsdzgjsbjb@126.com

邮件主题:姓名+作者单位+投稿栏目+稿件题目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合作数据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