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萎就是勃起功能障碍。是指过去三个月中,阴茎持续不能达到和维持足够的勃起硬度,以进行满意的房事。这种疾病,或不起,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或未交而泄,或入内即软,病情有轻有重,但都属于阳痿病的范畴。 首先一点,除了器质性的病变比较难以治愈之外。其他方面的,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都会有不错的疗效,也基本都是可以治好的,不要有心理负担。这个病,中医已经治了几千年了。早在《内经》里面就有了'阴痿’、'阴器不用’、'宗筋弛纵’、'纵挺不起’等名称。”后续医家,一直用阴痿来称呼此病。一直到明代,在《景岳全书》上才第一次开始用了现在阳痿这个称呼。大部分的情况是因为肾虚所致。《景岳全书》上也说'男子痿而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精气虚冷。’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大部分的患者也是这样的。除了肾阳虚命门火衰之外,导致阳痿病的原因还有其他方面。 总的来说,有外感,有内伤。外感,有中寒,有寒湿。内伤,有肾阳肾精亏损,心脾亏虚,有湿热下注,有气郁气滞。 寒中厥阴:同房后洗冷水澡后,出现健忘头晕,少寐多梦,体乏纳减,大便质稀,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此血虚寒凝,宗筋失养。治拟养血散寒、助阳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寒湿入肝肾:面色晦滞,头昏,眠多,疲乏,腰膝酸软,畏寒自汗,频繁滑精,阳痿不起,或阴囊潮湿,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根部厚腻,津润,脉沉迟。此是寒湿之邪浸淫宗筋,深入下焦肝肾,宗筋拘急痿软。治用乌头汤加减。 肾阳肾精亏损:肾阳虚自然是最大的一种。但这些人一般是年轻人手欲过度,或者早婚,或者纵欲过度,时间长了,耗损过大,导致肾阳虚及肾精亏损。一般会有腰疼,面色胱白,枯萎没有荣光。头晕耳鸣,有些还有后脑作痛,神情疲倦,怕冷畏寒手脚发冷,腰膝酸软,夜尿清长等多种症状。治疗就应该要补肾填精,可以用桂附地黄丸或五子衍宗丸。但是临床如阳虚太甚,则应用附子理中汤或四逆汤加补肾药,而不能用补阴之药。 心脾亏虚:比如长期睡眠不足,精神疲惫,劳伤心脾的。就像做生意的,可能有段时间特别累,或者思虑过度,精神紧张,也会有影响的。吃也吃不下,晚上也睡不好,还容易拉肚子,如果是由于心脾亏虚,就要养心安脾,扶脾益气了。这就可用归脾汤或起阴汤加减治疗。 湿热下注:就会导致宗筋弛纵,因为阴之器为宗筋之汇,自然会痿软不用。其症:性情火暴,易怒急躁,怒后阳痿不起,或起而不坚,小便赤热,一身无力。舌质红,苔黄腻根厚。脉按之濡数,沉取弦数且急。治疗就要清热利湿。临床可以选用龙胆泻肝汤一类方药加减。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 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气郁气滞:年少之时因事体未遂,抑郁忧闷,遂至阳痿不振,举而不刚。其症:头晕心悸,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沉弦而缓。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宣志汤加减应用。 还兼有早泄的:有可能是肾的问题,也可能是肝的问题,肝经循阴之器,肝又主疏泄,所以肝经出问题也会导致此病。除据前辨证以外,更要交通心肾,先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治。 综上所述,阳虚为多,阴虚较少,但当今社会气郁气滞之症也不少。特别兼有早泄更多。治疗过程中,我们辨证用药之外,多兼用理气解郁之药,或兼用交通心肾之方,方能收全功。 下面我们看一些具体的医案,可以帮助我们实践中处方用药。 寒中厥阴 史学茂医案:吕某某,男,29岁,1980年8月20日就诊。患者婚后三年玉茎举而不坚,不能同房。主述同房后冷浴为因。虽屡医迭药,用甲基睾丸素及肾气丸等甚多,然疗效不显,现健忘头晕,少寐多梦,体乏纳减,大便质稀,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此非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之证,乃属血虚寒凝,宗筋失养所致,治拟养血散寒、助阳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3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枣15克,细辛6克,木通1O克,甘草1O克,露蜂房1O克。黄酒引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5剂后,阴茎微微勃起,它证大减,继用5剂,即能交合,再服5剂以资巩固,半年后随访其妻已身孕。 按语:阳痿一证,求之于心肾而不愈者,应知常达变,着眼于肝,肝主筋,其经抵少腹,过阴器。寒中厥阴,肝寒不温,筋脉失养,宗筋弛缓而发阳痿。前服肾气丸等品,入气分有余而入血分不足,温经有余而益血不足。用当归四逆汤养血和营,温阳驱寒,故见殊功。 寒湿入肝肾2例 宋建华医案:易某,男,31岁。1985年6月4日初诊。阳痿4年余,面色晦滞,头昏,眠多,疲乏,腰膝酸软,畏寒自汗,频繁滑精,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根部厚腻,津润,脉沉迟。追问病史乃知,年少时屡犯手淫,遂致不倒,故常在起床时用铁器,凉水等促其痿软。1981年结婚,婚后不到3月即阳痿不起。更医多人屡治不效。此乃寒湿之邪浸淫宗筋,深入下焦肝肾,宗筋拘急之证。 处方:麻黄12克,黄芪60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制川乌,熟附子(与生姜60克,先煎两小时,后入诸药)各30克,蜈蚣(不去头足,研末分吞)3条。3剂。 服上药后,滑精,自汗止。腰膝酸软似有好转。余证同上述。效不更方,仍予原方3剂。药后病情明显好转,再7剂则病愈。随访至1986年3月,未再复发。 按:患者少时竟在阳强不倒之时,纵然以寒凉之物冰伏令其痿软,致使寒湿入侵,经脉受阻,阳气不得宣通。寒主收引,故宗筋拘急收引而导致后来阳痿不起。《灵枢经筋》曰:足厥阴之筋,其病……..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似此寒湿浸淫宗筋,深入下焦肝肾,胶结不解之证,非麻,附,乌,姜不能去。方中黄芪益气,助麻,附,乌,姜温通阳气,重用生姜解其乌附之毒,更助其性之速发。更有芍甘之酸甘护其阴,又可舒筋缓急。虽证属阳痿,然寒湿致病之因则一,故不治病之标,而治病之本。合寒湿去,宗筋利,阳痿自起。 本人医案:冯某某,男,36岁, 20190822初诊。阳痿早泄2年,同房时出汗。早上勃起很少。腰有时有点困。工作压力不大。阴囊潮湿。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缓细无力。按:此肾阳不足,寒湿下注,导致阴囊潮湿,湿侵宗筋则痿软不起,早泄,腰困。治用乌头汤加减。处方:麻黄10,黄芪60,白芍12,炙甘草6,附子30,蜈蚣1条冲服,5付。 20190828二诊。腰不困。阴囊潮湿减轻。早上勃起好一些。同房时未出汗。按:此已见效。仍用前方加减。处方:麻黄10,黄芪60,白芍12,炙甘草6,附子30,蜈蚣1克冲服,干姜10,加生姜30片,5付。 20190903来电说阴囊不潮,房事恢复正常。让其暂时停药观察,节制房事以养肾气。 按:本例从阴囊潮湿判断是湿浸宗筋,阻遏阳气,阳光气不伸则阴痉痿软,举而无力。阳气虚则摄精无力,致同房早泄。肾阳虚不摄精血,导致同房出汗。所以根源在肾阳不足,湿气下注。用麻黄,附子,姜温阳去湿,重用黄芪益气而助麻附姜温通阳气,更助其性之速发。病不重,不用川乌,只用的附子。效果一样好。如果病重,还应用川乌。芍药甘草酸甘以护肝之体,不致发散太过。加蜈蚣以搜风散结而让寒湿速去。 《医学衷中参西录》:'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瘈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为其性能制蛇,故又治蛇症及蛇咬中毒。外敷治疮甲(俗名鸡眼)。用时宜带头足,去之则力减,且其性原无大毒,故不妨全用也。 三焦气滞阳痿2例 朱进忠医案:陈某某,男,41岁。频繁遗精七八年,针刺治疗后,非但遗精不减,且发现阳萎,前后服龟灵集、三肾丸及温肾壮阳之品达三百多剂无效。近来年,亦感头晕心悸,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沉弦而缓。综其脉证,诊为三焦气滞,寒湿不化,心肾不交,命火失养之疾,乃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理三焦,化寒湿,交心肾。 柴胡6克,半夏9克,甘草6克,川军3克,黄芩9克,党参9克,桂枝12克,生姜3片,大枣5枚,生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3剂阳痿好转,继进20剂诸症均愈。 按语:阳痿多责之于命门火衰,温补下元乃医者常用之法。然本案病情复杂,为三焦气滞,寒热夹杂,心肾不交。用本方在于疏通三焦,寒热并治,心肾并调。所以治疗本病必须详审病因以论治。 刘渡舟医案:李某某,男,32岁。年龄虽壮,却患阳痿。自认为是肾虚,遍服各种补肾壮阳之药,久而无功。视其两目炯炯有神,体魄甚佳,而非虚怯之比。切其脉弦有力,视其舌苔白滑略厚。除阳痿外,兼见胸胁苦满,口苦,心烦,手足冰冷。细询患病之由,乃因内怀忧恚心情,久而不释,发生此病。肝胆气郁,抑而不伸,阳气受阻,<伤寒论》所谓“阳微结’’也。气郁应疏之达之,而反服补阳壮火之品,则实其实,郁其郁,故使病不愈也。当疏肝胆之气郁,以通阳气之凝结。 柴胡16克,黄芩1O克,半夏14克,生姜8克,党参1O克,炙甘草1O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大枣7枚。 仅服3剂而愈。 按语:年壮阳痿,非因纵欲,便为情志之障。观其胸胁苦满,口苦,心烦,手足逆冷,切其脉弦有力,乃为阳郁不伸,气机不利之象。盖人遇忧恚愤怒之事,或所愿不遂,每致肝胆气郁,少阳枢机不利,阳气不得畅达。肝主筋,其经循阴器;肾藏志,为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肝肾一体,乙癸同源,肝胆气郁,疏泄不利,阳气受阻,则使阳痿不举。王节斋说:“少年阳痿,有因于失志者……苟志意不遂,则阳气不舒。阳气者,即真火也。譬诸极盛之火,置于密器之中,闭闷其气,不得发越,则立毙而寒矣。此非真火衰也,乃闷郁之故也。’’故治此证,但宜舒郁,不宜用补,待“阳气舒而痿自起’’。本案选用小柴胡汤与四逆散合方,盖欲疏通气机,开泄阳郁,必以斡旋枢机为要。阳经之枢机,在于少阳;阴经之枢机,在于少阴。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枢而利其气;四逆散通畅少阴之枢以达其阳。二方合用,使枢机一开,则气机利,阳气伸,火气达,而阳痿可愈矣。 兼遗精2例 李某某,男,40岁,湘林汽车五中队工人,遗精半载,诸治不效,于1982年4月13日来院就诊。症见,头晕神疲,面色萎黄,遗泄无梦,阳痿不举,舌常薄苔,脉濡软如烂棉。证属肾元虚衰,相火不蛰,由精伤导致气馁。治宜引纳固下,益气调中,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再加黄芪,党参。进4剂,遗泄依然。筹思再三,以为病深药少,嘱其再进4剂,仍无寸效。于是以原方去参,芪与之。三剂知,六剂愈,至今未发。 又齐某某,男,53岁,黔阳县竹器厂篾工。遗精十余年,多方治疗而效不显。于1982年7月14日来院就诊。症见,头晕目眩,虚羸少气,腰酸肢冷,小便频数不禁,寝难成寐,遗泄无梦,近来几天虚弱乏力。脉来弦细而弱。此亦精气神俱虚之候,亦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参,芪。并非故蹈覆辙,以图再试耳。谁知进4剂后,不效依然。遂于原方去参,芪与之,进三剂,遗泄戛然而止。续进十余剂,诸证寻愈。随访至今,情况良好,间或一遗,不药而愈。 肾阳肾精亏虚 龚子夫医案:熊某,男,42岁,已婚,工人。1989年11月26日初诊。患者结婚10余年,性生活较频。从78年起每年有2-4次滑精。近2年因工作紧张,劳累,渐感体力不支,常有头身疲倦,腰膝酸软,怯寒腰冷,小腹不温,阴头寒。半年来性功能差,最近阴茎举而不坚,致使不能交合。食纳尚可,大便溏,小便频,舌质淡嫩,苔白,脉沉细弱,右尺尤甚。此为肾精亏耗,命门火衰,治宜温补下元,振阳起痿,以天雄散加味。 处方:附子10克炮,白术15克,肉桂6克后下,生龙骨15克,补骨脂15克,肉苁蓉10克,巴戟天10克,枸杞子15克,日一剂,水煎服。 服药7剂后,阴茎坚,能交合,但时间短,怯寒腰冷,小腹不温,前阴寒有好转,继前方,再进10余剂。药后诸症平复,为巩固疗效,继服5剂。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龚老认为,因肾亏而痿者,只须温肾补火,并注重肾为水火之脏,体阴用阳之特点,用药配伍当遵景岳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的治则。方中天雄散加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以补肾助阳,补骨脂,白术补先后天之阳,枸杞子补肾益精,旨在阴中求阳,诸药合用,力专补肾,壮阳,起痿。 阳虚血寒 李自宪医案:张某,男,34岁。1994年5月24日初诊。患者阳痿不举,难以交合,5年余。致使夫妻不和,曾用激素类药治疗收效不显,后改服中药调治,屡次更医更药,服药百余剂,不仅阳痿未愈。反增头痛眩晕,心烦失眠。症见面色不泽,神疲倦怠,伴头痛眩晕,手掌心烦热,时出冷汗,口唇干燥,午夜心烦失眠,小腹下坠且痛,阴部冷胀,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阳气虚衰,营气不通,宗筋弛缓之候。治宜温阳散寒,调和气血,方用温经汤。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2克,丹皮10克,麦冬12克,党参15克,牛膝15克,肉桂10克,吴茱萸10克,炙甘草10克,仙灵脾15克,仙茅12克,生姜5片。水煎服。日一剂。 服药10剂后,精神渐佳,头痛头晕减轻,饮食增加,睡眠好,阳事时兴,余症也相继好转。原方继服10剂,病情又明显进步,可以过两性生活。又服10剂,房事正常,3个月后,其妻怀孕。 郁热内蕴 孙匡时医案:吴某,男,28岁。1981年6月20日诊。3-4年之前即患阳痿,逐渐加重。前妻因此离婚,续妻也因此要求离婚。先后曾服三肾丸,参茸丸等,毫无起色。现自觉头晕,身热,小溲黄赤,大便燥结,梦多,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此由过用峻补,郁热内蕴,宗筋弛缓,不能作强,用竹皮大丸连服120余剂,1982年春病愈,其爱人已怀孕。 处方:生竹茹15克,石膏15克,桂枝10克,甘草7克,白薇10克。大枣10个,水煎服。 按:肾藏精,肝主筋,阳明为宗筋之会,故阳痿与这三经关系密切。壮年一般多气血充实,发病多与精神刺激,思虑过度等因素有关。治疗时用温燥之品补益,往往导致火热内生。孙老用竹皮大丸,意在清热降火,和肝理胃,因切中病机而获效。 最后强调一下吃补肾药,或药酒,或食疗如狗肾,鹿鞭等,一定是肾阳肾精亏虚,才可以适当吃一些。如果兼有湿热或郁热,或三焦气滞气郁等症,就不可以吃这些大补而温热的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