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党校工作手记43:给青年人一点阳光

 王肖杰 2022-01-01

青年教职工是党校的未来,但党校环境并不利于青年人快速成长。所有的成长都绕不开“辛苦”二字,然而党校的工作并不辛苦。一位新教师通过招考进来,分到教研部,如果教研部主任不那么认真负责,这个青年人就自我浮沉了。怎样给青年人更好的成长环境呢?

有一种方法:新教师招聘过来之后,不要马上分到教研部,而是成立临时办公室,归教务处或科研处直接管理,几位新教师在一起办公、学习、备课,有导师指点,有同伴动力,有统一要求,比如每年要备几堂课,这样进步会更快一点。

但这种方式顾及不了非教师岗位的年轻人。有一个办法是成立“青年论坛”,把所有的青年人围拢起来,以讲为主,以文体娱乐活动为点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为什么是青年论坛的方式,而不是个人自学、部门帮学?其中有内在的机理。以“交流工作心得”这个活动为例,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反省力更强。

成长无非是“努力+反省”,反省就是自我教育。每个人可能会有反省,但如果没有青年论坛这样一个方式,不是面对所有同龄人做主题交流,恐怕没有几个青年人会认认真真的把反省当件事来做。要求发言15~20分钟,有人竟然写了8000字,缩减到5000字,最后还是有点超时,这样的功夫需要契机,论坛发言就是契机。

2. 正能量更足

私下交流的时候,人往往会发点牢骚,但在开放的论坛上,人会不自觉的表现出正能量。而正能量能够互相传染,工作氛围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对青年人的成长也会更有利。

3. 激励作用大。

青年人都有好胜之心,别人搞得好,自己也不甘落后,无形之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青年人又有表现欲,给点阳光就想灿烂,给个平台也会认真运用,在这一过程当中,个人必然获得成长。

4. 更容易发现人才

青年人往往是党校工作的最基层,有用人决定权的校委班子居于党校的最高层,要发现青年才俊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有些人擅长表达,会给人留下好印象,有些人则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工作上,只求把工作做好,甚至做了也不汇报,很多默默无闻的奉献,校委班子并不知道。比如一位青年职工数年以来默默为一位自己并不认识的党校退休老职工办理退休金支取和转付,如果没有青年论坛的发言机会,她的这种奉献精神校领导很难知道。

做好青年论坛有几个关键点:

1. 领导重视。

这句话说烂了,但正因为重要,所以才会被说烂。特别是主要领导要经常参加青年论坛活动,否则论坛很可能变成俱乐部,最终意义慢慢消减,组织也就消失了。校委领导不用每次都去,偶尔不打招呼地参加,效果会更好。

2. 定期举办。

最好每两周一次。如果每周一次会太频繁,如果每月一次,每年举行不到10次,战线太长。没有时间保证,任何工作都很难取得成效。

3. 轮值主持

每次论坛结束,要推举下一次的主持人,保证每次活动都有人张罗。主持人负责所有工作,从通知到场地准备、流程设计、简报撰写全部一个人负责,这个过程也是锻炼能力的过程。

4. 项目管理。

活动内容由青年制定,但每个活动要以项目的方式来运作,几个人在一起搞策划、拿方案、风险评估、人员协调、资源争取……这个过程跟行政工作并无太大区别,相当于实际工作的演练,而且全方位,这样就把工作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了。

5. 及时奖励

年轻人的普遍缺点是三分钟热血,不能坚持,最需要及时奖励。每次活动都进行评比,都发放奖品。奖励费用可以从党费里出。奖品价值不易过高,可以是书籍,校领导在书籍上签名,可以增加奖品分量。

对此你有何高见?欢迎留言指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