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答:如何看待职务晋升中的论资排辈?

 王肖杰 2022-01-01
肖杰老师:
您好!我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自我能力的提升,可现实情况是,不如己者的大龄同事进步反而较快。年轻干部进步快会受到诸多质疑,论资排辈成为成长路上不可忽视的“绊脚石”。面对这种情况,年轻人应该怎么办?
——草丛里的猫

草丛里的猫:
你好。这个问题我将其归结为如何看待职务晋升。
首先理清一个认知:论资排辈对不对?
“对不对”取决于标准,标准的背后是立场和利益。杨靖宇是民族英雄,却是日本鬼子的眼中钉。杨靖宇这个人、他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但评价却完全相反,因为中日的立场、利益不同。年轻人没有一个认为论资排辈是对的,上了年纪的人会说:怎么能不论资历呢?
任何一个社会、单位,都需要平衡改革、发展、稳定。如果考虑稳定,最好是论资排辈。明朝有一个宰相,决定干部的升迁用的办法居然是:抽签!抽着谁谁上!这不是儿戏吗?但这也是最有利于稳定的方式。你抽不上怨谁?怨老天爷,怨命不好,不会产生纷争。如果要改革,就要打破稳定;如果要发展,得看是疾风暴雨式的,还是和风细雨式的。
改革开放之后提拔了一大批年轻干部,他们敢闯敢干,迅速的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局面。但后期出现的大面积腐败,恐怕与此也有关。当年老干部一般都经受住了险恶环境的考验,党性很强,绝对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同时思想也比较保守。年轻人敢闯敢干,同时规矩意识也淡,于是“老虎”、“苍蝇”出来一批。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情况,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过去,也不能用过去的眼光来看现在。目前,年轻干部的培养提拔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你现在年轻,应该是赶上了一个好时候,上升空间比较开阔。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之后,一大批老干部恢复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岗位一下子满了,大约10年的时间,老干部退下来之后,出现了一次人才荒,1990年左右就业的人机会很好;现在30年过去了,这批人也比较集中地退休了,人才荒又出现了。党的事业就需要大批干部,你赶上好时候了。现在你要赶快提升能力,争取脱颖而出;从组织这个角度来讲,不希望一批年轻人又挤在一起,希望黑马赶快窜出来,拉开人才格局。
党政机关最大的价值取向是社会稳定。这与企业不同,企业的价值取向是利润最大化。在党政机关,我们会遇到一些企业不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些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甚至小错也不犯就是懒,这样的人如果在企业,早就辞退了,但党政机关不能。同样,企业有企业的问题,比如人才流动特别大,而党政机关人员稳定,工作连续性比较好。你在党政机关工作,就得适应党政机关追求稳定的特点,同时也要看到,一个科室的三五个人管着全市的一摊子工作,这三五个人业务熟练、素质高,这一摊子工作就做得好,否则全市的工作都会受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用人更需要慎重,慎重的表现之一就是特别注重经验、讲究资历,就是你口里的“论资排辈”。
假设一下,打破论资排辈会怎么样?
大概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效果很好,年轻人能干,老人支持;第二,新上去的年轻人工作积极,老人的积极性受挫,效果与论资排辈持平;第三,上去的这个年轻人能力、经验不如老人,效果更差。
分析一下,三者的概率有多大?特别是第一种情况的概率有多大?如果你是领导,你会如何选择?你是论资排辈中的人,换位思考之后,你恐怕会看到论资排辈不全是负面的东西。同样,只要论资排辈稳定地持续下去,你将来也会因资历而提拔,机会是均等的。且那时你既有能力,又有资历,对工作岂不更好?
再谈谈关于“不如自己的人上去了”的一些看法。
“不如”指的是什么?要好好分析一下。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甲的工作能力比较强,能担负起一方面的工作;乙的叔叔是上级领导,能支持我们部门工作,能给我们拨资金。你说谁不如谁?如果你是领导,你提拔谁?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理论里,而是生活在现实中。现实生活的底层逻辑是等价交换,能力强、干劲足可以换来晋升,背景硬、人脉广也是资源,也可以换来晋升。
还有,“不如”的结论是谁得出来的?是怎么得出来的?是真实的吗?不讲其它,就说能力这一项,也是很难讲的,你是搞文字的,可能你的文字能力比他强;他在一线,尽管文字能力不如你,但是处理现场的能力比你强,那谁不如谁呢?所以“不如”要辩证分析。有话说:“老板比员工更清楚员工的价值”,而员工自己总是感觉付出多、工资少。换言之,自己对自己的判断未必正确,对方同样会认为你“不如”他,当然他的判断也未必正确。
再举个例子。领导交办一项重要工作,你会内心惶恐:我哪能干得了啊?但领导可能比你更了解你。因为你没干过,所以不知道,而领导可能干过,也可能管过,会比你更清楚,所以别人的判断可能更准确一些。
最后还有一点:干部晋升还要“赶步”。
干部干部,就是“赶步”。也就是说,不是优秀者都能上,因为岗位有限,但优秀者上的概率更大。做事情,特别是在晋升这件事情上,要有概率思维。什么叫概率思维?就是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来做事。买彩票赚钱的概率很低,而卖彩票赚钱的概率是很高的。所以,别买彩票,要卖彩票。把自己变得更优秀,就是“卖彩票”;找机会、走门路,睹自己不优秀也能上,这就是“买彩票”。事实上,确实有能力平平的人赶上机会提拔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但是,这种情况概率较低。一般情况下,上去的大概率是高人,尤其是担任重要部门、重要职务的领导,基本上没有差的。
5年没提拔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10年还没提拔,这个人肯定有问题,不可能10年还没有机会。认识到运气的因素,证明你成熟了。甚至可以说,对运气的认识程度越高,说明成熟的程度也越高。马云说:“阿里巴巴成功是靠运气,并非依靠勤奋。”马化腾说:“我创业初期,70%是靠运气。”雷军说:“企业的成功,85%来自运气。”YouTube的创始人陈士骏说:“成功要90%的运气,加10%的努力。”
有一本书叫《异类》,讲了很多不一样的成功者,比尔·盖茨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首富?因为他正好赶上了个人电脑蓬勃发展的时期;马云为什么可以成功?因为他赶上了我国网络发展的大潮流。最近有一个19岁的小姑娘,为外贸企业网上直播带货,半年收入500万!这个19岁小姑娘本事特别大吗?不,因为疫情,商品交易会没法开,但是市场需求还在,这个小姑娘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她“赶上步”了。
人类自古以来便是如此,我们都是运气的受益者。且不说你的晋升提拔,就说你脑袋聪明,难道不是运气吗?考上大学的都是高三学习最努力的吗?当然不是。而这个聪明的脑袋哪里来的?天生的,父母给的,运气成分很大。但是我们每个人还是要努力,因为我们能控制的只有努力。但强调努力别忽视运气,一个认知健全的人一定要看到运气的要素,否则对世界的认知是不完整。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提拔快,但是提拔快了会有副作用。如果能力配不上职位,那是很难受的,难受还不能对别人说,说了就成为“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口实,而且人际关系可能变差。以前我们是同事,你好我好大家好,突然间变成领导和被领导关系,会不适应。同事关系讲的是感情,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讲的是目标,讲感情可能影响管理。还有,明明不应该提拔你,结果你提拔了,你的同事心里会不舒服,自然产生工作配合不力的问题。因此,少年得志须格外谨慎,格外谦虚,格外拼命地工作。
那晋升最好的时机是何时?最好是水到渠成,甚至是水到了再稍微缓一点,大家都觉得该提了,这个时候提拔了,你会很舒服的平衡工作与家庭、与同事关系。如果提拔的结果是外界都说你年轻有为,但自己天天受煎熬,这不是应该追求的目标。幸福才是最根本的追求。放平心态,心思用在工作上,晋升自然就来了,着急、烦恼都没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