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茄,可雕刻

 植物游记樊蓉 2022-01-01
写在前面

文中的缅茄是之前在安国逛冷背药材行遇见的,觉得他长得特别有意思,就买了些。

作为药材卖的缅茄是非常便宜的,查资料后发现有人会在他的肉质种柄上进行雕刻,雕刻的唯妙唯俏的,做工艺品卖,价格还不错。

在一些古籍资料中提到他可以治眼病,但具体使用方法及疗效,未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

安国作为药都,有各种稀奇古怪的药材,大家有想要寻找却找不到的冷背药材等,可以让小美和亚风帮忙寻找。

小美微信:zyz607

亚风微信:r137704608

植物志上的缅茄

缅茄(Afzelia xylocarpa)来自于豆科,缅茄属。俗名细茄、沔茄、木茄。

乔木,荚果扁长圆形,种子2-5颗,基部有一角质、坚硬的假种皮状种柄,其长略等于种子。

广东(茂名、高州、徐闻),海南,广西合浦、南宁,云南南部石屏和西双版纳等地均有种植。缅甸、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也有。

种子供雕刻用;亦可入药,主治牙痛和眼病。

古籍中的缅茄

《珍异药品》里说:“缅茄形如大栗,上有罩帽,如画皮样,出滇南缅甸地方,坚如石。”

《滇南杂记》云:“缅茄出缅甸,大而色紫,蒂圆整,蜡色者佳。”

《滇略》:“缅茄枝叶皆类家茄,结实似荔枝核而有蒂,土人雕刻其,上而击之,拭眼去翳,亦解疮毒。”

《粤志》:“广东高州府出木茄,上有方蒂,拭眼去昏瘴,此即缅茄也,磨涂治牙病,抹眼眶去火毒,又能解百药毒。”

缅茄医药用途

大致是在明代,此物在中国即甚风行。

此物在民间是以治眼为主,所谓拭眼,有些与乌贼鱼骨、硝酸银棒刮沙眼相类似,因为此物表面用手摸之,有涩而不滑的感觉,所以用来揩拭沙眼颗粒以及翳膜,就会产生一定的作用了。

《莹斋语药》谓:“用前,须用冰片硼砂水将茄洗净,翻开眼皮或撑开眼皮,轻轻磨患处,患者即顿觉有凉爽之感,磨后揩泪即可明显减少。“

查硼砂冰片均有消毒作用,冰片更使患者有清凉感觉。用前消毒,方法比较合理,且平和无害。

缅茄工艺用途

此物不仅是药品,而且可加工雕花刻字,作表坠、扇坠之用,也是一种美术装饰品。清人笔记小说中每有提及,在古董市场中也有出现。

緬茄是我国很珍貴的稀有植物。它的种子红紫黑色,坚硬而有光泽,木质的珠柄黄蜡色,包着种子的一部分,可刻图章和其他精美的装飾品。

过去伏罗希洛夫主席访华,我国政府赠了缅茄种子10颗给贵宾,以留纪念,由此亦可见缅茄的珍贵。

缅茄树的种子虽珍貴,但不易发芽,以前很多人想繁殖都甚少成功,这是由于缅茄种子的种皮及珠柄均坚硬而有蜡质,不易被水浸透,故难萌发。

有人尝试用温水浸漬后用刀切去珠柄来播种,已培育出一些树苗。

广东茂名县的雕刻工人对缅茄的雕刻艺术很有研究,能在缅茄的珠柄上雕成“龙吐珠”、“狮子滚珠”....等很精细的雕刻,艺术价值很高,一般人多用以雕刻图章。

不同形状可以雕刻不同题材:

边已被虫蛀镂空,不够坚硬,不适合雕刻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缅茄-中缅医药交流史话之一 跟鉴庭 耿引循

(2)中国植物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