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京都文艺】作者:王盛高/杨金高​《荆公乡里荆公情》总1017期2022年2期⑤

 新京都文艺 2022-01-02
请点 新京都文艺关注公众号!

喜欢常来看看!这里有您更精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荆公乡里荆公情

作者:王盛高/杨金高

在中国,言及王安石,众所周知;说到荆公乡,即使是在东乡,也知者不多。

稍微懂点历史知识的人都晓得: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东乡上池(古临川)人,乃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一代名相,改革先驱。

说到荆公乡,其实就是现在的东乡区黎圩镇。在荆公故乡,东乡人民一直推崇、敬仰乡贤王安石。清同治《东乡县志》卷五“乡贤祠”一节中记载:乡贤祠在大成西门,每岁春秋祀期同文庙。现祀:宋丞相荆国文公王安石;宋秘阁校理王安国;宋资政殿大学士王安礼;宋乡贤进士史履庸;元处士饶宗鲁,明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明布衣李大章等,都是大名鼎鼎的历代杰出人士。

2006年版《东乡县志》载,黎圩镇在东乡建县前,属临川延寿乡七十八、七十九都,及崇德乡的八十都。建县后(1512年)属二十一都、二十二都和二十三都。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黎圩更名为荆公乡,辖源里(上池)、浯溪、潭江等15保。1988年版《东乡县志》亦载,民国时期东乡设立19个乡,其中包括“荆公乡”,辖15个保。1949年5月5日,东乡解放,全县共划为6个区,辖19个乡,乡界仍依旧制,其中第六区(王桥区)辖王桥乡、荆公乡、瑶圩乡。1950年4月,东乡县进行整编重新划区分乡,废除保甲,将原第六区的荆公乡及第一区的虎圩乡划出建立黎圩区。

时至今日,黎圩镇为荆公家族聚居区,以坎黎公路为线,串起浯溪、黎阳、梧坊、田溪岗、西江、小云塘、后畲7个自然村,并上池及周边几个自然村。黎圩共有13个荆公家族王姓村庄,共1800多户,近7000人。千百年来,荆公后裔所在地阡陌相连,炊烟相见,世代相守。

2020年11月14日,东乡区作协采风团一行6人由黎阳村党支部书记黄新开引导,来到黎阳西北处的一块遗址前。但见粗重麻石砌成的门框里,偌大空旷的地面全是断砖碎瓦,门框上爬满藤蔓杂草。新开书记告诉大家:以前这个门楣上并排阳刻着9个美术字“东乡县荆公乡乡公所”。这9个字金黄色为底,黑色字体,白色的细线描在9个字的外围,字的立体感很强,很是好看。房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毁于火灾,只剩下前厅关押壮丁的偏房。而他家仅距乡公所六七米远。说起该屋被焚的情景,50多岁的黄书记不胜嘘唏。

王安石以变风俗立法度,富国强兵为目标,在反对派强大的反对声中以大无畏的精神,陆续推进均输、青苗、农田水利等十余种新法,震天撼地,卓有成效。梁启超评说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列宁称赞王安石为“十一世纪中国伟大的改革家”。由于种种原因,王安石变法最终夭折,王安石也成为有争议的人物。《王荆公年谱考略》作者、金溪县的蔡上翔曾撰文评价王荆公:“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南宋以来,让人谩骂千年,随人涂墨贬踩,甚至逐出文庙。然而,作为荆公故乡的黎圩镇(原荆公乡)却自始至终以王安石为荣,整个东乡人民也自始至终以王安石为荣,以他名字命名“东乡县荆公乡”,乡贤祠供奉着他,家乡的人们每年正月都会请出荆公画像,庄重叩拜,这些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黎圩,乃至东乡,至今仍流传着一种千年的美食家宴――“荆公家宴”。传统八仙桌,封顶十色菜,既丰富美味,又不奢侈浪费,荤素搭配,儒雅有致,处处渗透文化与美食的完美搭配,也处处闪现自律廉洁的思想内涵。荆公家宴是严格按照出菜顺序和仪式进行的,每道菜各有寓意:一是竹笋,寓意生活事业节节高;二是米粉,寓意事事顺心;三是猪肉,寓意三星在福;四是豆腐,寓意洁白无瑕;五是丸子,寓意团团圆圆;六是海带,寓意不忘故土;七是蛋汤,寓意淡泊名利;八是莲藕,寓意出污泥而不染;九是全鱼,寓意年年有余;十是青菜,寓意永葆青春。

据传,“荆公家宴”最早出现于王安石与妻子吴琼的结婚宴席,由其祖母谢氏设计菜谱,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和殷切期望。后王安石财利不入于心,私利不入于怀,平生行止无一污点。即使对王安石攻击最凶的人,也对他人格高尚、清正廉洁、不贪财色而由衷景仰。荆公千年后的当代黎圩,每逢婚丧嫁娶,学子金榜题名,依例“荆公宴”,“十大碗”一一端上。2018年,东乡区纪委把“荆公家宴”故事移入该区领导干部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清风苑”,以古代伟大乡贤的清正廉明教育后代廉洁从政,很有现实意义。

    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

1047年至1050年,王安石任鄞县知县,仅3年多时间就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仅造福一方,还提出一系列县政治理措施和思想,进行了变法革新的“实验”。

资料表明:王安石爱喝茶,尤喜喝堇茶。1050年王安石知鄞县期满,带回3株鄞县特有的堇茶树苗荣归故里,并植于周源族东北侧的东岭山上。堂弟王安中精心护植并建堇茶茶园。几年后,王安石回乡见生长茂盛的堇茶,赋诗一首《东岭茶饴》。诗曰:“见说周原土壤宜,堇茶甘美味如饴。分根远植临川日,采折应须压露葵”。上池族人为纪念先祖王安石,故称其为荆公茶。荆公茶即是堇茶,树叶大且树高,属常绿阔叶林,可四季摘饮。清明前的茶叶,沏喝清香甘淳;清明后的茶叶,沏喝淡红而甘,甘草的芳甘愈浓,秋冬愈甚。据现代科学检测,此茶含有根本苷,具有降血糖,改善记忆力、抗氧化、抗癌,特别是治疗糖尿病有显著疗效。世事沧桑,斗转星移。千年以后的今天,原产地的堇茶已经消失,或许是王安石在鄞县治理有功,堇茶有灵,在上池周原竟然有几株堇茶顽强地生长下来。不能让其自生自灭!不能让荆公对家乡的浓浓情意付之东流!上池人王群辉、王辉平十年如一日,以汗水浇灌、用心血呵护,从几株茶苗开始,培种育种扩种,争取中科院院士支持帮助,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至今已经形成50亩的茶园,并已注册“荆公”品牌,申报有机茶叶。

人们高兴地看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正在照春还。上池荆公茶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当您去荆公故里上池参观朝圣,徜徉于饱经沧桑的王氏宗祠,陶醉于明清古建筑群,品一口荆公从鄞县带回的荆公茶,诵一首半山先生的《东岭茶饴》,那是何等的一种高雅,一种情思,一种乡愁!

原东乡县荊公乡乡公所所在地(民国时期)照片由荆公后裔王小斌提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