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德厚生臻至善——《素书》悟读之【85】

 新用户97560OBk 2022-01-02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遵义章第五》悟读【35】

【原典】

厚敛薄施者凋。

【译文】

横征暴敛,薄恩寡施,必然导致社会凋零。

【悟读】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其意是“匡正道德,厚民之生,终达至善”的最高境界。前一句出自《尚书·大禹谟》,原文“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意思是正德置于首位,是利用、厚生的前提,既正人德,又正物德,方能利用自然资源,以达使人们生活富足;后一句出自《大学》,原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大学之根本宗旨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之境。

“天下之财,止有此数,不在民,便在官”。此千年前北宋名臣司马光痛骂王安石之言。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和逻辑,任何一个确定的时点,财富的总量必然是一定的,故而世间又流传一个平衡法则,老天让你在一个地方得到,又会让你在另一个地方失去,以实现世间之总体平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普天下之芸芸众生皆在为各自之利益而奔波。《素书》本句强调的是财富之分配,为上者如果横征暴敛,薄恩寡施,必然导致社会凋零。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短短一言,道出了世间之人种种欲念。爱财乃是人类之天性,但爱财过度则迷失了人之本真本性。历史上,因贪财而败之人、事、家族甚至国家,举不胜举。

厘清这些问题,至少须明白以下三点。

其一,何为财富之本位物即财富之本质。是名是利,是德是行,或许每人皆有其认知、标准与尺度。不过,富贵人间唯福德,最好的财富一定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

其二,财富在本质上不是私有的。人对财富所拥有的是被赐予的管理权而不是所有权。

其三,财富在本质上是被赐予的,不是赢来的。天下之财富,造福天下之人。上天赐财富于人,是有预设条件的。条件之一是对一个人德行之奖励;条件之二是对财富的妥善运用,以兑现其对人类之施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