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1-02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节选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二:

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中不难寻其踪迹。从庄子的“技进乎道”到魏源的“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他们所提到的“技”指的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体现在产品“从99%提高到99.99%”的过程中,它是认真、执着,精细、完美的代名词。正是技术从业者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让生产过程成为类似工艺品的雕琢过程,铸就了我国传统制造业曾经的辉煌。

说起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展现的我国现代工业者那些灵巧而智慧的手;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的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大国工匠们“技术报国”的价值,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职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就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

遗憾的是,这些年在“君子不器”、白领崇拜等观念的影响下,更多人对从事与技术打交道的蓝领工作心有不甘。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仅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与之相关的另一个现实是“高级技工万金难求”之类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这种人才发展的不均衡,抑制了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迸发,同时也让中国创造遭遇“人才瓶颈”。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工匠精神,关照现实,切中要害,不仅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一种健康的现代职业、专业观念,同时也将加速我国制造强国、创造强国的建设。

《中国创造2025》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但目前,我国制造业依然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部分产品不能满足日益精细化的消费需求。有鉴于此,我们亟须坚守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打造“创造中国”的金字招牌。

(摘编自《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

材料三: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是获得各类“工匠”荣誉称号的工人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能身怀绝技、在国际、全国或省的各种技能大赛中夺金戴银的重要原因。

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千多道工序,这三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

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节选自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已不仅是将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而且深藏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和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B我国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中易寻其迹,其内涵源自庄子“技进乎道”以及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重要思想。

C“君子不器”、白领崇拜等观念严重影响了人才的职业选择,久而久之会导致人才发展不均衡,进而抑制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迸发。

D所有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他们勤勤恳恳,都能在本职岗位上坚持工作并干出一番大事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匠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个体可以追求的精神品质,它能够治疗我们内心的浮躁以及短视心态,更能够激发我们对超凡品质的探寻。

B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解决我国制造业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更能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C在工匠们看来,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因而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换取可能微乎其微的精进。

D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创新,从而促进与时代的同频,推进产品的升级以及满足人们更高的生活需求。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能支撑材料一画横线句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马宇不慕名利,几十年如一日地修复兵马俑,重现了旷世兵马俑。

B航天科技集团焊工、国家特级技师高凤林心慕宇宙,心怀航天,化热爱为动力,焊接飞天神箭。

C彭祥华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完成横南铁路、菏日铁路、川藏铁路等1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D苏桦伟天生患有肌肉痉挛症,但他克服残缺,坚持跑步,最终在15岁那年获得了残奥会金牌。

4请结合材料三概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片段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哗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

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片段三:

村景

希梅内斯

这是一个野外小村,

乌黑的瓦顶上空,

碧绿的田野之中,

回荡着草虫和畜铃的奏鸣。

蝙蝠正在四处飞舞,

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

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

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

——孩童的喧闹混成一片,

畜栏中的牛群哞哞不停,

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

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

金盘似的圆月一轮,

高挂在远处的树顶,

抛洒出清澈的光芒,

沐浴着奇幻的荒凉村景。

6下列对三个文学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片段一中,茹志鹃通过对乡村中秋节风俗习惯的描写,为后文小通讯员的出场做铺垫,也为小说结尾处小通讯员的英勇牺牲埋下伏笔。

B片段二中,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体现了香雪的虚荣,也意味着对纯真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C片段三中,“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突出了农夫经过一天的辛苦劳作后,荷锄而归,心情依旧悠然欢畅。

D片段三中,诗人沐浴在“高挂在远处的树顶,抛洒出清澈的光芒”的“奇幻的荒凉村景”下,内心产生了一种浓到化不开的感伤之情。

7下列对三个文学片段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合花》运用倒叙手法,将眼前的中秋之景与家乡的中秋之景联系起来,既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还有效地舒缓了紧张的气氛。

B《哦,香雪》擅长细节描写,通过香雪“举”“拍”“打开”“放”“合”等一系列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香雪得到铅笔盒后的兴奋。

C《村景》善于融情于景,以草虫、畜铃、蝙蝠、牛群、袅袅炊烟等多种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景象为意象,来抒发自己对乡村景色的喜爱。

D《百合花》巧用童谣、《哦,香雪》妙用比喻拟人、《村景》将现实与想象有机结合,使得三个文学片段都具有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

8简要赏析片段三的写景艺术。

9月有很多种形态,如新月、残月、上弦月,而三个文本(片段)都选择了“满月”,为什么作者偏偏选择这种形态的月?联系全文说说你的想法。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潜传(节选)

《晋书》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今。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五十亩种。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夫谬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谤君子,其罪不细也。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潜无履,弘顾左右为之造履。左右请履度,潜便于坐申脚令度焉。弘要之还州,问其所乘,答云:“素有脚疾,向乘蓝舆,亦足自反。”乃令一门生二儿共轝之至州,而言笑赏适,不觉其有美于华轩也。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间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B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C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D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汉魏以后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西晋改设国子祭酒。

B三径,亦作“三迳”,意为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

C秫粳,泛指粮食作物,其中秫为稻谷的总称,粳是高梁作物。

D纡轸,敬辞,指地位高者转而主动地降低身份接近地位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于是管事的人任命他为州郡的主簿兼彭泽令,不久后就将印绥交还离开了彭泽县。

B陶潜辞绝州郡长官的拜见后,他远在乡下的亲戚张野以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人邀请他去喝酒,或者邀请陶潜一起去酒馆里坐一坐。

C陶潜与王弘约定在野外亭中相见,两人相见后一时高兴痛饮了一整天,席上王弘还派遣随从给陶潜做鞋,后又派人用竹轿送陶潜回去。

D陶潜的亲朋好友中有喜欢多事的,他们常常带着酒肉去陶潜家,他一概不推辞,并且在每次醉酒后,陶潜就非常舒适快意,吟咏不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2)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

14请根据文本概括陶渊明不受世俗羁绊的例子。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丘而望远

李白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①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李白南游吴越之时。那时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多穷兵黩武、荒淫误国之事。②古之黄帝与神通,且战且学仙,铸鼎于荆山,有龙下迎。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临海,极目远眺时,李白心潮澎湃,但他并没有写沧海扬波、洪涛排空的景象,而去写与大海、高山相关联的神话传说。

B李诗写望中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话传说也是虚妄,以此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究一死。

C杜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其中首联刻画眼前的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展现。

D颔联写杜甫登高远望,仰望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的江水,在动静相生中构造出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水墨画。

16两首诗都是登高抒怀诗,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在情感抒发上的不同点。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巧用比喻,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即来喻贤才渴求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写天气急剧变化,黑沉沉的云层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写周瑜面对曹操八十万雄兵时沉着应战,指挥若定。

六、选择 简答

    《琵琶行》一诗描写音乐的内容到底有什么魔力,______能穿越千年的时空震撼人心?通关全诗,一曲琵琶吟,情动知音心,弹奏者充沛的情感表达,首先拨动了听者的心弦。随之,诗人摹写弹奏乐曲的______,极尽变化之美,用丰富的画面形式将抽象的听觉意象化为视觉意象,调动了读者的感官,牵动了读者的情丝。

诗人善将______、强弱有致的音乐描摹出来,讲究浓与淡、密与疏的错落有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发音浊杂深厚似暴风骤雨,(1)______。这两种刚柔不已的艺术节奏错落有致,或重或轻,或快或慢,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急剧变化的音乐节奏美感与(2)______的艺术效果。一开始乐曲的氛围是明丽轻快的,转眼间“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从莺语之流畅轻盈逐渐转向沉咽,再到“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沉涩之处幽细难寻,而音乐所拨动的情感之声却在曲调进入“休止”之时悄然延伸。“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时,唤人想象,追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丰足意味。片刻休止是为蓄势,即刻“银瓶年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银瓶乍破,水浆迸发,千军万马,铁骑奔突,刀枪齐鸣,达至全曲激越雄健、亢奋澎湃的高潮。在雄壮的乐声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乐曲______。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以致  杂乱无章  变化多姿  余音绕梁

B以致  纷繁复杂  变化多端  戛然而止

C以至  纷繁复杂  变化多姿  戛然而止

D以至  杂乱无章  变化多端  余音绕梁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拖拉机开进农田却常陷进淤泥,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B红烛啊!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C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D为了追求自己的“种子事业”,钟扬的足迹甚至延伸到了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

20在文中(1)(2)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列图表,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图表一:

东城大学大学生生活支出调查活动流程图

图表二:东城大学大学生生活支出调查结果统计表

调查选项

调查结果

大学生人数所占比例

生活用品

衣服鞋子、化妆护肤品、电子产品等

75%

日常活动

寝室聚会、生日宴会、学生会活动等

95%

每月费用

2500元

70%

年度费用

50000元

60%

21请将流程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22根据统计表的内容,请你站在教育工作者、大学商业街负责人的角度思考,归纳出一个观点,并写一个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要求观点鲜明,表述简洁,语言连贯。

1)教育工作者:观点是______;研究的问题是______。

2)大学商业街负责人:观点是______;研究的问题是______。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庆三部曲”的第三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最近在各大影院上映,其中章子怡执导的《诗》获得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章子怡把目光对准了研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第一代航天人,以一个母亲的视角回望奋斗岁月,既独自承受丧夫(丈夫在一次升空试验中因发动机爆炸而死)的痛楚,又用瘦弱的肩膀承担两个孩子的抚养(其中一个孩子是另一位丧生的火箭工程师的孩子)责任,与此同时还继续孜孜不倦于她火药雕刻师的工作。

在这一代人的努力下,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中国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开创了航天史的新纪元。

电影中的一首诗诠释了航天员的意义:“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

请你结合小诗内涵,以宇航员的身份或宇航员孩子的身份,给你的父辈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C

3D

4①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②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品质精神;③协作共进、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④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与卓越的精神。

5①首先,论述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的内涵,并点明其特征;②其次,举《大国工匠》的例子及援引朱清时的话论述现代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和价值;③然后,指出人们对技工的偏见导致我国人才发展不均衡这一现状;④最后,论述工匠精神对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其内涵源自庄子'技进乎道’以及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重要思想”错误。根据材料二“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中不难寻其踪迹。从庄子的'技进乎道’到魏源的'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他们所提到的'技’指的就是工匠精神”可知,原文要论述工匠精神源远流长,但并不能证明工匠精神的内涵源于庄子和魏源的思想。

C.“……导致人才发展不均衡,进而抑制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迸发”错误。根据材料二“遗憾的是,这些年在'君子不器’、白领崇拜等观念的影响下,更多人对从事与技术打交道的蓝领工作心有不甘。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仅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与之相关的另一个现实是'高级技工万金难求’之类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这种人才发展的不均衡,抑制了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迸发,同时也让中国创造遭遇'人才瓶颈’”可知,,人才的职业原则并不一定能够导致人才发展不均衡,根据原文,两者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D.“所有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错误,根据材料三“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可知,原文的说“很多人”都能在本职岗位上坚持工作并干出一番大事业,而不是“所有人”。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推断的能力。

C.“在工匠们看来……”错误。根据材料三“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可知,,“工匠”并不是指所有的工匠(参加手工艺创作者),而是获得了“工匠”荣誉称号的那些工人。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几十年如一日”体现“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

B.“心慕宇宙,心怀航天梦”体现“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C.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一个比一个难,尤其是川藏铁路,可以体现“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

D.最主要体现苏桦伟的坚强意志,不能支撑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

6C

7A

8①视听嗅结合,诗人先通过视觉的角度描绘了典型的村庄景色,再描摹听觉上的意象,还写到香气,生动细致地突出了村景静谧奇异的特点。②比喻,将圆月比作金盘,有声有色,突出了明月的圆润。③借景抒情,整首诗描绘美好静谧奇异的村景和恬然的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洒脱怡然的乡村生活油然而生一种羡慕、赞美和向往之情。

9①片段一的满月虽然美好但不利于进攻,与本次战争的猛烈与艰难形成对比,从而表达了“我”对战争的厌恶,也为后文小通讯员的牺牲做铺垫。②片段二通过富有诗意的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等诗化景致的描写,烘托寂静、清冷的氛围,为下文香雪心境的变化做铺垫。③片段三的满月酷似金盘,暖色调的色彩更突出了诗人对江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埋下伏笔”错,中秋节有关的内容表现的是安宁幸福美好,与后文战斗的残酷、通讯员的牺牲形成反差;第一段中“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关于皎洁月亮的描写才是伏笔。

B.“虚荣”“对纯真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错,香雪并非爱慕虚荣,她想在镇上的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体现了她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也没有表现出对乡村文化的失落。

D.“内心产生了一种浓到化不开的感伤之情”错,写的是富有诗情画意的美好的村景,令人心生羡慕,赞叹不已,并非“感伤”,而是愉悦、惬意。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倒叙”错,家乡的中秋之景应是“插叙”。

10A

11C

12D

131)虽然不认识主人,但仍很高兴不害怕,喝得大醉就回家,不曾有拜访别人,到过的地方只有田舍及庐山游观罢了。(2)王弘经常派人窥伺他,暗中得知他准备前往庐山,就派他的老朋友庞通之等人带着酒,先到半路上等着邀请他。

14①州郡召他做主簿,宁躬耕自给也不前往就职;②素简贵,不私事上官,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③拒绝刺史王弘的拜访。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畜素琴一张”承前省略主语“陶潜”,“畜”为谓语动词,“素琴一张”为宾语,意思是“陶潜却收藏有一张素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则抚而和之”,动作完成然后说,并不是“抚而和之”地说,故“曰”字前后都要断开,排除B

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陶潜生性不懂音律,但是收藏有一张素琴,琴上系弦的绳子和标记都不完整,每当有朋友聚会,他就抚琴应和,说:“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不用弹出弦上音!”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C.“秫粳”,泛指粮食作物,其中秫是高粱作物,粳为稻谷的总称。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陶潜做官可以补贴家用,但不是为了补贴家用去做官,另外,陶渊明拒绝了当主簿;

B.“乡亲”的意思是“同乡”,而不是“乡下的亲戚”;

C.陶潜与王弘并没有约定在野外亭中相见,而是王弘派人在亭中等待陶潜,然后王弘才前往见陶潜。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忤”,害怕;“造诣”,拜访;“之”,到、前往;“唯”,只有。

2“候”,窥伺;“密”,暗中、偷偷地;“赍”,携带;“要”,同“邀”,邀请。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州郡召他做主簿,宁躬耕自给也不前往就职,表明他不受世俗羁绊。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素简贵,不私事上官,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表明他不受世俗羁绊。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拒绝刺史王弘的拜访,可以看出他不受世俗羁绊。

参考译文

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

偃兆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意译)。”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不久,被征召为著作郎,没有上任。辞绝州郡长官的拜见后,他的同乡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邀请他喝酒,或者邀请他一起去酒馆坐坐,虽然不认识主人,仍很高兴不害怕,喝的大醉就回家。不曾有拜访别人,到过的地方只有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在元熙年间到州上任职,很敬仰陶潜,后来亲自到陶潜家里。陶潜称说有病,没有见王弘,后来对别人说:“我生性不媚世俗,因为生病得以保持清闲,幸而不是高洁志趣慕取声名,哪裹敢把王公的驾到看成是荣耀呢!假称自己不贤,造就是刘公干受到君子指责的原因,罪过不小啊。”王弘经常派人窥伺他,暗中得知他准备去庐山,就派他的老朋友庞通之等人带着酒先到半路上等着邀请他。陶潜碰到有酒喝,就在旷野的亭中取饮,高兴得忘记了往前走。王弘这才出来和陶潜相见,于是高兴地宴饮了整整一天。陶潜没有穿鞋,王弘示意随从给陶潜做鞋。随从询问鞋子的尺寸,陶潜就在座位中伸出脚来让他们量。王弘邀请陶潜回州府,问他乘坐什么,陶潜回答说:”我平时脚就有病,向来是乘坐竹轿,也完全能自己回去。”王弘就命令一个门生的两个儿子一起把他抬到州府,陶潜言谈欢笑安适,并不觉得他羡慕华丽的车子。王弘后来想见陶潜,总是在山林水泽之间等候他经过。到了陶潜没有酒和米时,王弘也经常供给他。

陶潜的亲朋好友有喜欢多事的,带着酒肉到他家里去,他也不推辞。每次喝醉了,就非常舒适快意。陶潜不经营产业,家中的事务全部都交给儿女和奴仆。他从来没有过高兴或愤怒的神色,碰到有酒就喝,有时候没有酒,也常常吟咏不停。他曾经说夏季安闲无事,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吹来,自己觉得是羲皇时代的人。陶潜生性不懂音律,但是收藏有一张素琴,琴上系弦的绳子和标记都不完整,每当有朋友聚会,他就抚琴应和,说:“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不用弹出弦上音!”陶潜在宋元嘉年间去世,当时六十三岁,所有文集都流行于世。

15D

16①李诗借古讽今,表面上讽刺了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求仙、穷兵黩武,实际上借以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荒淫误国。②杜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漂泊异乡、年华老去、体弱多病、壮志未酬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分析】

15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在动静相生中构造出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水墨画”错误。颔联是动景,并没有用动静相生的手法。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李诗望中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归一死。这一段为全诗之主旨所在。秦始皇骊山构陵,汉武帝茂陵筑墓,均已倾废荒芜。到而今,当年的英豪雄强早已灰飞烟灭,风光不再,只有听凭牧羊子赶着羊群来登临践踏。他们的魂灵守不住他们的墓冢,他们的余威阻止不了盗墓者贪婪的掘夺。昔日穷兵黩武,威加四方,何等霸气。如今仍落得个如此下场,要想乘飞龙而成仙,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历史就是无情的,自然也是残酷的。那些想超越自然法则的“野心家”们,终究如凡夫俗子一样,化作灰,堕为尘,成为深埋土堆里的一把枯骨,与庶民百姓没有两样。而他们那些愚妄的做法,最终成为后人的笑柄。诗意还不仅限于此。怀古仅仅是引领诗兴,由之写来,直奔主题。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比起秦皇汉武来,犹过之而无不及;其穷兵黩武之举,荒淫误国之行,与之相比,并无二致。借古鉴今,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才是这首诗真正的主旨。表面上讽刺了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求仙、穷兵黩武,实际上借以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荒淫误国。

杜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17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掇、澹、樯橹”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8C

19B

201)小弦发音清细柔美如窃窃私语;(2)跳跃、轻快、明丽、圆润。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以至,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

此处非不好的结果,选用“以至”更合理。

第二空: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纷繁复杂,头绪、表象多而且复杂。

此处强调乐曲变化之多,与“极尽变化之美”相匹配,“纷繁复杂”更加合适。

第三空:变化多姿,形容姿态变换多样;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此处修饰音乐,强调“变化多姿”更突出音乐的美感。

第四空: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此处“戛然而止”与“四弦一声如裂帛”更匹配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引号为引用,与B项相同。

A.表示讽刺;

C.特殊含义;

D.表强调。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1)空要和“大弦发音浊杂深厚似暴风骤雨”句子对称,写出小弦的音乐特征,结合“小弦切切如私语”,应填“小弦发音清细柔美如窃窃私语”。

第(2)空要写出“大珠小珠落玉盘”中体现出的音乐的特点,故写出“跳跃、轻快、圆润、明丽”意思对即可。

21东城大学大学生生活支出调查活动先要以调查问卷、学生访谈、校园考察等方式进行情况调查;再进行资料整理,信息筛选后分类归纳;最后按照确定主题、拟定提纲、报告初稿、确定终稿的步骤撰写调查报告。

22教育工作者:观点是大学生生活支出过高,活动支出占比过大。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在大学进行消费观的教学从而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大学商业街负责人:观点是大学生已成为庞大的消费群体,可以多开设生活用品店和餐馆。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更高效地管理商业街餐饮、服装、高科技等行业的比例配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