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令①陶潜故人斋酒②,要③潜于栗里④。潜有脚病,使一门生二儿⑤举篮舆(yú)⑥。及⑦见,欣然便共饮,俄顷弘至,亦无忤(wǔ)⑧也。九月九日陶潜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逢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⑨,醉而后归。陶潜不解声音,而畜⑩素琴⑾一张,每有酒,辄抚弄以寄意。潜素真率,郡守候潜,酒熟,取头上葛巾漉(lù)酒⑿,毕,还复著之。 【注释】 ①王弘:字休元,南朝宋临沂(山东临沂)人。宋武帝召补镇军咨议参军,封华容县公,元嘉中进位太保。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鼓泽令等职,后离职归隐,有《陶渊明集》。 ②斋酒:置备酒食。 ③要:同“邀”,邀请。 ④栗里:在江西九江县西南,在陶渊明故里柴桑与庐山之间。 ⑤二儿:二位差人。 ⑥举篮舆:抬竹轿。 ⑦及:等到。 ⑧忤:违逆;抵触。 ⑨就酌:拿着就饮。 ⑩畜:同“蓄”,收藏。 ⑾素琴:没有装饰的琴。 ⑿漉:渗出、漉过。 【译文】 王弘请陶潜有老朋友置酒食,邀请陶潜到栗里(来)。陶潜有脚病,(王弘)特派一门生和二位差人用竹轿将他抬来。等到与故友相见,就很高兴地喝酒。过一会儿王弘(才)到,与陶潜的关系并没有什么抵触。九月九日陶潜(家)没酒了,走出家门独坐在屋边的菊花丛中很长时间,恰逢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地喝起来,(直到)醉后方归。陶潜不甚理解音律。然而却收藏素琴一张,每当有酒,总是抚奏素琴以寄托他的胸臆。陶潜平素真诚坦率。九江郡太守探望陶潜,(正好)遇到(新)酒酿熟,(就)取下头上的葛巾,拿来滤酒,(滤)完,又戴回到头上。 [简说] “酒外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千百年来多少个文人墨客饮酒吟诵、借酒明志,留下千古佳话:“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举杯邀明月”,因有酒;“醉翁”欧阳修天乐地乐、山乐水乐,固有酒;“豪放大家”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因有酒…… 这里陶渊明以酒寄意,陈暄嗜酒论酒,也因有酒。 前文写陶渊明与友共饮之豪爽,以琴寄意之遣怀以及亲酿新酒之真率。写出了厌恶官场,离职归隐故里的陶渊明酒中之趣:豪爽、真诚、坦率。 后文的陈暄嗜酒沉湎且豪言论酒,真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暄之复杂心境’也”——论酒之时,以酒喻水,于是有“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之言;以酒喻兵,于是有“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之语;以酒论政,于是有“政方其醒可及,其醉不可及”之论……是多么的精辟恰当! 看来,陶、陈二位不仅仅是酒之知已,更是人中俊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