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刊讯 | 《语言战略研究》2022年第1期目录、提要及投稿须知

 許學仁 2022-01-02
图片

目   录

图片

卷 首 语

拼音担纲,助力中文走向世界 / 史有为

语言跨界谈

数学史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

中文中的大小数名 / 刘钝

学术语言与科普语言 / 曲安京

数学的结构思想和结构主义语言学 / 邓明立,王涛

语言生活研究

《现代汉语大词典》的编纂理念与学术特色 / 江蓝生

专题研究

语言与乡村振兴

纪念专稿

谈谈我的社会语言学治学之路 / 陈章太

“汉语盘点2021”年度字词揭晓 / 22

弘扬中国辞书人精神 打造新时代融媒辞书 / 封二

“大语言学”领域学者再论“语言与国家” / 封三

春风如沐 永不言别——怀念吾师陈章太先生 / 毛力群 封四

提  要

图片

《现代汉语大词典》的编纂理念与学术特色

江蓝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 北京 100732)

提 要 《现代汉语大词典》是在现代语言学理论、辞书编纂理论指导下,以丰富、扎实的文献和口语语料为基础,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参照而编纂的一部系统记录百年现代汉语词汇面貌的大型原创性语文词典。相较于《现代汉语词典》,提出了新的编纂理念: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规范性与描写性相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学术特色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收词兼顾普方、雅俗、新旧,体现规范性,增强描写性、查考性和学术性,全面呈现百年汉语词汇面貌;(2)释义提供准确的概念义之外,还尽量提供附加义、搭配义和相关的语用信息和文化信息,以使释义更详确,内涵更丰富;(3)配例丰富多样;(4)收录清末民国旧词语。

关键词 现代汉语史;大现汉;描写性;原创性;辨析和提示

语言何以助力乡村振兴

银晴1,田静2,苏新春3

(1.厦门大学 人文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5;2.青岛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3.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人文与传播学院 福建 漳州 363105)

提 要 乡村振兴战略覆盖区域更广、时间跨度更长、目标维度更全,涉及地域、人群和问题更为多样,对语言种类、语言水平、语言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是人类社会传授知识、传播信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不同语言可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不同领域和层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语言作为知识载体、信息载体、文化载体的功能,可以通过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外语和跨境语言教育、通用手语和盲文教育,提升乡村语言治理水平,拓宽语言服务范围,调查和开发乡村语言文化资源等方式,助力乡村实现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

关键词 语言;乡村振兴;知识载体;信息载体;文化载体

乡村振兴视域下理塘县中扎村的语言生活

赵春燕

(北京华文学院 专修部 北京 102206)

提 要 乡村振兴与乡村语言民生、乡村产业语言和乡村语言教育等有密切的关系。学界当务之急应是了解现状、梳理事实,而非急于给出结论。中扎村的语言,按照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藏语、汉语和英语。藏语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受方言、宗教因素影响呈现出多种变体。汉语有普通话和方言变体,英语的使用相对简单。村民对语言使用、语言学习两个话题的讨论,隐含着他们的语言态度:前者涉及藏传佛教通用语、藏语方言和普通话,后者涉及汉语、藏语和英语。村民还面临各种语言困境,主要体现在乡村语言民生、乡村产业语言和乡村语言教育3个方面。其中,由语言不通引起的出行难、看病难和维权难让村民最为忧心,反映了他们最实际、最迫切的语言文字需求。中扎村属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攻坚区,根据布尔迪厄的社会理论,可以从两方面做进一步思考:(1)社会是一个语言市场;(2)信息就是力量。从语言规划角度,建议加大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力度,扫除村民的语言文字障碍。具体来说,一是培养村民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满足日常生活的语言需求。二是培养村民的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能力,优先解决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语言民生需求。三是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对乡村中的经济或文化精英人物精准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语言能力上的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语言生活;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语言困境

普通话能力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康慧琳

(清华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4)

提 要 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中有关主观幸福感的数据,建立序次Logit模型和KHB模型,考察普通话能力对农民提高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普通话能力对农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信息技能是重要的中介机制,在控制住以上中介效应后,普通话的直接作用仍然显著。分地区而言,普通话能力的作用在江浙沪闽粤地区更加明显,且在这一地区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为经济资本。推广普通话,能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使得农民获得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从而有效促进城乡融合,提高农民的主观幸福感,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普通话;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乡村振兴

梅县农村客家话词汇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邱春安,严修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20)

提 要 对梅县农村地区客家话词汇的使用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地人客家话词汇的使用能力呈现出随着年龄的下降而下降的趋势:年龄越大,使用能力越强;年龄越小,使用能力越弱。跟40岁以上人群相比,梅县青少年学生的客家话词汇使用能力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退化。县城和乡村人群客家话词汇的使用能力存在差异,乡村人群的使用能力比县城人群的强。普通话水平和客家话词汇使用能力之间呈负相关关系。40岁既是词汇掌握程度的分界线,也是普通话水平的分界线,这跟40岁以上人群有一定的农村生活经历和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在校园大力推广普通话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思考客家方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建议:(1)将方言文化保护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有效融合,形成方言文化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2)充分利用新媒体,吸引青少年受众。

关键词 梅县客家话;农村;词汇使用现状;年龄

豫东南耕地名称价值与规划研究

郑亚豪

(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提 要 传统农耕社会中用于指称不同农田地块的耕地名称,表现出独特的农耕文化特质,是一种有待盘活的乡村农业语言资源。地处豫东南的周口市淮阳区是典型的传统农耕区,收集其耕地名称并加以整理分析后发现,耕地名称主要通过与耕地相关的理性信息命名,理据主要分为方所理据和耕地自身属性理据两大类,因此耕地名称中保留着丰富的乡村历史文化、农业知识及耕作经验等信息。从培育文明乡风、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的角度,建议在符合农业领域语言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对耕地名称进行趋雅避俗的更改和记录,并设立耕地语言景观,保护和传承这类农业地名词汇。耕地名称不仅保存着传统农业经验,承载着乡村历史记忆,而且寄托着乡愁乡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应注意它们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 耕地名称;豫东南;乡村振兴;语言资源;语言规划

谈谈我的社会语言学治学之路

陈章太

(教育部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北京 100816)

[编者按]2004年5月20日(星期四)下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室主任苏金智邀请陈章太先生在所会议室做学术讲座,现身说法介绍治学经验。参加讲座的有语用所社会语言学与媒体语言研究室研究人员、语用所年轻研究人员、北京广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等。讲座结束后,陈先生还回答了大家关注的问题。讲座内容文本由苏金智的硕士研究生吴军会后整理,并经陈章太先生审订。

  陈章太先生于2021年11月17日辞世。我刊特发此文,依依追怀。哲人其萎,风范永存!

《语言战略研究》投稿须知

《语言战略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以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研究现实语言问题,促进学术成果应用,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栏目有: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语言与社会专题研究、学术前沿动态、语言生活动态、书评、公告。论文内容强调政策高度和理论视角,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具有可读性。恳请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投稿相关事项说明如下。

1.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和三审制。

2.编辑体例遵从国际惯例。稿件内容构成包括:中文题名,中文提要(250—300字),中文关键词(2—5个),英文题名,英文提要(250—300词),英文关键词(2—5个),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另页提供作者姓名,作者简介(性别、单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用英文撰写的论文须提供中文提要和关键词。如论文属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的成果,请在正文第1页加题注说明项目名称、项目编号、起讫时间、管理单位等。

稿件须提供详细准确的参考文献信息,如作者姓名、著作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文章名、期刊名及出版时间等。

3.学术论文字数一般以8000—10000字为宜,特殊稿件可以特殊对待。

4.因力量所限,不办理退稿,务请自留底稿。投稿后三个月未收到编辑部处理意见者,可对稿件另行处理。

5.稿件一经刊用,即酌致稿酬。本刊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万方数据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全文,上述著作权使用费已包含在稿酬中。如作者不同意文章以数字化方式传播或转载,请在来稿时书面申明。

6.所有列名作者皆同意所投稿件在本刊刊登后,该文的专有出版权(包括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网络出版及以其他形式出版的权利)自动转让给编辑部。编辑部同意作者可以在下列情况下继续使用该论文:

(1)申请专利;

(2)学术报告和讲演;

(3)非商业性的学术交流;

(4)经编辑部允许并授权的其他活动。 

7.作者在向本刊投稿时,须承诺该论文为原创论文,文中全部或部分内容从未以任何形式在其他任何刊物上发表,不存在重复投稿、剽窃、抄袭等行为,不包含任何违反法律法规以及侵害他人权益的内容。

8.本刊对采用的稿件有删改权,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来稿时申明。

9.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审稿费

10.投稿网址:yyzlyj.cp.com.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