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衍(1753年—1818年),字伯渊、渊如,阳湖县(今常州市区)人。生于观子巷(今和平南路),后迁居双桂坊。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殿试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再升刑部郎中。后任道台、署理按察使等职,清廉有政声。 嘉庆十六年(1811年),他在任代山东布政使时称病请假回乡。3年后他客居扬州,参与校刊《全唐文》。嘉庆二十一年(1816),他主持南京钟山书院。先后主讲泰州安定书院、绍兴书院、杭州诂经精舍等书院,乐育英才。嘉庆二十三年(1818),他66岁时病逝。 孙星衍生平钻研经史文学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精于金石碑版,工篆隶书,尤精校勘,辑刊《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堪称善本。他勤于著述,积30多年之功,集古今各经学家成就,刊成《尚书古今文注疏》,标志清代古文经学达到高峰,孙星衍因此成为乾嘉学派(古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他还著有《周易集解》、《寰宇访碑录》、《孙氏家藏书目录内外篇》、《芳茂山人诗录》等多种文集。 太华老者,东海真仙。溜穿石而曾究初终,松辟雨而乃知岁月。羲氏定三百六日,尝守寅宾之官;夷吾纪七十二君,尽登封之事。遇安期而遗枣,笑方朔之偷桃。风入律而来自岩前,斗指春而光临洞口。昔汉武帝怀三岛之胜游,有羡门生谒巨公于昭代。今则紫庭降圣,华渚开祥。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