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州路上独一无二的潮州菜

 常熟老李jlr5mr 2022-01-03
01
潮商与潮州路

潮商,一直是一个瞩目的群体,勤劳踏实、敢为人先。上海开埠伊始,潮商就进入上海,成为上海商界和流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改革开放之后,在沪和抵沪的潮商在上海创造了一个个商业神话,晨光文具、文定生活馆、宏伊广场等等,皆为潮商之杰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延续至今的不动产开发浪潮,自然也不会少了潮商的身影,他们在上海西北城区尤其活跃,原本破旧的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千禧年后,在知名潮商的申请下,由在市政和城市建设中作出的巨大贡献背书,经各方努力,一条连接真华路和曹杨路的新辟道路被命名为潮州路,一些潮商企业及潮州商会便立于此。

而这里,也许能尝到本城最独一无二的潮菜,仅为私筵,接待乡亲所用。说是餐厅,称为食堂更为恰当。厨房和饭堂是联通的,后厨做好菜,直接就呈客人。厨师仅有两人,一人掌勺,一人打下手上菜。黝黑的皮肤、朴实的外貌,独特的潮州口音,即使是倒春寒的季节,厨房依旧热的让人汗如雨下。

02
卤鹅与誓不低头

潮汕人有很强的宗亲意识,卤鹅便是祭祖及招待客人所备之料理。在『菁禧荟』👉中国唯一米其林星级潮菜馆有什么好吃的?的洗脑下,仿佛只有那天价的澄海卤鹅头才是卤鹅的真谛,但在这里的主人和厨师眼里,鹅肉方是从小吃到大的料理。

这里的鹅皮下有一层薄薄的鹅朥,一块鹅皮,数片鹅肉,鹅皮柔软香滑,鹅肉韧而紧实,所配蘸料为白醋蒜泥。人就是如此纠结,又爱鹅朥之肥美,又要以蒜醋为之解腻。

也许同是宗亲观念的影响,传说中以形补形的牛鞭在此堂而皇之地入菜,并有个很形象的菜名——誓不低头。此料理是否有用并不清楚,却寄托了国人对强身健体😊及血脉延续的情怀,至于口味,就当比较好咬的橡皮筋吧😊。

03
鱼生与虾生

生吃是品尝鲜鱼的绝佳料理方式,因发源地在潮州官塘镇故又被称为官塘鱼生。潮州人作鱼生,原本多为河鱼,但在当今卫生的管控下,逐渐转为海鱼,今日厨师之鱼生,一为东星斑鱼生,二为虾生。

年轻的女主人亲自为客人调制配菜及酱料,“这里的配菜已经简化了,在我老家有十几种。”
“和顺德鱼生一样吗?”
“有些类似但也有不同,比如这个蘸酱。”
蘸酱由香油配成,加入南姜末、蒜头朥,风味浓郁,和鱼生融合在一起时,与鱼生之鲜甜相得益彰。在日本料理一统刺身料理的当下,年轻人恐更多喜欢三文鱼刺身、金枪鱼大腩,而不喜源于中国之鱼脍,各种卫生管理要求,也让鱼脍的出菜越发困难,在上海这样管理严格的大城市更加明显,还好今日属于私宴,且吃且珍惜。


04
粿是什么?

“潮汕地区到底有多少种「粿」?去了一次汕头…感觉每天都吃好多种叫「粿」的小吃,一个一样的都没有…这个地区到底有多少种做这个的方法…。”

知乎上的这个问题,引发众多的探讨。这里的厨师一会儿上一个,一会儿上一个地呈上三种煎粿。

“他们有什么区别吗?”

“还真的有很大的区别。”

在潮汕,凡是用米粉、薯粉、面粉等经过制成的食物均可称为“粿”,食材看似“粗料“实则”精制“,虽为日常小吃,却融入潮汕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潮汕餐饮文化的重要部分。

“这些粿品,都饱含着潮汕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也反映出潮汕人的勤劳与智慧。。。时年八节,粿品是祭拜祖宗必备之用。从小到大,我对潮汕粿品就有着浓浓的情结。有关粿品的记忆把童年的时光填充得色彩斑斓。对小孩来说,帮大人做粿也是挺好玩的事情,爱热闹的孩子们,夹杂在大人中,双手沾满米浆,满脸涂满粉末,活像一张张小丑的大花脸,看邻居婶婶阿姨们互帮互助做粿品,做粿时粿印的敲磕声,大人们的闲谈声和孩子的欢笑声,浓浓的乡音俚语在小巷里到处飘荡,幸福之感也随着音波荡漾开来。一个个桃粿在大人们的巧手侍弄下蹦了出来,看着那些印着龟背条纹的红曲桃,外形像极了一个个的红桃子,有趣极了。“——杜祝珩所作《悠悠桃粿情》

出现在杜先生文中的桃粿是一种米粿,因取桃子的造型而得名,,象征着长寿吉祥,反映潮汕人祈福祈寿的美好心愿。

无米粿是潮汕的另一知名粿品,又被称为水晶包。粿皮用薯粉做成。为使粿皮薄又不破,潮汕人先将薯粉研成细末,不留硬粒,煮成稀糊汤,再倒在粿桶里,加薯粉揉至均匀调和,是粿品“粗料细做”的代表。

“以前的无米粿就是指韭菜粿,现在变化多了。”

厨师做出的无米粿圆而似饼,小巧玲珑。

“在我老家,遍地都是煎无米粿的小摊,很远就可以闻到无米粿的味道,小孩子那是抵挡不了的。”

菜头粿就是上海人说的萝卜糕吧。”

眼前的粿品最为熟悉,在我从小到大的就餐中也会遇到。虽然是并不同的料理,却让我想起了内馅儿有萝卜丝,小时候上海遍地的炸油墩子,在潮汕人到处都可品尝粿品追忆童年时,油墩子摊儿在上海街头却很少见了。

05
入门证书

“看一个潮菜师傅,能不能做大菜是一方面,但我们叫他做做牛肉丸,再炒一个芥蓝就知道了。“

牛肉丸虽是客家菜,但广为所知却是潮汕人的推广。牛肉丸源远流长,两千年前的《周礼注疏》,一千年前的《齐民要术》便有记载,早先食材众多,牛、羊、猪皆可,后渐渐只用牛肉。在工业化的今天,盲品机打牛肉丸和手打牛肉丸的区别已越发困难,但所谓的情怀还是让食客以手打牛肉丸为良品。

厨师拿出的牛肉丸异常爽口,“是手打的吗?”,“当然,放在厨房还没收呢。”

中华料理中,恐怕不会有比潮汕人更讲究吃芥蓝。潮汕人吃芥蓝可分“叶吃”、“芯吃”、“枝吃”、“茎吃”。不同吃法下,所用的芥蓝品种也不尽相同。揭阳桃山芥蓝菜,揭西棉湖的“红脚”芥蓝菜是“枝吃”。“茎吃”芥蓝则是专长根茎的“大头”芥蓝菜。“大头”芥蓝菜的根茎内芯,也是潮汕人制作鱼露生腌菜芯的食材。

厨师所用芥蓝由潮州寄来,他炒芥蓝用大锅、下猛火、用厚朥、用鱼露,讲究快手、勤手,厨师边炒边用喷壶往芥蓝菜上喷水,防止猛火下芥蓝菜变焦。厨师呈上的菜品,用美食家的话来说镬气十足,能把芥蓝炒好了,粤厨炒菜才算捡到了敲门砖。

06
靠海吃海

潮汕人擅长海鲜入菜,潮汕人爱虾蛄,尤爱生腌食之,但对外乡客人来说是万不可的😊,故椒盐之。西芹爆炒鲜乌贼,乌贼的花刀对厨师来说只是小意思。看本领的还是潮汕豆酱焗珍宝蟹。

潮菜中最富豪的螃蟹吃法,当然是作为菁禧荟两大菜式所主推的潮州冻蟹,这种将客单价推向新高的高级菜式让食客趋之若鹜。但在这里的厨师眼里,食蟹,家常即可,而家常味中,主人和厨师最爱豆酱焗做法。潮州豆酱焗蟹,讲究将豆酱研成泥,然后加入鱼露,将斩好的蟹块均匀蘸上豆酱,出菜时豆香、蟹香融合一起萦绕而上,硕大的饭堂,客人刹那沉默,只剩啧啧的感叹声。

鲍鱼丝瓜汤是一道古早粤菜,潮汕人家家会做。而茅台XO酱焗河鳗则显得颇为时髦,XO酱由马拉盏酱演变而来,在香港发迹并流传到整个粤菜世界,盛行不到40年。酒过三巡,主食是一份干炒牛河

“你们知道米其林评委考察粤菜馆时,必点一个干炒牛河吗?”

此梗源于当年『喜粤8号』“意外”获得米其林二星后,江湖风言餐厅老板深知米其林的评价方式,传出做好牛河即可拿星的“谣言”。当然,干炒牛河确实不简单,评价一份牛河,要焦香、爽嫩,断生即可。在炒制中,厨师必快炒急攻,以抛镬之法使之受热均均,河粉应不易断碎,老抽着色, 生抽赋味,品相和风味颜色应均佳,一个厨师若不是长久练习,根本达不到优秀酒楼的要求。这里厨师的出品并不输任何大酒楼,河粉爽滑软嫩,烹香扑鼻。

“只是,你们潮汕人吃得不该是粿条吗?”

终皆大笑。

不觉入夜已深,上完菜后,厨师拾了小凳,蹲在厨房吃晚饭,眼角的深纹勾勒出岁月的印记。从靠海吃海,到商贾遍天下,至在花花大上海生根发芽,一方风土所培育出了勤劳、机敏与豁达,而在口腹之欲以外,是对宗族美好生活的孜孜以求,这也许就是上海这个角落里正在发生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