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证不治病1-12

 钟家台 2022-01-03

经络能动地调节正气分布量,具有因时而调的特点,这是由于:一、时令不同,外邪不同,易感部位不同,故不同时令,经络传输于易感部位的正气量增加。二、时令不同,当旺藏气不同,致所旺经气的分布区域的正气量增多,而增多的正气量通过经络转输,以资其它的不足。所以《证治准绳》云:“夫经脉者,乃天真流行出入藏腑之道路也。所以水谷之精悍,为荣卫行于脉之内外而统大其用,是故行六气运五行,调节五藏,洒陈六腑,法四时升降浮沉之气,以生长化收藏。”

通畅是经络通连调节的前提。《灵枢.经脉第十》:“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倘若经络失畅,正气外发布散的调节失常,就会发生“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的疾病,故《素问.调经论》云:“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经络血脉是实现五藏元神因应调节、五藏气血因应变化的交通途径,但交通不是被动的,途径不是无作为的,对生命之气的敷布洒陈有缓冲、蓄溢、转输等调节作用,虽然也会因应外部环境而变化,但主要是因应五藏气血的动态变化,修正生命之气输布的偏差,这个环节有了问题,气血阴阳就会发生“相倾”(倾,不平衡,盛者过盛,衰者过衰,《调经论》中指阴阳失去非均衡性的匀平状况。)、“以并”(并,聚集,“气血以并”的异常,表现为血气丧失相互协调,气并则会发生血虚,血并则会发生气虚。)的病变。

同源应属和经络通连,是自然完整性的生命纽带。升降出入和生克制化的气化活动,表里内外的气血运行,内在五藏的状况反应到体表,体表的病变传变到五藏,通过生命纽带实现。有了同源感应和经络通连,营卫昼夜循环、精津体液敷布运行等,渗灌体表上下,流行藏腑内外,内在的五藏阴阳、气血精津液,和外周的四肢百骸、五官体窍就有机地联系起来。五藏可以因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外周体表可以因应内在五藏的活动。形态结构的认识,要一个一个地分别开来,直观的才是可靠的;应属通联的认识,要将看得见的形态和看不见的五藏联系起来,内外联系、上下联系、彼此联系,才能够形成自然完整性的生命理论。

自然完整性要求医生的思维,以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为客观,根据所有看得见的东西-生命之象、自然之象、人文之象,分析它们的动态关联性规律,去把握气化活动的生命本质。“辨症求机”的思维不能止步于形态直观性,要深入到多维联系的相因相应的内在生命,分析疾病现象内含的病机性质,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2风寒暑湿燥火与病邪

就诊病人过去的生活经历是自然完整的,生命是自然完整的,多维联系也是自然完整的,“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的逻辑规范,保证了中医临床实践的自然完整性。什么是“谨候气宜”、“无失气宜”?就是要真实可靠、仔细全面地把外部环境因素和病人的生活情感经历等收集起来,和病人的体质禀赋、性格修养等相结合,分析临床症状群内涵的病机性质。“谨候气宜”的目的是“无失病机”,“审察病机”的前提条件是“无失气宜”,只有把病人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联系起来,“审察病机”才具有自然完整的生命可靠性。

在环境因素中,对生命影响最久远、最深刻的,非日月天地莫属。日月天地先于生命,冬夏寒暑先于生命,生命只有顺应天地自然,才能存在、进化。现在,文化因素对生命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疾病的主因。但日月宇宙运行等自然因素,在先天原神刻划的生命痕迹,就是在科技文化、商业文化把人们包裹起来,人们和自然距离越来越远的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之化”、“之变”的病机也是屡见不鲜的。

2006410日,有个幼儿园年轻女教师,左少腹隐痛,大便粘液如涕,夹杂血丝,一日二次,治疗一年余,没有效果。经乙状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炎、直肠息肉,距肛门22cm处见一出血点,9点钟位置见0.3×0.4cm大小息肉一枚,辨证为大肠湿热,方用:当归10克,浙贝10克,苦参10克,槐角15克,生地榆15克,升麻10克,黄柏15克,桔梗6克。

2006428日,服药8剂,大便血丝消失,开头有黄色粘液,便后肛门火辣辣感,后重,仍以清化湿热为主,辅以升清泻浊、开邪出路:当归10克,浙贝10克,苦参10克,槐角15克,生地榆15克,黄柏15克,熟大黄6克,升麻10克,槟榔15克,姜黄10克,加减出入服至8月初,大便开头仍然有少许白色粘液,其余症状消失,自行停药后一月,粘液消失,经纤维结肠镜复查,除肛门乳头稍有肥大外,结肠炎、息肉消失,结肠粘膜象正常。2011年随访,没有复发。

湿和热是自然之气,怎么跑到大肠去了呢?就是因应协调性出了问题,升降出入的气化活动,未能和自然协调平衡。之所以湿热化邪停留在大肠,是由于这个病人的大肠气化活动最弱,或虚而传导失常,或滞而泻下阻塞,因应调节机制低下,湿热就在大肠集聚起来,入于血络,疾病就发生了。不少结肠炎、结肠息肉的患者,都与大肠湿热密切相关。

“之化”、“之变”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指自然之气影响生命之应,经过“之化”、“之变”而导致疾病发生。其实,“之化”、“之变”是生命因应自然之气等发生的气化活动的概括。以生命之体分内外,风寒暑湿燥火是外在自然之气,文化环境的气氛也是外在之气,外在之气没有经过生命的气化活动,就没有生命价值。以五藏气血分内外,本藏之气为内,本藏之外的气为外。所有内在的变化,都与外界之气的影响密切相关,都是因应外界而发生的“之化”、“之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