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写太极拳历史的重大发现(中)续2.3 乾隆太极拳谱之谜

 tjboyue 2022-01-04

Image

改写太极拳历史的重大发现(中)续二

崔虎刚 ( 六合武学)

乾隆太极拳谱来历之谜

民国时期,姚馥春、姜容樵先生出版的《太极拳讲义》一书,可谓轰动一时。因为其中首次披露了陈家沟陈氏秘传“乾隆太极拳谱”以及乾隆时期的太极长拳等内容。

Image

尽管唐豪先生当时认为是伪造之笔,但多少人从其中技术本身看,赞成者居多。以后学人又发现,吴孟侠先生公开的牛连元所传杨家秘传内容与之相关的二十字尽在其中,而且更加完整。于是研究论文升级为:一说此为张三丰原谱内容,一说吴由姜、姚著作伪造而出。实际上,这些内容原来是出自河北广平六合通背拳传承人陈利先生。

Image

陈利先生传系谱中的相关姜容樵、姚馥春“乾隆太极拳谱”文字

它们既不是姜、姚二人或其他人的伪造的。也非吴孟侠先生的伪造,更不是张三丰的原谱。技术本身的价值及其真实性,这一点许多学人的看法是正确的。

回顾来看,最初产生差之毫厘的原因,在形意名家许占鳌先生、汤士林处。由于许、汤先生得到,或者得到信息后,没有对弟子交代清楚,或者许、汤先生自己的推断错误,因此造成了姚、姜著作中的谬以千里。

按姚馥春先生在其序中记载,此拳及其乾隆年间太极拳谱:“许先生得自广平陈姓,亦受自河南,然许非入室所传,乃以友谊互相受授者也”表明姚、姜二位先生并不清楚此拳具体来自何人。因为不是嫡系传人,对于“广平陈氏”产生了误会。

Image

但二人此处的记载,强于金恩忠先生《国术名人录》的关于其出处的记载:“汤士林,河北青苑人,十一岁被太白山道人携往山中,传授太极拳及太上道诀,居山中八年,技乃大成。下山后又拜定州的许占鳌学行意拳和八卦掌,艺乃益精。其所习太极十三式,与今之南北所传者,亦大同小异,惟太极长拳,与今之治太极者,不惟名称各异,其用法及进步之速,尤非十三式所能及也。”

Image

在姚姜误推为陈家沟陈氏所传后,其著作中另有补充推测 “许先生之太极拳乃以友谊关系学于陈耕耘之子某,得自友传,而非师授入室所传“ 解释形意门对许的了解 “故同门多未知其精太极。”

后人在姚姜的基础上,继续推断,“此处“陈耕耘之子某”乃陈延熙先生 ”“1900—1906年期间, '乾隆抄本’由长兴之孙陈延熙在天津授拳时,赠予友人形意拳名家许占鳌,许再传姜容樵等。”

后来便出现了学人在其基础上的发展发挥,并引申出诸多其他,如 “1930年,姜容樵、姚馥春合著的《太极拳讲义》,全文公开传出了陈长兴家传的王(王宗岳)谱乾隆抄本,并说明该谱来源是长兴之孙陈延熙在天津授拳时,与形意拳名家许占鳌为友,许正在学太极拳,延熙以家传的王谱乾隆抄本相赠,许占鳌传弟子汤士林,汤士林授其师弟姜容樵、姚馥春。由于秘传时代已过,王谱才得以公开面世。”等等。或者否定,或者奉为考证张三丰、杨氏相关历史的铁证,至今如此。

前提错误,后续看似符合陈延熙等其他历史,自然缪以千里了。

陈利(陈华,字利,乡称老利,河北六合通背拳第四代传人)为乾隆嘉庆时人。这部分文字最初并非为太极拳所作,而是为其六合通背拳所写。后来被其传人作为太极长拳的太极拳论而外传形意许明德(占鳌),再后误归为陈家沟陈氏后人传出的乾隆时期的太极拳谱、王宗岳太极拳谱、乃至张三丰太极拳谱。

此外,民国时期,黄元秀先生在其著作在感到遗憾的一件大事,实为后来学人的一大遗憾!又是怎么回事?

请各位关注续三,河北镖师郝三爷太极拳之谜!

改写太极拳历史的重大发现(中)续三

崔虎刚 ( 六合武学)

从前文考可知,历史文献证据下的王宗岳为乾隆时人的确定,将使许多学界对目前难以定论真伪、争论不休、那些以明代或清初王宗岳及其太极拳谱为基础的文献、说法、家谱等的真实性、排他唯一性、出现的时代等,得到澄清、否定或纠正

也看到了姚馥春、姜容樵先生《太极拳讲义》披露的 “乾隆太极拳谱”以及吴孟侠先生披露的太极拳秘诀,在技术上的真实性,被学人推崇、影响武学界尤其太极学界的道理所在。看到了两者介绍其来源的错误所在。

由此可见乾隆嘉庆时期,河北广平六合通背拳代表陈利先生的贡献及其影响!

这里我们再破解一个民国时期黄元秀先生所见的另一个武林大案!

清末民初河北郝三爷太极长拳之谜

太极拳在武林这脱颖而出,后来居上,有赖于清末民初太极拳传人中,聚集了一批,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真才实学,高素质,高修养的人士。

黄元秀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杰出者!黄元秀先生在其太极拳专著(详见《黄元秀武学辑录》)中,记载了杨家许多内传内容,包括学者二水先生“《太极拳论》从 “一动无有不动”,发展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是杨家的贡献,从根本上确立了以“轻灵”作为太极拳运动之纲领的根据所在 ”的内容。

Image

现在看,杨家从 “一动无有不动”,发展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实际上是出自乾隆六十年之前以及之后的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版本的变化。

黄元秀先生在其著作中,也记载了陈杨两家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并对其技术进行了对比,得出了陈家与杨家太极拳完全不同、拳谱也不同的结论。

此外,更重要的是,黄元秀先生还用生动的文笔,记载了河北一个别开生面的郝家(崔注:不是永年郝和,郝为真)太极拳派。其文如是说道:

太极拳,近年来风行南北,可谓国术界中最普遍之拳术,遍观各处,各人所练,各不相同,可大别为三派:一为河北郝家派。此派不知始于何祖,闻系河北郝三爷所传,述者忘其名,世以“郝三爷”称之。

三爷于清末走镖秦晋间,身兼绝技,善画戟,名震绿林,镖局争聘之,实为山陕道上之雄。余见天津蒋馨山、刘子善等,皆练此拳,南方习者不多,吾师李芳宸先生南来时,其家人及同来各员,皆善此。手法极复杂,其动作较杨陈二派增添一倍,约有二百余式,表演一周,时间冗长。据吾师云:此于拳式之外,加入推手各法,故较其他派手法齐备,因太繁细,颇不易记,诸君既习杨家派,其理一贯,勿须更习。余怂恿朋侪学习之,计费六十余日,不能卒业,可见其繁细矣。孙禄堂先生云:“此拳之长,极近柔顺之至。”尔时余忘索其拳谱,不知与陈杨两派之理论,有无异同也”

黄元秀的这些记载,十分重要,为今日研究提供一个重要依据。黄元秀先生当时未想起与蒋、刘、李要拳谱,成为其终身莫大遗憾!自然也是学界学人的莫大遗憾!

这一记载,由于是民初黄元秀先生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它为破解太极拳众多重大历史谜团,留下了一把钥匙。这一点,学界并没有普遍认识到。

当时,只有黄元秀先生看到并记载了,清末民初,中国大地上,尤其是北方地区,太极拳已经出现了比较公开、有一定流传历史的三大流派!即杨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以及内容比杨、陈太极拳多出很多的河北镖师郝三爷派(按李景林先生所言,它与杨家拳理一致的)太极拳。

那么黄元秀所见的郝三爷太极拳来自哪里呢?

姜容樵、姚馥春所著的《太极拳讲义》记载了,姜容樵当以李景林武当剑弟子身份,在李先生家中表演其时,李景林对其直接肯定并介绍了此拳相关更多信息,姜容樵对此很是佩服。由此可知,许、汤传姚姜的拳法与李景林所继承的拳法同源。

实际上,从前文我们已经应该明白,到郭云深弟子许占鳌与武友换艺的时候,河北陈利的传人所传的武艺,已经不是陈利的六合通背拳了,而是陈利先生的太极长拳!陈利先生在王宗岳武学文献太极拳论、阴符枪谱等武装下,已经完成了从六合通背到太极长拳的华丽转身

这是一个重要坐标,请各位老师勿忘。后续将会看到这一坐标的前后时间,广平陈利在河北等地的传播武艺并形成的格局的真实情况!

既然许、汤传姚姜的拳法来自河北广平乾隆嘉庆时人陈利的“太极长拳” 可知李景林先生继承与郝三爷同一脉的内容很丰富的太极拳,也是河北陈利的太极长拳!

由上可知,姚、姜两位先生在记载、传播乾隆陈氏(河北广平陈利)太极长拳、乾隆太极拳谱等问题上,功大于失误。且其失误也有历史原因。而唐豪、徐哲东先生犯了一定的主观判断错误。以后的学人各执一端,且有发挥。

英雄镖师郝三爷的太极长拳之谜破解后,我们再看一下今日相关上述太极拳各支传人自己的情况,又是何故事。

续四 开合太极拳来历之谜

Image  陈沟水太极拳网  陈沟水网 

传递精彩,点下面「在看」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