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势论》最新校考成果!练太极应遵循张三丰拳诀,有理有据!

 winriman 2023-04-26 发布于中国香港

王宗岳《十三势论》校定文

路迪民


王宗岳的《十三势论》(指“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一篇),是太极拳锻炼的经典性指导文献,然其存在多种版本,标题、作者与辑录内容亦有差别。笔者不揣冒昧,参校各种版本加以考辨,试图得出一个比较合理、完整的“校定文”,以供大家研究选用。

首先说该篇的标题、作者和内容。

唐豪所得“厂本”太极拳经抄本,在《先师张三丰王宗岳传留太极十三势论》的标题下,有“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至“勿令丝毫间断耳”一段文字。接着在《山右王宗岳先师太极拳论》的标题下,有“太极者,无极而生……”和“长拳者,如长江大海……”两段文字。唐豪将以上内容分为三篇文章:“一举动”一段题为《十三势论》,“太极者”一段题为《太极拳论》,“长拳者”一段题为《太极拳解》(见唐豪著《王宗岳太极拳经研究》,1935年)。

陈微明的《太极拳术》(1925年),在《太极拳论》标题下,包括“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长拳者,如长江大海……”,“原书注云,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太极者,无极而生……”四段文字。

图片徐致一的《太极拳势图解》(1927年),吴鉴泉的《太极拳图》(1929年),杨澄甫的《太极拳使用法》(1931年)和《太极拳体用全书》(1934年),马岳梁的《吴氏太极拳》(1935年)等版本,都以《太极拳论》、《禄禅师原文》等标题,连续辑录了陈微明本《太极拳论》中“一举动……”,“长拳者……”,“原书注云……”三个段落的内容。因为有“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之语,有的版本将作者写为张三丰。

图片

据笔者考证,上述内容都不是独立的拳论,而是王宗岳对张三丰所传太极拳歌诀的注释,这是标题不同或无标题的根本原因。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附录之“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很清楚地表现了歌诀与注释的关系(见右图,“山西师传”者,即为王宗岳。参见拙著《杨式太极拳三谱汇真》之“乾隆抄本太极拳经与太极拳经的原貌”)。所谓“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是王宗岳对张三丰歌诀而言,拳论作者实际是王宗岳。

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之后的一些著作,却将“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一段,署名“武禹襄著”。这是某些权威人士为了否定张三丰的移花接木行为。李亦畬的“老三本”,此段标题明明白白写着《又曰》二字,犹如“子曰诗云”之类,显然是抄录而来(李福荫在《廉让堂太极拳谱》改名为《十三势说略》)。

就内容而言,“太极者,无极而生”一段,侧重于随屈就伸、舍己从人的技击要领。“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一段,侧重于轻灵稳健、节节贯串的演练要领,亦有命名为《太极拳用功秘诀》者。“长拳者”一段,是对“十三势”的具体解释,也与太极拳演练要领密切相关。

因此,前辈们把侧重技击的“太极者”一段作为单独一篇,把侧重演练要领的“一举动”一段和与其密切相关的“长拳者”一段合并辑录,是很有道理的。“原书注云”一段,提供了太极拳祖师张三丰的信息,“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之语,又道出了太极拳演练的根本宗旨。所以,笔者很赞成把“一举动”、“长拳者”、“原书注云”三个段落合成一篇,并依唐豪厂本,将标题定为《十三势论》,以便与“太极者”一段之标题《太极拳论》有所区别。

以下,先将定稿分句写出,再做简略校考。详细的版本对比从略。


01
十三势论  王宗岳

【校考】篇名与作者已如上述。需要强调的是,“十三势”就是“太极拳”,是太极拳从技法内涵而言的别称(从风格而言,亦称“粘绵拳”)。并非先叫十三势,后叫太极拳。所以,《十三势论》也是广义的《太极拳论》。


02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校考】多本如是。有将“尤须”写为“犹须”者,不取。

此段,李亦畬在《又曰》标题下写为:“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与众谱差别较大。笔者以为,这是他(或武禹襄)按照个人理解做的一些补充修改,并非王宗岳原著。


03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校考】多本如是。唐豪厂本将“内敛”写为“内练”。个例,不取。


04
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校考】多本如是。有将“无”写为“勿”、“毋”者,义同。陈微明《太极拳术》无第一句。唐豪厂本将“凸凹处”写为“高低处”。皆为个例,不取。


05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校考】多本如是。有将“在脚”写为“在於脚”,“形”写为“行”。个例,不取。


06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

【校考】唐豪厂本,李亦畬手抄郝和藏本,陈微明本皆如是。《廉让堂谱》,杨澄甫本在“得机得势”前多一“能”字。兹取前者。


07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校考】多本如是。黄文叔本写为“若有不得机不得势处”,李亦畬本写为“有不得机势处”,“身便散乱”后多“必至偏倚”四字。个例,不取。


08
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校考】多本如是。有将“前后左右”写为“左右前后”,“是”写为“是在”,“不在”写为“不是”,或后面多出“而在内也”四字。皆为个例,不取。

此二句,单就本文而论,“皆然”、“凡此”的指向不明,可谓“难解之谜”。联系到姜容樵乾隆抄本的六首歌诀,则迎刃而解。

原来此二句是对“歌诀二”中“意上寓下后天还”一句而言。“皆然”,就是不仅要“意上寓下”,还要“意前寓后”,“意左寓右”。“凡此”二字也有了下落。


09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

【校考】多本如是。唐豪厂本无“有前即有后”一句,杨澄甫本后两句的“即”写为“则”。个例,不取。


10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

【校考】多本如是。有将“意要”写为“意欲”者,个例,不取。这也是对歌诀“意上寓下后天还”一句的进一步解释。


11
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校考】陈微明《太极拳术》,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皆如此。李亦畬抄本第一句为“若物将掀起”。姜容樵乾隆抄本为“譬之将植物掀起,而加以挫折之力,其根自断,损坏之速乃无疑。”兹取陈、杨二本所载。

“将物掀起”,要断其“根”,显然是指将“植物”掀起(拔起)。“挫之之力”,就是要斜着向上拔,利用杠杆原理,使植物的根从一侧逐渐断开,既省力又快速。太极推手的发劲,就是要斜向上推,俗称“拔根”。

“将物掀起”,“掀起”是动词,“物”是宾语,句意明确。若写为“物将掀起”,“物”是主语,则成为“物”自己要“掀起”,不合事理。沈寿《太极拳谱》之“武谱”《十三势说略》,将原文“物将掀起”径直改为“将物掀起”。


12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校考】唐豪厂本,李亦畬抄本,陈微明本皆如是。杨澄甫本无“自”字。它本有将“总此”写为“总有”,将“一虚实”写为“一虚一实”。不取。


13
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校考】多本如是。有将“无”写为“勿”,或无“耳”字。个例,不取。唐豪命名之《十三势论》,以武禹襄署名之《十三势说略》,皆止于此。作为《十三势论》,没有“十三势”的解释,是不完整的,故而多本紧接下文。


14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校考】多本如是。有将“大海”写为“大河”者,或没有“也”字。个例,不取。此处言及太极拳的另一别名:“长拳”,乃滔滔不绝之意。

“长拳者……”至“金木水火土也”一段,陈微明、徐致一、杨澄甫等版本,皆无篇名,紧接上文。唐豪将其单独列出,命名为《太极拳解》,实则并非一篇单独拳论。在乾隆抄本中,此段是王宗岳对歌诀五的解释。歌诀五:“掤扌履挤按四方正,采挒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

武禹襄抄本,此篇名为《十三势》,题下注“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九个字。其内容排列与杨本有明显差别。以下避开对李本的对比,待后单独录出。


15十三势者,掤扌履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

【校考】唐豪厂本,姜容樵乾隆抄本,万县抄本,陈微明、杨澄甫、徐致一、关百益本皆如是。它本有将“扌履”写为“攄”者,不取。


16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

【校考】多本如是。陈微明本“左顾右盼”为“右顾左盼”,恐为印刷之误。


17
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校考】姜容樵乾隆抄本如是。万县抄本,唐豪厂本“势”后多一“也”字。这里先把“十三势”的概念做了解释,下面是八卦五行与十三势的关系。

徐致一本,陈微明本,杨澄甫本皆无此句。兹从乾隆抄本。


18 
掤扌履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

【校考】姜容樵乾隆抄本,唐豪厂本,陈微明本皆如是。徐致一本,杨澄甫本,陈炎林本,“坎离震兑”为“乾坤坎离”,“乾坤艮巽”为“巽震兑艮”。前者是将十三势与后天八卦(文王八卦)对应,后者是将十三势与先天八卦(伏羲八卦)对应,见下图。一般认为,先天八卦表示天地自然,后天八卦表示人生社会。兹取后天八卦之说。

图片


19
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校考】乾隆抄本,唐豪厂本,陈微明本,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皆如是。某些版本后有“合而言之,曰十三势”或“合之则为十三势也”之语,已见前文,乃内容排列之别,此处不再重复。

唐豪命名的《十三势解》,到此为止。

武禹襄抄本之《十三势》(题下注“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内容排列顺序与乾隆抄本、杨氏传本不同,可视为武派资料。全文如下:“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扌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扌履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见顾留馨《太极拳术》之郝和藏本影印件)


20
原书注云: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

【校考】陈微明《太极拳术》如是。姜容樵乾隆抄本为“以上系三丰祖师所著”,杨澄甫本为“原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峰祖师遗论”。兹从陈本。

唐豪所辑14种太极拳经版本,10本都有此类注文。由于太极拳源流的认识分歧,上世纪50年代后,许多版本都将此语删掉,但徐致一在其《吴式太极拳》,孙剑云在其《孙式太极拳》中,宁可不参与国编专著,扔坚持保留此段注文。

如前所述,“以上”二字,是王宗岳对张三丰歌诀而言,王宗岳在解释歌诀之后,如实地注明了歌诀作者,给我们留下“张三丰祖师”的信息,这是自乾隆以来的原始资料记载。李亦畬《太极拳小序》第一句话就是“太极拳始自张三丰”。无端否定、闭目塞听的历史虚无主义,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严重障碍。


21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校考】多本如是。有将“延年益寿”写为“延年养生”者,个例,不取。

此语也是至关重要的金玉良言。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的优秀代表,既有高深的技击功能,更有神奇的健身效果。然其终极宗旨,却是修炼。逞强好胜,本末倒置,则难于进入太极拳艺与太极文化的巍峨殿堂。

现将校定文连续抄录如下:

十三势论  王宗岳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扌履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掤扌履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原书注云: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图片

 图片

监制:柯超

编辑制作:李嘉琪

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总第1258期

出品:武当杂志社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老街五号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