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胆囊炎,无非是“肝脾不和”!一张方子,调肝脾止痛,请抄录

 梦醉岑山 2022-01-04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给你聊聊,中医关于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思路。

当然了,一篇文说,肯定是说不全的。我只能挑选其中带有普遍性、启发性的思路,给你聊聊。

来看一则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是38岁。医案记载姓杜。

诊的时间,是1987年的7月18日。

怎么回事呢?原来,从大概一个月之前开始,这个患者就感觉到右侧胁肋下隐隐作痛。

最初,此患尚能忍受。但是到了后来,她实在有些受不了了,于是就去求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而缓,舌苔薄白。

仔细询问,患者反映,每到月经来临之前,她都会觉得乳房作痛。长时间以来,大便还有些溏薄,不成。在平时,则感觉有些胸闷。严重的时候,甚至有干呕的感觉。

这么难受,她的食欲肯定也不好。吃下饭,就腹胀,没胃口,整个人的精神状态还很疲惫,没精神。

医家给安排了一个B超检查,结果提示,她有慢性的胆囊炎。

面对这个情况,医家经过反复斟酌,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土炒白术12克,酒炒白芍、陈皮各10克,川楝子(炒)、醋炒元胡和半夏各10克,神曲、麦芽各18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5剂以后,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服用10剂以后,诸证悉平。这个时候再去做B超检查,发现患者的胆囊炎没有异常的象了。

这是在1988年,于《辽宁中医杂志》上刊发的医案。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好好查阅一番。

接下来,我给你说说,这里的道理。

我跟你讲啊,这个患者的状态,在慢性胆囊炎患者里头,是十分多见的。这就是所谓的肝胆气郁,肝脾不和。

为啥这么说呢?

你看,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胆囊炎。

据此,我们知道,患者的胆有问题。

中医理论讲,肝胆互为表里,共同属木,主升发疏泄。所以,胆有问题,肝也跟着出问题。

那么,患者的肝,用中医的视角看,真的有问题吗?

有啊。你看,此人脉弦,这就提示肝气不平,肝郁气滞。肝经,走乳房的。肝气失和,所以这个患者的乳房,在月经前发胀。

可见,这患者有肝郁气滞的问题在。

接下来,你再看,患者肝胆之气异常,肝木不调。于是,肝气就会乘脾。所谓乘脾,指的是过度克伤脾土。本来,肝木就克脾土。现在肝胆之气不平,那自然要进一步克伤脾土了。于是,就有了肝木乘脾的状态。

肝木乘脾,脾的运化就会受影响。所以,患者便溏、纳呆、干呕,脉象偏缓。

另外,也是由于肝郁气滞,患者胸前气机不畅,所以她反复感觉到胸闷。

所以说,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判断出,患者的整体状态,属于肝胆气郁,脾失健运。我这么说,你是不是懂了?

那好了。现在,我们看看医家用了什么方药,来改善这个问题——

土炒白术12克,酒炒白芍、陈皮各10克,川楝子(炒)、醋炒元胡和制半夏各10克,神曲、麦芽各18克。

这配伍,其实是痛泻要方的加减。这里头,白芍柔肝,缓急止痛。川楝子和元胡,能疏肝止痛。这些药,目的在于调肝胆之气。

除了调肝胆,还得健脾。所以,用白术、陈皮、神曲、麦芽来健脾和胃。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你看,这方子,就是一面调肝,一面健脾。它的结构,非常简单。这里头,包含了痛泻要方。痛泻要方,源于《丹溪心法》,基本结构就是白术、芍药、陈皮、防风。这配伍就具有调和肝脾的作用。芍药调肝,白术和陈皮健脾,防风止泻。

在这里,我建议读者朋友能把这个小医案和小方子,好好地记录下来,反复琢磨一下。它是调治慢性胆囊炎的经验方,结构简单,立意明确,很有启迪意义。它的主治症候,前面医案里已经写清楚了,你得反复体会。文中病例的表现,很有普遍性。

其实,慢性胆囊炎,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肝脾不和,是它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希望我的这篇小文说,能帮助你对慢性胆囊炎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对中医治疗之法,有一个感性的体会。纵然,文中配伍,不见得适合所有人,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但是它对大部分患者来说,符合一般的治疗规律,因此有借鉴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