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中医理念重新认识健康与疾病

 人老颠东 2022-01-05

健康难得,疾病易生,今时慢性疾病越来越高发,这值得我们用中医理念来重新认识健康与疾病。

我们都希望能永葆健康,并且远离疾病。一旦患上了疾病,往往持久难愈,病人既要忍受着病苦的折磨,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又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那么,如何才能恢复健康呢?本文从中医的角度来阐释健康与疾病,希望能帮助每一位病友早日康复。

一、何为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具备心里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对于健康,我有如下几个观点:

其一,健康是人体与生俱来的,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基本权利。

人人都有健康的权利,事实上,人人从一开始就是健康的。《内经》明言:“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这是自然规律,是每个人的生命与健康基础。

其二,后天稍不注意,健康就容易失去。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人的健康无时无刻地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大体说来,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包括情绪的管控能力、压力的处理能力、药物使用的谨慎态度、生活方式的选择等;二是外在的,包括四时交替、天气变化、环境污染、工作压力、饮食质量太差等。这些内部与外部各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对健康的威胁。

其三,在后天保持健康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生活中所见,我们总是容易生病,有的人甚至生了大病重病。为什么容易生病呢?一方面,因为受诸多因素影响,在后天要想一直保持健康非常不容易;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对健康有足够的重视,没有积极养生,甚至因为忙碌于工作或享乐而忽视了健康。

其四,有钱买不来健康。

总有人盲目认为,只要有钱,钱可以换回健康。这是非常愚蠢的观点,因为健康是不可以用钱买来的,否则,有钱人都不会生病了。由此说,健康是限量版的奢侈品。拥有健康,就是一个最奢侈的人。

其五,健康其实就是正气健旺。

《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简单来说,正气即阳气,正气是生命的原动力,是生生不息之气。只要正气不衰,健康就不会失去。所以,我们要想维持健康,那就要养这一团生生不息的正气。换句话说,正气类似于正能量,正能量足的人,必然是健康的。

其六,中医对于健康的定义。

《内经》首篇就讨论健康,提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短短的一句话有着深刻的含义。其中提出了健康的金标准,即人必须是形(肉体)和神(精神)的统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活到天年。

其七,健康并不意味着不死。

医学的作用是帮助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的寿命,但医学不能无限地延长人的部分寿命。换句话说,医学不能让人永生,根据每个人肾精的强弱,人人都有自己的天年。所以,在有限的生命中健康地活着应该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目标。

二、何为疾病?

现代医学对于疾病的最常应用的定义是: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具体来说,疾病是指在一定病因条件作用下,机体因自稳调节系统紊乱而发生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引发一系列的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患者可表现为症状、体征和精神行为的异常。

对于疾病,我有如下几个观点:

其一,疾病即是正虚。

生命以正气为本。中医主张内求,就疾病而言,中医重视的是正气,正气盛衰决定着是否患病。只要人体正气不虚,就不会生病。反之,正气一虚,就是疾病。

其二,疾病是平衡失调。

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这个生命体以五脏在内为本,以四肢百骸及筋脉皮肤在外为标。人体正气充足,则五脏平衡,处于不病状态。反之,若五脏失衡,即意味着疾病的产生。疾病或表现在体表,或表现在体内,都以五脏失调为根本病机。

其三,疾病往往是身心失去和谐的表现。

人是身(形)心(神)合一的生命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不但在身体上,也会表现在心理上。疾病既可以是身病,也可以是心病,或者是二者兼有。从临床来看,疾病以身病为主,但心病也越来越多见。

慢性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心失调。因为心病,导致了身病。因为心主神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若失去了平衡,就容易导致五脏六腑失去平衡,进而造成各种身病。所以说,于诸多慢性疾病而言,身病是标,心病方为本。

其四,疾病源于阴阳失和和天人失和。

中医是建立在整体论基础之上的。中医从“阴平阳秘”和“天人合一”的角度去认识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内经》明言:“阴平阳秘,精神乃至”。认为人体阴阳平衡,意味着人体五脏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人就不会生病。反之,若阴阳失衡,人体五脏系统就失去平衡,也就会生病。具体而言,人体系统主要由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组成,这些脏腑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相互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在这个相生相克的关系中,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核心是平衡。

《内经》提出“天人合一”理念:一方面,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是合而为一的;另一方面,人与万类生命是同气相求的。人的生命与万类生命相通相贯。只要是天人失和,或人与万类生命失和,都容易造成人的疾病。

其五,人生病的根本原因是“天人合一”这个巨系统的失衡。

人与万类生命以及天地是一个巨系统。人之所以生病,源于这个巨系统的失衡。显然,这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细菌、病毒、癌细胞等等微观层面的问题。

现代医学在还原论思想指导下将疾病作为对象,认为疾病的原因是由于细菌、病毒、癌细胞,干预的方向是从疾病入手采取对抗性的方法,药物毒杀、手术、放疗和化疗。如此治疗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今时慢性疾病越来越高发,显然,按现代医学的理论很难去完全治愈,这就提示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疾病的原因,否则,难以有效防治这许多的慢性疾病。

其六,疾病是宏观层面的问题。

中医认为疾病的原因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微观而言,是人体系统失衡导致体内环境恶化的结果;从宏观而言,是人与天地失和所致。

由此引出了治病的思路。从微观来说,要通过辨证施治,采用非对抗性方法进行干预,使人体五脏系统恢复平衡,在充分激发人体自愈能力的基础上,依靠人体自身的力量来解决疾病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扶正祛邪。所谓扶正,即使人体五脏系统进恢复平衡;所谓祛邪,是人体正气旺盛了,自己去祛除邪气,从而使人体五脏系统恢复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从宏观来看,要通过调节人的生活、饮食、起居以及经络气血,让人跟上天地的节奏。人能顺应天地,则能得天地的庇护,自然就会健康。

微观思路类似于中医的临床治疗,而宏观思路则类似于“治未病”理念。我认为,这才是医学的核心!医学必然是同时包含着治病与防病的全部内容,单纯的谈治疗是远远不够的。

医学的最高目的不仅是治病救人,还应该包括让人不生病,即“治未病”。显然,中医之所以高明,正因为中医不但有微观层面的临床治疗,还有宏观层面的“治未病”。所以,我的建议是,人人都要学习中医,不是为了给他人治病,而是为了让自己不生病。自己才是最好的医生。把自己至贵至重的生命与健康拴在医生的裤腰带上,这是最没有智慧的行为。

点击图片预约膏方“一人一方个体化治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