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绩效主义”应该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wtj军 2022-01-05

有一则小故事,“A、B、C三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老虎,他们害怕极了,突然B看到A蹲下系鞋带,B问A:“你以为系好鞋带就能跑过老虎了?” A回答:“不,我只要跑过你们就可以了'。B顿悟,一脚踹向了身旁的C,追着A一溜烟跑了。结果是。。被踹倒的C不幸成为了老虎的美餐。。。。'

这则小故事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1、当对手强大到你无法对抗时,或当任务目标遥不可及时,团队成员会大概率放弃协作,大家的关注点就不在任务和目标了,而是你的同伴,有不少人开始不择手段,这是比我们常规意义的内卷更为可怕的开启“互害模式”。

2、如果团队面临生死决择,在人性考验之下,一切文化精神力将会被抛弃,生存本能驱使下开始刺刀见血、你死我活的争夺。

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就象上帝造人时给每个人设定的程序一样,所有人都无法对抗的生存法则!不存在谁比谁高尚,谁比谁更高级,区别就在于大家处的“境”不同而已。

中国许多企业都在经历“绩效至上”的阶段,不断用生存力去激发员工的狼性,生存力无非名和利,人类最本能的欲望,但老板一旦有一天给的兑价满足不了员工的预期时,则边际效应迅速递减,这些员工会成为企业的麻烦,那么企业要持续发展可能只有换一批员工了;欧美企业也曾经历过这个阶段。杰克.韦尔奇的”活力曲线”曾盛行一时,许多企业也纷纷借鉴,但其在通用电气后期为什么不得人心?许多A类员工也最终因此选择离开?因为本来应该在特殊阶段应用的考核机制被常态化了。末位淘汰、强制分布相当于先列好处罚名额,再来找处罚对象,而不是有处罚对象,再对之行相应处罚。所以末位淘汰时间一长,企业的文化基因开始破坏,不良效应逐步显现,一流人才开始流失。绩效主义会挤压许多领导看不见的工作内容,从此基础建设无人问津,组织本身难以进化,最终企业无法支撑长期发展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当市场存在普遍性机会时,所谓“能捡到碗里的都是菜”,这种绩效主义可能会迅速带来短暂的辉煌,让企业快速扩张;但一旦风向改变,市场的普遍性机会消失了,结构性机会开始突显时,质量及专业地位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绩效至上的企业就会迅速不适应,而出现了巨大的内卷,因为“绩效主义”永远不会带来高质量的发展,它容易蕴育“商业投机主义”,压力越大,员工的行为越投机,甚至放弃协作相互挖坑。

“文化力”才是这个阶段最需要源动力,员工在解决了生存的问题之后,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感,会产生一种自驱的力量,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发挥自己的价值,真正和企业的命运融为一体。员工和那些职业经理人(高管)相比,永远是员工更为稳定,而高管的行为更短期,因为要在其任职期限内出成绩,他们会用绩效工具去疯狂挤压员工单位时间产能,既便失败他们在职场的可选余地也比员工大,所以员工行为可能更长远,而职业经理人基本不会作长远规划;文化是一个企业员工的集体人格,当一个企业把员工和企业的价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彼此利益同向的时候,员工会发自内心为企业做贡献,从而会迸发出极强的驱动力。

一个企业需要去建立完善的制度,但再完善的制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制度不达的地方需要靠文化,激发每个员工身上的闪光点,点亮人性的光辉,并让它普遍存在;决不能去释放人性中恶的一面、放弃协作相互伤害。这才是组织存在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