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名的应用​

 梧桐人名苑 2022-01-05

每个人都有名字,有些名字还被赋予了其它涵义。人名被赋予其它涵义而应用于其它方面形成新的语词,称为人名词。探讨和研究人名起名的学问,属于人名起名的范畴,叫人名命名学。探讨和研究人名词形成的规律及应用范围,姑且叫作人名应用学。

人类从何时开始起名字目前还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人类开始进行集体活动,或者需要进行信息交流,协同行动时,就开始使用名字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无论使用什么语言,都有自己的取名方法。这些人名可能是一个声音的符号,更多的则是一个既有图文形象又具有声音形象的符号。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没有名字的人几乎不存在。

英国小说家笛福Daniel Defoe16691731所著《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主人公鲁滨逊只身漂流到荒岛上。岛上荒无人烟,在独自苦熬的24年中,主人公除了知道自己是“鲁滨逊”,根本就不需要也没有机会使用这个名字。后来他收下一个奴隶作为仆人,为了交流的方便,给其取名“星期五”(Friday)。

人名,是一个人在人群中刻划的标记,是将此人区别于彼人的符号,是表明该人民族、宗族、特征、排行、性别、地位等的综合性徽记。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所著的小说《克洛德·格》(Claude Gueux)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穷苦的工人,因为偷了东西被送进监狱。雨果写道:“事实上,从审讯一开始,他们中的好些人就已经注意到被告姓格,这个姓已深印在他们的脑中。”“格”(Gueux)在法文中的意思是乞丐、流浪汉。在法官眼中,姓“格”的人天生就是下贱的。这是姓氏打在人们身上的阶级地位的烙印。

有些国家或民族干脆用姓氏作为确定阶级地位的标记,印度的种姓制度就是其典型代表。种姓制度是以种姓为形式,确保职业世袭、内部通婚、不准外来参与的社会等级分明、界限森严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一个人还没有出生就已经注定了贵贱,出生后所取的姓名只是对这种贵贱(阶级地位)的确认和标识。印度孟加拉语作家萨拉特·钱得拉·查特吉(Sarat Chandra Chatterjee18761938)在小说《奥帕吉的天堂》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甘阿利的妈妈'种姓’低贱——她是'杜莱’种姓的姑娘——没有挤上去的勇气。”“杜莱”是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之外的许多低等种姓之一,多半以抬轿子和捕鱼为职业,种姓不但可以让其他人辨认身份,而且还对本人有心理暗示作用。在《奥帕吉的天堂》中还有涉及到名字的描述:

当父母为孩子举行命名礼的时候,想来大梵天在天上常常是会为孩子双亲的愚蠢而忍不住发笑的吧,因为父母为孩子的好名字和孩子的命运常常恰是绝对相反的,于是他们的一生就对他们的名字作着鬼脸任意嘲笑,一直到他们生命结束,但是甘阿利的妈妈的微不足道的一生却幸运地逃避了大神的这种玩笑。因为她的降生,妈妈送了命,爸爸一怒之下给她起个名字叫奥帕吉

正因为人名被赋予了标记人们等级,表达个人感情的因素,所以人名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也有着独特的作用。意大利小说家朱泽培·托马齐··兰佩杜萨(Giuseppe Tomasi di Lampedusa18961957)以第一人称写过一篇题为《莉海娅》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叫保罗·科尔贝拉。小说描写主人公见到参议员时,参议员根本不屑一顾,还对其名字进行了一番嘲讽:“保罗……你运气不错,名字和那位唯一有点文化、识几个字的门徒一样。但是,你如果叫吉罗拉姆则更好。你们这些基督徒取的名字都很庸俗,奴才名字。”当主人公说出自己是一个望族唯一正宗后裔时,参议员的态度立即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的代言人,他们说出了作者思考已久但又不便直说的想法。作者往往会通过人名暗示人物的命运或作者的思想。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17991850)就非常重视作品中的人物名字。巴尔扎克的好朋友戈日朗(Léon Gozlan18031866)在题为《私下里的巴尔扎克》的回忆录中详细谈了巴尔扎克怎样给自己的中篇小说《马卡》(Z.Marcas)中主人公起名字的过程,戈日朗写道:

“我告诉你我需要你替我帮点什么忙吧,”巴尔扎克说,“像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个非同凡响的人物,我必须给他一个和他的命运相称的名字才行。这个名字要能够说明他这个人,表现他这个人,这个名字能介绍他就像一尊大炮老远就介绍自己说:'我叫大炮’;这个必须生来就是为他而设的,任何旁的人都不能用。告诉你吧!这个名字我还没有找到:我把设想到的声音都拼过了,直到如今,仍然没有成功。愚蠢的姓名真是太多了!并不是我怕给我的人物取上一个愚蠢的名字;这是不须顾虑的;我怕的是——这说不定比一个愚蠢的名字还值得叫人害怕——名字跟这个人对不上头,就像齿龈对不上牙齿、毛发对不上发根、指甲对不上肉一样。

……

巴尔扎克以他惯有的那种固执抢着说:“人还没有降生到尘世来,在天上接已经取好了名字。这是一个神秘的事情,要想懂得它,咱们这些渺小的推理的微不足道的规则,是不适用的。其实,相信姓名与人的这种奇妙关系的也不止我一个人,人有姓名,就像挂上一张神符一张魔符,这张符也许要来指引他在尘世上的路程,也许要来毁灭他。有些具有严肃思想的人都接受了这个意见,而更希奇的是,群众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思想家是一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由人不相信。……我是例外。不过咱们不要顾虑我个人的怀疑了吧。你刚才对我说,你要咱们一同去给你的人物找一个既有意义、又能说明他这个人的姓名……适合于他的一切的姓名!他的容貌、他的人材、他的声音、他的以往、他的未来、他的天才、他的趣味、他的热情、他的不幸和他的光荣,能说明这一切的姓名。”

随后,戈日朗就跟着巴尔扎克在巴黎大街上“读招牌”。正当戈日朗感到绝望时,巴尔扎克忽然发现了一块店招,并决定店招的名称马卡作为新作品主人公的名称。

巴尔扎克这篇小说一开始就阐述了人与姓名的联系,他写到:

在一个人与他的姓名之间存在着某种契合。这个放在马卡前面的Z,在他的信件上都可以看到,他在签名是也是不会忘记的,26个字母里面最后的这个字母使人想起一种连我也说不出来的宿命的东西。

马卡!你不妨把这个由两个音节组成的姓氏对自己多念几遍:你不是在其中感到了一种不祥的涵义吗?你难道不觉得负有这个姓名的人一定终生坎坷、遭到种种折磨吗?不管这个名字多么奇怪,多么不近人情,可是它必定传给世世代代:这个名字的结构很好,又很容易上口;它有着显赫的姓氏的那种一目了然的特点。它不是怪异而又温柔吗?可是你不是同时又觉得它好像还没有完全,还缺少点什么吗?我还不能肯定:人的姓名对人的命运毫无影响。在人生现像和人的姓名之间,有着秘密的无法解释的一致性或显然可见的不一致性;这真叫人奇怪;某些邈远的可是作用很大的交互关系常常在这里透露出来。我们的地球是满满的:地球上的一切都血肉相连。将来终有一天人们也许会重新研究占星术的。

你在Z这个字母的形状上没有看出那受压抑的姿态吗?它的形状不是正好描绘出痛苦一生的偶然的、变幻无常的曲曲折折吗?是怎样一阵风吹在这个字母上面呢?在它被采用的每一种语言里,它领头的差不多才五十个字。马卡名叫赛斐兰。圣·赛斐兰在布列塔尼很受人崇敬。马卡是布列塔尼地方的人。

再研究一下这个姓名:Z·马卡(Z. Marcas!这个人的一生都包括在这7个字母的荒诞不经的拼写里面。7!这个数目在犹太神秘哲学里面尤其寓意深远。他这个人在35岁上亡故;可见他一生也是以7数大祓构成的。马卡!你没有想到有什么稀世罕见之物,在它陨落当中,发出了声音或是毫无声息地破碎了吗?

文艺作品中的人名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杜撰,现实生活中的人名则是按一定规矩命取的。作品中的人名的命取方法(或寓意)可能成为现实生活中人名命取的示范,而寓意深刻的姓名也会成为作家的参考。一般民众对姓名意义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层,而硕学鸿儒之士可能从看似平凡的字眼中,采掘出深刻的意蕴。曹雪芹(1715? 1763)所著《红楼梦》,不仅是文学的典范,亦是姓名命名学的范本。关于红学的研究,上世纪初已分为胡适(18911962)、鲁迅(18811936)的写实派和蔡元培(18681940)、潘重规(19082003)的寓言派两系。寓言派以为,此书为明末遗民的一部寓言,其中蕴藏着一段民族深痛,隐现互关。宝玉出世,口中含有一块美玉,上面刻有“莫失莫亡,仙寿恒昌”字样,与传国玉玺“受命于天,其寿永昌”相仿;宝玉爱吃胭脂,如同玉玺离不开朱泥。宝玉最亲昵的待婢袭人,其实就是“龙衣人”。黛玉其身是绛珠仙草,绛即朱(红)——明朝国姓。宝钗的“钗”字拆开是“又金”——清的前身曾称后金。宝玉既是传国玉玺,林薛二女又分别代表明清,因而林薛之争,即明清之争。最后林亡薛婚,正寓明亡清存。

有时候,别人对某个姓名的理解会与取名的初衷不一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未成名时,将自己的诗作进呈顾况(?806?),希望能得到赏识与提携。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戏噱道:“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

有时表面看是开开玩笑,实际上倒并不一定就是戏言。左宗棠(18121885)和曾国藩(18111872)都是晚清时的封疆大吏。有一天,二人论事,意见不一,曾国藩就笑着说:“季子敢鸣高,与予意见大相左。”左宗棠字季高,曾将其拆成“季子敢鸣高”,而“左”姓也被用作“不同”解。这句话分明在说“你小子还字鸣清高,我的意见与你大不同。”左宗棠当然听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立即反唇相讥:“藩臣徒误国,问他经济自何曾?”他将曾国藩的名字拆开,倒置成“藩臣徒误国”,与其名字“国家社稷保卫者”的本意正好相反,作为姓氏的“曾”也隐在了“问他经济自何曾”中,讥讽其人从未有益于经国经民。

如果说上述故事多属于稗官野史,内容也比较诙谐,那么名字如果真的左右人们的命运时,也许就不那么轻松了。光绪三十年(1904年),举行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考官张百熙(18471907)推举谭延闿(18791930)为第一名(会元),但是到殿试时,阅卷大臣不敢把谭列入三甲之中。原因是害怕慈禧太后(18351908)把他与因戊戌变法而被处死的谭嗣同(18651898)联系起来,这二人不但同姓“谭”,而且同为湘人。再三斟酌后,决定将朱汝珍(18691943)为第一。不料慈禧太后看了名单还是大皱眉头,原来太后见到“珍”字而联想到那个恨之入骨的“珍”——珍妃。可叹谭、朱二人就此失去成为中国“末代状元”的机会。而获此殊荣的人也正是名字的缘故。慈禧看到直隶肃宁县人刘春霖(18721944)的卷子,不禁喜上眉梢,“今年天下大旱,举国焦虑,春霖乃'春风化雨,普降甘霖’之意,而肃宁,则预兆大清肃靖安宁。此有大吉兆。”于是,刘春霖就成了中国一千三百年科举制度的“关门”状元。

姓名也许还会对人们的社会活动有暗示作用。当向陌生人求助时,如果问到一个与你同姓或同名的人,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加拿大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网上调查表明,人们倾向于帮助与自己姓名相同的人。研究人员选取了一些最常见的和较为罕见的名字,将它们组成223个虚拟的人名,并为每个人名设立电子邮件账号。然后,研究人员装扮成寻找各地球队吉祥物信息的学生,用这些账号向陌生人发送了3000份求助信件。这些陌生人有的与邮件账号代表的虚拟人物同名或同姓,也有的完全不同。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通报》上的研究结果显示,与求助者及同名也同姓的人中,有12%的人发来了回信。既不同名也不同姓的陌生人,回复率则不到2%。仅仅同名或同姓的人,回复率居于两者之间。越是少见的姓名,人们对与自己同名同姓的人越是热情。

既然名字有可能左右人们的命运,还会对人们社交活动产生影响,人名的命取当然不能等闲视之。人名的命名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要介绍人名的应用,必然要涉及到人名的形式、构件以及命名方法。我们把构成人名的部件(如姓、字、号等)称为人名的构件。

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人名形式大约是世界上最繁杂的。除了姓、名等,曾经做过人名构件的还有氏、字、行第、爵称、职官、美称、尊称、谥号、庙号、尊号、年号、别号、室号,等等。外国人名由于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形式也是五花八门。

人名作为人类的个体代号,其中蕴涵了许多含义。这些含义有的是按一定规则自动生成的(如姓氏、辈字、行第等),有些则是命名者根据自己的意愿赋予的。特别是一些神话传说、宗教经籍、文艺作品中的人名往往直接被命名成所喻指的事物或概念的名称。如希腊神话中的和平女神厄瑞涅(Irene),其名字在希腊语中的意思就是“和平”。在罗马,她以“帕克斯”(Parks)的名字继续受到崇敬,“帕克斯”在拉丁语中的意思也是“和平”。由此可见,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之神,就用“和平”命名该女神为“和平”,而和平女神的事迹和职能有进一步诠释了“和平”的含义。

还有一种情况是作者用一个已有的概念或典型的名称命名人物名字,使其寓意更加形象。如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将“阿”作为称呼的词头,电影《阿混新传》中描写了一个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的人,并用“混日子”的“混”与“阿”组成“阿混”为其命名。

也有与上述情况完全相反的情形,即由于人名所有者的事迹、言论、特性等,使其人名具有某种典型意义这些人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性质的转变,从较为狭隘的专有性扩展到具有普遍意义,并借以表示事物的某些特征。如诸葛亮(181234)本指三国时期那位足智多谋的政治家,由于其事迹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从而也被当作智慧的化身,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会”等都有这种含义。

有时,这种性质发生转变的人名所包含的意义并不是一种,而几乎到了随意所指的程度。如“关公”、“关云长”原来都是指三国名将关羽(219),但由于他有“面如重枣”的生理特点,后人便把爱红脸的人称为“红脸关公”;由于他长髯飘逸,后人也把长髯美须的人与他相比,《水浒传》便说美髯公朱仝“似关云长模样”;由于他善于使用大刀,后人便常用“关公面前舞大刀”一语来贬斥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或作自己技不如人的谦辞;由于他曾千里走单骑、过关斩将,后人常用“关公过五关斩六将”比喻克服困难、闯过难关;因为曾因骄傲轻敌而痛失荆州,后人常用“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贬斥骄傲和疏忽必败;又由于他荆州失守后走麦城,后人常用“关公走麦城”比喻能人难免有失。由此可见,人的名字在应用的过程中,其意义也可以发生转化,其性质和含义也就有了引申和拓展。

同样,《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由于其艺术形象丰富而完整,名字也有很多含义。有时,人们根据她娇弱的特征而指娇美女子,有时又根据她养尊处优的环境而指贵族小姐,或者根据她孤芳自赏的性格比喻孤高自许的女子,根据她多悲善感的个性指感情缠绵的女子。可见,这种因人名的应用而产生的新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当然,像上述这样能够被广泛应用的名字并不很多,它必须具备知名度高和典型性突出等基本特征,才能不断被人们提起或引用。另外,从人名本身看,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名中有些是真实的,有些则是虚拟或杜撰的;有些是单一人名,有些是“集体”人名,情况并不完全相同。

在现代社会,人名已成为一种无形资产,并且这种无形资产正在逐步“有形”化。以人名命名的公司名称或商标名称在商海中真是难以胜数,这些人名的资产价值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企业名称是以人名命名的。其中有著名的西门子(德国,电子电器)(Werner Von Siemens18161892)、松下(日本,电子电器)(松下幸之助,18941989)、波音(Boeing,美国,航空航天)(William E. Boeing l8811956)、贝尔(Bell,美国,电讯)(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1922)、迪斯尼(Walt Disney,美国,娱乐)(Walt Disney19011966)、贝塔斯曼(Bertelsmann,德国,出版)(Carl Bertelsmann17911850),等等。,

我国一向重农抑商,不习惯用人名命名商号(或企业),偶有几家以人名命名的商号,也是将姓名隐含其中。清末商人胡雪岩(18231885)开的药号“雪记胡庆余堂”,把姓名中部分字与其它字放在一起组成店招。即使是以人名命名的商号(或企业),也很难讲清楚这其中的人名究竟值多少钱。2000121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袁隆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打破了这个惯例。公司筹备委员会与袁隆平(1930)先生签订协议约定,袁隆平先生同意将其姓名用于公司名称,为此得到姓名使用费580万元,其中的380万元折股250万股。以“隆平高科”股票2000年的收盘价52.01元计算,袁隆平所持的股票市值达到1.3亿元,加上另外的200万元,“隆平”二字价值1.5亿元。这大概是中国可以明码标价的价格最高的人名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名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的有形表现形式,将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去。人名不单单可以用来命名商号、公司之类的企业名称,更多的是用于其它更广泛的领域。

在美国,Washington”首先指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人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其次是华盛顿市(Washington, D.C.)和华盛顿州(Washington, State);第三可以作为美国政府的代称;第四指华盛顿湖(Washington lake)和华盛顿峰(Washington Mount);第五指一种以奶油、巧克力、果子冻等作馅的多层馅饼(Washington pie);第六指许许多多以华盛顿命名的其他事物(如222日的华盛顿诞辰,以及军舰、街道、图书馆等等)。

作为人名的“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的名称和标志,其他的“华盛顿”则多是以前者的姓名命名的;而作为美国政府代称的“华盛顿”则是由美国首都这一概念引申出来的代名词。

把人名“挪”作他用古已有之。传说秦时有一巨人叫阮翁仲,身高一丈三尺,死后铸铜像立于咸阳宫门外,后来人们就称铜像、石像为“翁仲”。

用人名命名其它事物在国外十分普遍。我们居住的地球八个姊妹行星都是以罗马神话人物的名字命名的。罗马诸神中最漂亮的是美神,夜空中最明艳的是金星,两者共同的特点是美丽,两者共同的名字是维纳斯(Vinas);水星身材玲珑,行动敏捷,活像信使墨丘利(Mercury);火星红光四射,似血染战袍,当为战神玛尔斯(Mars);木星云带饰身,如王冠龙袍,当为主神朱庇特(Jupiter)。土星光环变幻,似农夫的草帽,如同手执镰刀的萨图努斯(Saturnus)。维纳斯就是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Aphrodite),其他也都有对应的希腊神话名称。希腊神话是罗马神话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的许多人物也常被用来命名其它事物。我们所在的亚洲(Asia)和欧洲(Europa)就是以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亚细亚(Asia)和欧罗巴(Europa)命名的。

在历史上有过杰出贡献的人,他们的名字也常被用来代指其它事物。古罗马统帅恺撒(Gaius Julius Gaesar,公元前10044)曾征服高卢(法国)全境,越过莱茵河攻袭日耳曼,两次渡海入侵不列颠,而成为罗马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Gaesar”一词已成为罗马及西方帝王习用的头衔,并且经常是“统帅”一词的同义语。为了纪念他,人们用他的名“Julius”命名七月“July

Julius”变成“July”一样,有些人名在命名过程中拼写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能一眼看出其“本来面目”。厄里斯(Eris)是希腊神话中的不和女神,她曾在珀琉斯(Peleus)和忒提斯(Tethys)的婚礼上投下一个引起纷争的金苹果。金苹果上题词“送给最美的女神”,引起了三位女神——阿佛洛狄忒、赫拉(Hera)、雅典娜(Athena)的争执,由此诱发了著名的特洛亚战争,因此英语称“争论者”为eristic。赫斯珀里得斯(Hesperides)是看守金果园的仙女,后人把她的名字稍加变形命名柑果为hesperidium”。

以上这些词多少都有些命名的色彩,还有许多人名并不是经过命名而成为其它事物的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孔乙己因为说了一句“窃书不算偷”的“名言”,被人们用作为窃书贼的代名词。

人名除了可以直接(或在拼写上发生一些变化)变成其它事物的名称,或者喻指其它事物,还可以与其它字词组合而形成新的词语。赫利俄斯(Helios)是希腊神话中提坦神(Titanes)系的太阳神,比奥林波斯(Olympian)神系的阿波罗(Apollo)要早一个“朝代”,因此许多与“太阳”有关的词都与他的名字有关。它的名字去掉“s”的“helio-”表示“太阳”的构成成分,主要词汇有:~centrie(日心的)、~greph(日光仪)、latry(太阳崇拜)、sis(中暑)、therapy(日光疗法)、~trope(鸡血石);去掉os”的“heli-”也有同样的作用,主要词汇有:~acal(太阳的)、Hanthus(向日葵属植物)。

人名既可以直接变成其它事物的名称,也可以与其它词组成新的词组,还可以“改头换面”,与其它词组成新的语词。无盐复姓钟离名春,是齐宣王的皇后,古代著名的丑女;西施则是春秋时的美女,两人分别被用来借指美丑两个极端的女子。有一次,东晋大臣庾亮(289340)对仆射周顗(322)说:“大家都拿你比乐广。”周顗却说:“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乐广(?304)是西晋的贤臣,这句话的意思是拿丑的和美的比,因而冒犯、贬低了美的。于是就产生了“刻画无盐”、和“唐突西施”两条成语。

使用拼音文字的语言没有“成语”,但有与成语类似的习语。阿喀琉斯(Achilles)是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亚英雄,他出生后被母亲忒提斯(Thetis)浸到斯堤克斯河水里,周身刀枪不入,而脚踵由于没有浸到冥河水面而成了致命弱点。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之踵)表示“唯一的致命弱点”的意思。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为阿喀琉斯锻造了一面神奇的盾牌,被人们称为Shield of Achilles”(阿喀琉斯之盾),后用以比喻尽善尽美的艺术品。

人名甚至可以和其它词构成特定的语句,例如歇后语、谚语、格言等。巴克科斯(Bacchus)是希腊神话中的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酿酒业的保护神,古希腊的悲剧创始人狄斯比斯(Thespis)在葡萄收获季节,介绍几首新诗时,只要主题涉及巴克科斯的功绩,就受到欢迎;如果增加一些别的内容,听众就会嚷:What has that to do with Bacchus?”(这与巴克科斯何关?)现在这句话已转意为“别离题太远”。

有时,为了某种需要,人们还会利用现成的人名词“推导”出新的人名词。西施是出名的美女,“西施”一词也是美女的代称,模仿美女的言行举止就被说成是“东施效颦”,“东施”就是根据对比的方法由“西施”推导出来的。同理,有了“南霸天”(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恶霸),当然就可以对应找到“北霸天”、“东霸天”、“西霸天”。

还有一种情况,根本就不必根据“西施”、“南霸天”之类的现成人名去“推导”,而是凭空捏造。汉初文人司马相如(公元前179—-118)写了一篇《子虚赋》,在文章中他虚构了“子虚”和“乌有先生”。后来,“子虚”和“乌有”成了“虚无”的同义词。

有人甚至虚构人名去称谓某种事物。韩愈(768824)在《毛颖传》中为笔(毛笔)起了个人名叫“毛颖”,并且还不断为其加封——中书君、管城子。这些名称后来都成了笔的代称。韩愈还在《毛颖传》中为纸虚拟了一个名字——楮先生(楮 是一种树,皮可造纸),此后成为纸的代称。

总之,人名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人名词就是从这个庞大的系统衍生出来的,它涉及到人类知识几乎所有的领域。因此应对其进行必要的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