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榜样(三题) 张玉庭 A 海明威的站与坐 写文章应取何种姿式?海明威的做法是:用单腿站着!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奇怪的姿式?他曾这样回答过他的朋友:“站着写,腿容易累,这就逼得我不得不写得简短一些。” 一个“逼”字,惊心动魄!怪不得他的作品被称是“电文体”!原来,是“逼”出来的。 那么,修改文章时应该选择什么姿式?海明威选择的是坐在安乐椅上,理由是:“坐着舒服,它充许我删去一切看来多余的东西。” 都说大文豪聪明无比,何为聪明?这一站一坐就是最好的答案。 B 只因又试了一次 提起凡尔纳,爱读书的人们都知道:这位写过许多本科幻小说的老外,曾被称为“科学幻想之父”。 可是,他的成名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当他把他的第一本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寄出时就曾备受冷眼,连续十五次被出版商退了回来。 天!十五次冷眼!这对于一位爱好文学的人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沉重打击。 但他并没有绝望,而是决定再试一次。 果然,当他第十六次把书稿寄出去之后,第十六位出版商立即出版了这本书――小说一炮打响!他成功了! 是的,有时只要少试一次,胜利就会与你擦肩而过,既然如此,凭什么不再试一次? C 巴尔扎克为人物取名 巴尔扎克写了一部中篇小说。内容是,有个知识分子,虽然颇有才气却不被社会认可,只能在反复拼搏后极凄凉极无奈地死去。小说写好后,主人公的名子却迟迟未定,因为巴尔扎克觉得,一定要给他起个“足以代表他的一切”的名字,决不能随意为之。为了找到这个名字,巴尔扎克反复思考,不仅查阅过手头所有的资料,还邀了一位好友上街,一左一右地找,盼望着能从琳琅满目的商店招牌上有所发现,不料找了三天一无所获,两人便进入背街小巷继续找,不料三天后还是一无所获,朋友受不了如此折磨,不干了,巴尔扎克就一个人接着找,并终于在招牌上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名字,他兴奋无比,激动得手舞足蹈:对!就用它! 这个名字就是“Z .马卡”,请听巴尔扎克的解释:“Z”是法文的最后一个字母,“最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这才引出了“他的悲酸,他的不幸,他的苦痛,他的眼泪,他的哀愁”;但“Z”毕竟是个字母,正如马卡毕竟是人,同样也有常人的追求,这才引出了“他的奋斗,他的爱情,他的事业,他的友谊,他的拼搏,他的理想”,再看那个“Z”,既不像“A”那样锋芒毕露,也不像“I”似地豪迈挺拔,更不像“O”似地丰润圆满,而是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弯腰驼背成了“Z”形--这就是马卡先生! 如此看来,文学大师们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们不曾靠运气,更不曾求上帝,而是靠着不懈的追求。他们不仅在努力,而且总是尽最大的努力追求最大的完美,就连给人物起名也要反复推敲一丝不苟,而我们呢?我们不能成功或没有成功的原因一定很多,但至少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曾像他们那样精益求精。 |
|
来自: 冬天惠铃 > 《A04小说/编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