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概论】叙述语言

 地球知识年鉴 2022-01-05

一、叙述时间

(一)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

叙事时间指的是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所谓故事时间是故事中时间持续的长短和前后顺序;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的长短和前后顺序。

时间的概念不仅是有关前后顺序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持续过程长短的概念。在故事时间中,时间的长度是通过故事内容的发展决定和显示出来的。有时这种时间长度有明确标记,比如故事中可能会用“多年以前”“又过了几年”之类的叙述来标志故事中时间持续的长度。有的事故时间的长短是通过故事中事件的发展过程暗示出时间的推移。

文本时间的长度则与故事时间长度无关的另一个概念,是由叙述语言的长短决定的。也就是说,叙述语言越多,文本时间就越长;叙述得越少,文本时间就越短。

(二)叙述时间中的时距、次序和频率

1、时距

时距也可称为叙述的步速,是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故事情节中的人物语言被完整地叙述出来,或者把人物的动作大体按照动作进行的时间过程进行描述。在整个情形中,可以认为叙述所用的时间即文本时间,二者的长度大体上是一致的。两种时间长度相互一致的时间关系可以算作一种匀速叙述的关系。

速度两个极端形态是省略和停顿,介乎二者之间的既有概略、场景和减缓。

(1)省略:是对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在跳过的这段时间长度中、文本时间长度为零,研二可以说叙述的步速是无穷大。在具体的故事叙述中有不同的省略方式:一种是明确 ,即在叙述中说明省略过去的时间,如“过了几日”“转眼又是一年”之类。另一种是暗含省略,既不说明而读者自己可以领会到故事中有一段不加叙述跳过去的时间。

(2)概略 省略是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由于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要讲述较长的时间中发生的事、因而叙述速度比匀速叙述要快,也就是说是叙述步速的一种加速状态。这种叙述方式通常是用于交代一些很不重要的事件过程。

(3)场景 就是匀速叙述。比较典型的匀速叙述是在话剧剧本中任务对话场景,因为在话剧中大多数故事的时间过程都是在对话或独白中持续的,所以剧本所叙述的内容几乎就是舞台表演中实际需要的时间过程。有时叙述的内容虽然不是对话而是动作,但也可以形成于动作的实际过程在时间长度上相吻合的叙述过程。

(4)减缓 是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也就是叙述步速的减速状态。减缓的叙述通常比场景叙述增添许多细节方面的内容,因而使得叙述语言加长,故事发展的速度被叙述拖延下来。减缓的意义就在它使得关键细节得以充分展示,形成细腻而深入的效果。

(5)停顿 是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也就是说一些叙述的内容与故事发展中的时间进程无关,无论叙述进行了多长的时间,故事时间都没有变化。

2.次序

叙述时间中的次序是故事时间中时间接续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叙述语言的排列迅速相互对照所形成的关系。一般来说,最古老、最自然的次序是故事间中的顺序与文本时间中的顺序相一致,即先讲前面发生的事、后讲后来发生的事这样一种叙述次序,这种叙述次序称作“顺时序”。与顺时序不同停的其他叙述次序通常为“逆时序”,即文本中叙述的前后顺序与故事中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不一致。有时是将事情的结局提前到故事的开头来讲述,这种叙述次序称作“倒叙”;有时是在顺时序的叙述过程中不时地插入对过去时间的追述,这种叙述次序就是“插叙”。

不同的叙述次序会产生不同叙述效果:顺时序叙述的效果是如同事件本身发生过程一样的自然合理,较易为人所理解。逆时序的叙述则容易产生吸引人注意力的效果。

另一种时序叙述次序是插叙。这是在顺时序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段或几段与上下文的时间、因果关系不连属的故事内容,使主要的故事进程造成暂时的中断或延宕。在有的故事中插叙的内容的反宾为主,成了故事的基本内容,而顺时序的叙述则降到次要的地位,成为插叙内容的框架和向导。

3.频率

频率是叙述时间的另一个方面,是文本中的叙述语言和故事内容之间重复关系。重复有两种类型,即事件的重复和叙述的重复。所谓事件重复指的是故事内容的重复,即同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故事的重复可以给故事带来某种节奏感。

叙述的重复指的是同一个事件在故事中被反复叙述。一个事件在故事中被反复提及会突出其重要性。

二、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叙述的魅力不仅在于讲述了什么事件,还在于是什么人、什么角度观察和讲述这些事件的。

(一)第三人称叙述

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离场进行叙述。由于叙述者通常是身份不确定的旁观者,因而造成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由于叙述视点可以游移,这种叙述也可称作无焦点叙述。总之,这种叙述方式由于没有视角限制而使作者获得了充分的自由,这种叙述内容容易产生的一种倾向便是叙述者对作品中任务极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预知和任意摆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有意无意地意识到,叙述者早已洞悉故事中还未发生的一切,而且终将讲述出读者所需要指导的一切。这样就剥夺了接受者大部分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利。因而到了现代,这种无所不知的叙述方式受到许多小说批评家的非难。

现代的第三人称叙述作品有一类不同于全知全能式叙述体,作者放弃了第三人称可以无所不在的自由,实际上退缩到了一个固定的焦点上。

(二)第一人称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是指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一个人物,从故事的参与者角度进行叙述。叙述视角因移入作品内部而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首先,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这种双重身份使这个角色不同于作品中其他角色,比其他故事中的任务更“透明”、更易于理解。其次,他作为叙述者的视角到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所不知的内容。这种限制造成叙述的主观性。

(三)第二人称叙述

第二人称叙述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是以“你”的称位进行叙述。这是一种很少见的叙述视角。因为这里似乎强制性地把读者拉近故事中,尽管这只是一个虚拟的读者,但总归会使现实中的读者觉得有点奇怪。

上述三总视角,在传统叙述的作品中,叙述人称一般是不变换的。

三、叙述标记

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叙述虽然是讲故事,但叙述的目的通常并不仅仅在于讲述一系列事件本身,而是通过对事件的叙述和人物的描绘来表达某种意义。叙述标记就是叙事作品的作者为了引导读者理解自己所表达的意义而在叙述的过程中设置的标志。

(一)叙述标记与写作意图

叙述标记有时用来提示写作意图或宗旨。叙事文本中最明显的标记就是它的标题。有的作品标题很明显表达了作者想要体现的意图。例如,小说中回目和标题正名可以帮助读者对故事的基本内容或主要思想有所了解。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醒目句段也具有标记意义。常见的醒目句段有放在故事文本之外的序跋、题记之类,古典小说中多有这类标记。但对这类醒目句段的标记意义需要做好仔细分析。

有的事故在文本之后会加入一些与故事进展无关的议论来表达作者的意见。在古典叙述作品中这种情形以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做法较为典型。“太史公曰”的几句议论作为这篇叙述作品的点睛之笔。

(二)叙述标记与人物性格塑造

除了提示创作意图的标记之外,还有一些标记的作用是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得以凸显出来。有些是直接或外在的标记,如人物绰号、人物描写段落。最简单而鲜明的一种标记就是人物的绰号,通过绰号直接显示人物性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浒传》。

另外有些标记是叙述者并未直接说出,而是间接暗示出的引导标记。这种暗示的标记。这种暗含的标记可以存在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之中。

不仅语言、行动可以成为任务特征的标记,外貌、服饰、环境等也同样可以成为人物性格的标记。擅长心理描写作家甚至可以从外貌的某些西部刻画性格特征,从而使这些似乎很不起眼的地方也称为人物的标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