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

 创客农场 2022-01-05


作者:姜志坤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9

         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传统的讲练教学方式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应按照课改要求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理念,进行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尝试。

        关键词:高效课堂 构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1

        多年来,高考这根指挥棒,使满堂灌、题海战术成了大家公认和推崇的高中课堂教学主打方式。当课程改革以潮涌之势扑天盖地而来,在席卷了义务教育之后,又开始强烈撼击高中教学时,我对自己一直深信且坚持的讲练教学方式产生了疑问,并对照课改要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结合实践,反思起了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尝试。下面,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探索。

        1 尊重学生,唤起内在动力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学会,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人可能认为,高中生已经懂事了,没必要动调动积极性这样的脑筋了。其实不然,别说高中生,就是我们老师、大人,也是感兴趣的愿意做,做得好,不感兴趣的不愿意做,一般做得不好。所以,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我们首先得注意课堂之主体学生的感受,要先让他们有学习、学好的需要和愿望。

        1.1 尊重学生,营造和谐课堂

        高中生自尊心都比较强,要想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起来,我们就必须了解他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允许他们出错,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比如说,我班有一名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但从来不说不问,觉得说了问了很丢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上了一节班会课,让学生深入讨论了课堂上,没学会怎么办的问题,通过讨论,让大家明白了,知识不会,不说不问是害自己,说了问了学会了才是明智之举。从那以后,那名学生慢慢有了变化,开始乐于表现自己了,学习成绩也一点点好起来了。

        1.2 讲究方法,激发内在动力

        美国心理学教授蓝云有这样一个观点: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学生感觉对学习环境、内容有可控制感,一个是学生感觉很容易地就能完成所从事的任务。这也就是说,要想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使学生的学习具备这样两个要素。于是,我做了这样的尝试:深挖教材,细化知识点,教学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照顾各种层次学生;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不同要求,让好学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消;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放开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让他们自主学习,做老师,汇报学习所得,质疑问难,展开辩论,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顿悟、惊喜、欢呼,只有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才站出来指点迷津。感觉,这样,我做到了让学生感觉学习不难和对学习有主宰感,也真正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 授人以渔,培养质疑能力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自主开放的课堂需要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所以,要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有质疑能力,我们就得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善问。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质

        疑的。

        2.1 从课题入手

        比如教学函数极值与导数时,我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想到什么?学生说:我想知道什么是函数的极值?怎样才能取得极值?极值怎么表达?极值与导数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学生的质疑就紧紧地抓住了这节课的目标。

        2.2 从学习目标入手引导学生质疑

        有的课,我制定了学生学习目标,在课程开始出示出来,让学生针对目标说一说通过读学习目标你有什么疑问吗?曾有过这样一节课,在讲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时,出示完目标后,学生便站起来问:老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抛物线与初中所学抛物线有什么区别?另一同学问:我感觉现在所学的抛物线与初中的抛物线在建系中进行了坐标轴转换,这样理解对吗?学生不仅敢问,而且如此会问,可见他们在读目标时真正地开动了脑筋。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在小脑瓜里是有很多大智慧的,只要放手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他们会让你看到更多的精彩。

        2.3 从知识生长点和延伸点处质疑

        从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处质疑,不仅可以开放学生的思路,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可以自由地由一个知识延伸出更多的知识来,在对比中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比如在讲《合情推理》时,给出引例杨辉三角中,第n行(n>3)第3个数是什么?有同学提出问题:杨辉是什么人?杨辉三角是做什么用的呢?我引导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专找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信息。这样既拓展了知识面,又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双丰收。又如当讲完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后,有的同学就提出“10本书中选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取法?容易想;“10本书中选3本不同的书,有多少种不同取法?怎样计算比较简单呢?这正为下一节学习排列组合知识提供了实例,这时正好因势利导,让学生课后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新知识。

        3 面向全体,力求训练实效

        数学学习,是由知识学习和练习掌握组成的。不管是知识学习,还是练习,我们都得树立面向全体、为每一个学生负责的观念。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是几个尖子生学好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才是理想的        教学。

        为求训练实效,在课堂练习上,我采取了如下做法:习题精选化,即,不是老牛赶山,课本上有什么题就练什么题,而是紧扣知识点,精心选择习题;典型题强化练,即,多出同类型题,反复练习,直到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变式题分层练,即,不同层次学生提不同要求;练习采取点评式,即,练习做完后,由学生面向大家讲解自己的做法,大家点评;巩固经常化,即,每堂课都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复习。

        总之,在推行课改、实施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提高质量的今天,我们为师者有责任有义务致力于高效课堂构建,以生为本,立足学生的发展来考虑我们的教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